学术投稿

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许诚;何清;王松;段钢;林东红;叶涛生;李慧娟;周伯平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苦参碱 干扰素α-2b
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1例,随机分成苦参碱+α-2b干扰素组122例,给予苦参碱150 mg+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0 μg肌注,每天1次共10 d,以后50μg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109例,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5%及45%(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60%及3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及47%(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透感染及转血透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腹透感染及转血透的各种原因以提高腹透成功率.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至2003年5月间251例腹透患者及其中28例腹透转血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Twinbag及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总结腹透转血透的各种原因.结果:251例中88例曾有感染,使用Twinbag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1次/月,使用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54次/月.28例终转血透.其中腹膜炎,出口及隧道感染共20例,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例,阳性菌4例,霉菌1例.结论:连接方法的改进可减少感染率,出口及隧道感染是退出腹透,转为血透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作者:李缨;姚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IL-13等因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3、ET-1、甲基强的松龙及肝素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负控蛋白p27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IL-13(10 ng/mL、100ng/mL)、ET-1(10-7mol/L)、甲基强的松龙0.5μg/mL、肝素钠200mg/L和100μg/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表达水平.结果:IL-13 10 ng/mL浓度组和100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5),两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甲基强的松龙48 h及72 h后p27表达为9.9±1.01和9.12±0.9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肝素钠100mg/L浓度组和200mg/L浓度组p27的表达分别为26.94±1.23和28.04±0.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不同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表达水平不同.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王新根;黄瑞芳;戴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包虫囊肿外囊敞开术的体会

    肝包虫囊肿摘除术后,在肝内遗留的外囊残腔的处理是较棘手的问题,术后因常出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甚至形成脓肿而长久不愈.我科自1980~2002年对97例肝包虫囊肿患者行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伊力夏提;丁木拉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原位关系研究

    目的: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α和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α和IL-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P>0.05);Hp阳性组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P<0.05);Hp阳性组中TNF-α和IL-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产生增加,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孙燕;刘南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34例疗效探讨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只是按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较少使用干扰素治疗.笔者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采用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碧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输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并巨大肾积水1例

    患者男,40岁.因下腹部包块2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发现下腹部有一拳头大小包块,渐增大,无症状.

    作者:简百录;邓小枫;张康泰;王亚晖;宦启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牛磺胆酸钠诱导猪急性重症胰腺炎后肺损伤的病理特征

    目的:观察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方法:猪12头,体重11~12 kg,随机分为胰腺炎组(n=6)和对照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 mL/kg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每毫升内含8000~10000 BAEE单位胰蛋白酶,pH 7.6)诱导ASP.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对照组.72 h后推注10%KCl 20 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胰肺组织(多点取材且位置相对固定),用10%福尔马林磷酸缓冲液(pH 7.4)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ASP组胰腺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较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生化异常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符合ASP.肺组织水肿明显,部分发生实性变(色泽似肝)、部分呈代偿性肺气肿,偶见灶性或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微脓栓形成,炎性区肺泡结构破坏,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呈肿胀、变性、坏死,纤毛粘连、脱落.结论:ASP后肺损伤呈早期弥漫性肺泡损伤,是探讨和研究ASP后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对策的、更接近于人生理的大动物模型.

    作者:屠伟峰;朱维铭;何静;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38例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对3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韩培立;崔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术前诊断、误诊、病理特点、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主要症状为下腹部隐痛、胀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无特异症状.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4例.术前确诊8例,占53%,误诊7例,占47%.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7例化疗,2例放疗.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应注意鉴别.依据病理分类选择合理术式及治疗方法能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王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脑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利钠激素,因其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而得名.BNP与心房钠肽(ANP),C型利钠肽(CNP)同属于利钠肽家族,都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的作用,在心衰中可拮抗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ADH)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过度激活从而起到维护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雪青;曾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α-肿瘤坏死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

    血细胞的生长及调控是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它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作者:梁燕清;伍曼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时机与方法.方法:对2001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科中羊水为Ⅱ~Ⅲ度污染的440例初产妇的母婴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破膜时羊水粪染(Ⅰ组)有240例,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污染(Ⅱ组)有200例,另随机同期产程中羊水清亮的420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2 641例产妇中,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16.6%;粪染组在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在胎心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上高于羊水粪污Ⅰ组(P<0.01).结论:重视羊水粪染的临床处理.在伴发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及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粪染时须积极对症处理,以尽早剖宫产及缩短第二产程.如无上进情况,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

    作者:杨嫦玉;刘俐;陈映婷;孙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肺结核督导化疗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肺结核督导化疗(DOTS)疗效.方法:设立糖尿病并肺结核组54例,并在同期的单纯肺结核患者中选取82例为对照组,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涂阳,执行世行督导化疗方案,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糖尿病并肺结核组治疗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51.9%、64.8%、79.6%、87.0%;对照组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65.9%、80.2%、82.9%、92.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分别是46.7%和47.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是13.3%和5.4%.结论:方案适合于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但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邝浩斌;李力刚;李佩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为肩锁关节全脱位,因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断裂,锁骨外侧端翘起,使肩锁关节失去维持稳定的能力,闭合复位极少能保持复位.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Ⅲ度脱位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席武;周业松;甘克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供皮区创面愈合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供皮区创面的影响.方法:104例烧伤患者供皮区外用bFGF,作自身随机对照,对创面愈合进程、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应用bFGF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2.41)d,愈合后上皮不易撕脱,表皮内张力性水疱少;对照创面愈合时间为(13.22±2.95)d,两者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未见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局部外用bFGF可加速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愈合质量佳,应用安全.

    作者:吴继炎;傅智慧;陈武荣;谷松坡;杨建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49岁,于2003年4月13日以胸骨后疼痛8 d伴背部疼痛1 d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常年口服降压药物.

    作者:杨树森;周立君;王旭;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畸形子宫妊娠40例分析

    目的:探讨畸形子宫妊娠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对40例妊娠合并子宫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子宫15例,双子宫13例,双角子宫8例,横隔子宫3例,单角子宫,一侧残角1例.早产发生率35.0%,胎产式异常40.0%,胎膜早破32.5%,胎儿窘迫22.0%,新生儿窒息19.5%,低体重儿36.6%.结论:畸形子宫妊娠为高危妊娠,孕产期应予以重视,积极处理.

    作者:刘穗玲;肖力斌;古健;周少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护理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称退变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 788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经积极处理和护理后愈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王美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初发的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脑梗死发病后3 d、脑出血病后7 d神志恢复清楚(GSC≥8分),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正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康复组FMA和BI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杨荣椿;李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