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椿;李建华
目的:观察丁卡因冻干粉剂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丁卡因粉剂组)和对照组(布吡卡因组).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波动,阻滞效果确切,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盐酸丁卡因冻干粉剂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塑化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它是利用聚合前处于液态的塑料放入髓腔内,当其聚合时将感染物质坏死组织塑化在髓腔内,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科近几年对67例残髓炎、根尖周病行塑化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995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查治儿童夜间磨牙82例,其中资料较完整6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毛伟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1例,随机分成苦参碱+α-2b干扰素组122例,给予苦参碱150 mg+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0 μg肌注,每天1次共10 d,以后50μg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109例,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5%及45%(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60%及3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及47%(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许诚;何清;王松;段钢;林东红;叶涛生;李慧娟;周伯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时机与方法.方法:对2001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科中羊水为Ⅱ~Ⅲ度污染的440例初产妇的母婴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破膜时羊水粪染(Ⅰ组)有240例,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污染(Ⅱ组)有200例,另随机同期产程中羊水清亮的420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2 641例产妇中,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16.6%;粪染组在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在胎心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上高于羊水粪污Ⅰ组(P<0.01).结论:重视羊水粪染的临床处理.在伴发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及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粪染时须积极对症处理,以尽早剖宫产及缩短第二产程.如无上进情况,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
作者:杨嫦玉;刘俐;陈映婷;孙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HPF方案(羟基喜树碱:10~12 mg,第1~5天静脉注射;DDP: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和PF方案(DDP 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 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治疗初治局部晚期(T4N2-3M0)的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5例初治鼻咽癌(T4N2~3M0)随机分成PF方案组和PFH方案组,完成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常规外照射放疗,其中PFH方案组23例,PF方案组22例.结果:HPF方案组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鼻咽肿瘤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69.6%,PF方案组分别为63.6%和63.6%,统计学无差异.在急性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和口腔炎无明显差异,但是HPF组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Ⅰ+Ⅱ+Ⅲ+Ⅳ)60.9%,明显高于PF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化疗中,HPF方案并未比PF方案优越,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黎静;李志强;石卫明;徐艳红;林佩丽;张莉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B超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腮腺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SS患者23例进行双侧腮腺B超检查和腮腺X线造影检查.B超的阳性病变表现为腮腺导管管径≥3 mm,或回声不均匀,或点状、片状强回声团,或多个、片状低回声区、无回声区,或颌下腺肿大;腮腺X线造影的阳性病变表现为主导管增粗,分支导管减少伴球状或管状扩张.结果:双侧腮腺超声图像显示阳性病变17例(73.9%),X线造影显示阳性病变18例(78.3%),两者诊断吻合率为94.4%.结论:超声探查作为一种方便、价廉且无创伤性的影像技术,对SS患者腮腺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除腮腺X线造影外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诊断手段,两者互补,临床意义更大.
作者:王泓;刘淑丽;罗国新;王莎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的临床与头颅CT对照分析,了解其CT表现、分级并评估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围产期窒息史病例210例并进行新生儿HIE临床诊断和分度,每例均作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头颅CT诊断HIE灵敏度98.96%,特异度44.44%,阳性预测价值95.00%,阴性预测价值80.00%,正确率94.29%;CT分级与HIE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完全符合率为80.95%.结论:头颅CT可作为诊断HIE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不适合作为筛查HIE的手段.并且,CT分级不能完全表明HIE的病变程度,早产儿与足月儿的CT诊断标准亦应有不同,且不论HIE分度如何,均有合并颅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肖力;蔡定邦;温乃祥;温月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2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C组选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20 min、放气后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P<0.05),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P<0.05).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梁根强;王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治疗肝癌,已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并逐渐成为非手术治疗中有效且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1].但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技术、栓塞剂的应用、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作者:林含舜;曹美萍;李军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畸形子宫妊娠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对40例妊娠合并子宫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子宫15例,双子宫13例,双角子宫8例,横隔子宫3例,单角子宫,一侧残角1例.早产发生率35.0%,胎产式异常40.0%,胎膜早破32.5%,胎儿窘迫22.0%,新生儿窒息19.5%,低体重儿36.6%.结论:畸形子宫妊娠为高危妊娠,孕产期应予以重视,积极处理.
作者:刘穗玲;肖力斌;古健;周少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传统的通气模式有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CPAP),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其强调维持血气正常而采用大潮气量和高通气压,这样会改变部分肺泡的大小和切应力,持续一定时间后易于造成肺泡上皮、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基底膜的损伤,使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破坏,会加重继发的炎症反应,延缓组织的修复.
作者:孟小明;陈志勇;孙汉军;王惠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方法:猪12头,体重11~12 kg,随机分为胰腺炎组(n=6)和对照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 mL/kg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每毫升内含8000~10000 BAEE单位胰蛋白酶,pH 7.6)诱导ASP.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对照组.72 h后推注10%KCl 20 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胰肺组织(多点取材且位置相对固定),用10%福尔马林磷酸缓冲液(pH 7.4)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ASP组胰腺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较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生化异常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符合ASP.肺组织水肿明显,部分发生实性变(色泽似肝)、部分呈代偿性肺气肿,偶见灶性或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微脓栓形成,炎性区肺泡结构破坏,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呈肿胀、变性、坏死,纤毛粘连、脱落.结论:ASP后肺损伤呈早期弥漫性肺泡损伤,是探讨和研究ASP后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对策的、更接近于人生理的大动物模型.
作者:屠伟峰;朱维铭;何静;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男,30岁,因乏力水肿4年,心慌1 d于2002年4月2日收入院.
作者:吴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伤12例(30.8%),闭合伤27例(69.2%);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有33例(84.6%).结果: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4例,单纯修补术15例,端端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漏诊3例(7.7%),误诊6例(15.4%).术后治愈31例(79.4%),死亡8例(20.6%),出现并发症10例(25.6%).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早期手术探查,选择合理术式,避免漏诊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郑通标;彭海峰;彭俊生;段君英;阎玉矿;李德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文针对传统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引导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口较为困难的缺点,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以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
作者:郑俊奕;庄新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幽门管及幽门窦有孔瓣膜狭窄8例.年龄3个月~6岁,起病时间生后1 d~1年,呕吐无胆汁的胃内容物,未触及上腹肿块,瓣膜(GI)检查提示有幽门梗阻和不同程度的胃扩张.7例行瓣膜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例行单纯膜切除.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10年),无呕吐,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本病极为少见,容易延误诊治.GI检查为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瓣膜位置和狭窄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梁健升;李桂生;谢家伦;刘钧澄;佘锦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89SrCl2在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中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29例重度以上疼痛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和2例无疼痛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接受89SrCl2静脉注射,剂量均为4uci/kg,治疗后随诊2个月至1年.观察89SrCl2对疼痛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观察89SrCl2的副反应及对原发瘤和转移病灶的影响.结果:(1)疼痛总疗效:25/29(86%)有止痛效果(SPP+OPPG+CPL),其中17/29(58%)有明显止痛效果(OPPG+CPL),4/29(14%)无效(NE).显效以上(OPPG+CPL)疗效胃癌(100%)>食管癌(64%)>大肠癌(60%)>肝癌(50%)>胰腺癌(33%).(2)疼痛缓解(SPP+OPPG+CPL)起效时间:平均18.5 d;(3)疼痛加剧反应:显效以上(OPPG+CPL)患者10/17(59%)在注射后有疼痛加剧表现,好转疗效患者中(SPP)注射后无疼痛加剧表现.(4)疼痛缓解疗效持续时间:显效以上(OPPG+CPL)平均(48.64±17.03)d,短于好转组(SPP)(70.87±22.37)d(P<0.05);(5)疼痛复发率:好转患者(SPP)复发率1/8(12.5%),显效以上(OPPG+CPL)复发率5/17(29%),高于好转组(SPP)(P<0.05).(6)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转移灶无明显变化;(7)2例无疼痛食管癌骨转移患注射后保持82 d和105 d无疼痛;(8)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液学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89SrCl2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有良好治疗和预防作用,且不同的消化道肿瘤间疗效可能有差异,但89SrCl2对原发瘤的肿瘤分泌特性和转移灶大小无明显影响.氯化锶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陆伟;邓登豪;左红梅;朱海杭;张旭东;朱瑞锦;周海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笔者1995~2000年收治经CT确诊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大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