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郑通标;彭海峰;彭俊生;段君英;阎玉矿;李德宁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 创伤和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伤12例(30.8%),闭合伤27例(69.2%);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有33例(84.6%).结果: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4例,单纯修补术15例,端端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漏诊3例(7.7%),误诊6例(15.4%).术后治愈31例(79.4%),死亡8例(20.6%),出现并发症10例(25.6%).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早期手术探查,选择合理术式,避免漏诊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儿童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起病急、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我科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配合其它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妆;邓袁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护理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称退变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F方案和P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

    目的:比较HPF方案(羟基喜树碱:10~12 mg,第1~5天静脉注射;DDP: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和PF方案(DDP 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 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治疗初治局部晚期(T4N2-3M0)的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5例初治鼻咽癌(T4N2~3M0)随机分成PF方案组和PFH方案组,完成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常规外照射放疗,其中PFH方案组23例,PF方案组22例.结果:HPF方案组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鼻咽肿瘤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69.6%,PF方案组分别为63.6%和63.6%,统计学无差异.在急性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和口腔炎无明显差异,但是HPF组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Ⅰ+Ⅱ+Ⅲ+Ⅳ)60.9%,明显高于PF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化疗中,HPF方案并未比PF方案优越,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黎静;李志强;石卫明;徐艳红;林佩丽;张莉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氟尿嘧啶注射液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3例观察

    尖锐湿疣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点涂足叶草脂或冷冻、激光、电灼等.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门诊用氟尿嘧啶(5-FU)注射液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并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在诊断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胆囊癌与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图像分为四型:壁增厚型、隆起型、混合型、实块型.B超术前确诊率为68%.结论:超声可较早发现胆囊癌,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陈越峰;李谊;丛淑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右室心肌梗死12例诊治体会

    本文总结近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吴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IL-13等因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3、ET-1、甲基强的松龙及肝素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负控蛋白p27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IL-13(10 ng/mL、100ng/mL)、ET-1(10-7mol/L)、甲基强的松龙0.5μg/mL、肝素钠200mg/L和100μg/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表达水平.结果:IL-13 10 ng/mL浓度组和100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5),两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甲基强的松龙48 h及72 h后p27表达为9.9±1.01和9.12±0.9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肝素钠100mg/L浓度组和200mg/L浓度组p27的表达分别为26.94±1.23和28.04±0.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不同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表达水平不同.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王新根;黄瑞芳;戴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肺泡微结石症1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年,间断发热10余天,于2000年8月12日入院.

    作者:党学珍;靳光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初发的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脑梗死发病后3 d、脑出血病后7 d神志恢复清楚(GSC≥8分),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正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康复组FMA和BI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杨荣椿;李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为肩锁关节全脱位,因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断裂,锁骨外侧端翘起,使肩锁关节失去维持稳定的能力,闭合复位极少能保持复位.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Ⅲ度脱位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席武;周业松;甘克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1例,随机分成苦参碱+α-2b干扰素组122例,给予苦参碱150 mg+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0 μg肌注,每天1次共10 d,以后50μg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109例,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5%及45%(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60%及3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及47%(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许诚;何清;王松;段钢;林东红;叶涛生;李慧娟;周伯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克毒清不同途径给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在2002~2003年期间,我科进行了克毒清静脉滴注与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62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53.4%,医院感染率为50.9%.感染部位以腹腔多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组出现2个及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5%,病死率为56.5%,均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合并感染,并且影响预后.

    作者:谌辉;周汝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α-肿瘤坏死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

    血细胞的生长及调控是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它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作者:梁燕清;伍曼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CSA)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43例确诊的再障患者接受治疗,试验组应用新赛斯平胶囊3~5 mg·kg-1·d-1,对照组应用赛斯平4~8mg·kg-1·d-1,两组均加用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果:43例再障病人经CSA联合雄激素治疗后基本治愈9例,缓解9例,进步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伴有CD3+/CD4+与CD3+/CD8+比值<0.6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显著高于CD3+/CD4+与CD3+/CD8+比值>0 6患者(45.5%),P<0.025.未发现明确由于CSA所致肝肾毒性及高血压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兵;孟凡义;刘启发;刘晓力;郑维杨;张钰;黄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无肢体瘫痪型脑出血30例

    笔者1995~2000年收治经CT确诊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大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夜间磨牙原因探讨

    1995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查治儿童夜间磨牙82例,其中资料较完整6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毛伟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以脑炎为表现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者女,10岁,因头痛、呕吐、发热3d,抽搐、昏迷1 h于2001年10月6日就诊,患孩10月3日出现鼻塞、咽喉肿痛伴咳嗽、少痰,轻微头痛,呕吐、高热(体温达39℃以上),在当地医务室给予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有时体温达41℃.

    作者:陈荣;谢忠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透感染及转血透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腹透感染及转血透的各种原因以提高腹透成功率.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至2003年5月间251例腹透患者及其中28例腹透转血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Twinbag及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总结腹透转血透的各种原因.结果:251例中88例曾有感染,使用Twinbag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1次/月,使用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54次/月.28例终转血透.其中腹膜炎,出口及隧道感染共20例,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例,阳性菌4例,霉菌1例.结论:连接方法的改进可减少感染率,出口及隧道感染是退出腹透,转为血透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作者:李缨;姚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