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尿嘧啶注射液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3例观察

朱丽华

关键词:氟尿嘧啶注射液, 足叶草脂, 治疗方法, 外阴尖锐湿疣, 现报告如下, 治疗比较, 门诊, 临床, 冷冻, 激光, 电灼
摘要:尖锐湿疣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点涂足叶草脂或冷冻、激光、电灼等.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门诊用氟尿嘧啶(5-FU)注射液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并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比较,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治疗引起咳嗽性晕厥3例

    咳嗽性晕厥,亦称咳嗽性晕厥综合征,是指发生于咳嗽之后暂时的意识丧失,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它属于单纯性晕厥,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神经系统时发生的一组症状.

    作者:薛爱英;汤瑞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透感染及转血透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腹透感染及转血透的各种原因以提高腹透成功率.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至2003年5月间251例腹透患者及其中28例腹透转血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Twinbag及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总结腹透转血透的各种原因.结果:251例中88例曾有感染,使用Twinbag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1次/月,使用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54次/月.28例终转血透.其中腹膜炎,出口及隧道感染共20例,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例,阳性菌4例,霉菌1例.结论:连接方法的改进可减少感染率,出口及隧道感染是退出腹透,转为血透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作者:李缨;姚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护理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称退变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烧伤创面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对21例足部电烧伤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2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经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电烧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礼廷;徐立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儿童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起病急、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我科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配合其它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妆;邓袁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B型预激综合征酷似下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歇性胸闷1周入院,既往体健,自诉无冠心病史.

    作者:陈良发;董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气管内冲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的影晌

    目的:探讨气管内冲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胎粪吸入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气管内冲洗组32例,未进行气管内冲洗组3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进行气管内冲洗者,小节段肺不张或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呼吸衰竭、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冲洗组(P<0.05或P<0.01),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未冲洗组有10例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治疗,上机时间平均4 d,其中6例抢救无效死亡,而冲洗组无一例予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急救措施.

    作者:赵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及诊断,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9例及健康孕妇60例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43.59%,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03%,手术产率占82.0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手术产率为58.33%.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随血糖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邱代玉;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氯化锶在消化道来源转移性骨肿瘤中的治疗和预防价值

    目的:探讨89SrCl2在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中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29例重度以上疼痛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和2例无疼痛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接受89SrCl2静脉注射,剂量均为4uci/kg,治疗后随诊2个月至1年.观察89SrCl2对疼痛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观察89SrCl2的副反应及对原发瘤和转移病灶的影响.结果:(1)疼痛总疗效:25/29(86%)有止痛效果(SPP+OPPG+CPL),其中17/29(58%)有明显止痛效果(OPPG+CPL),4/29(14%)无效(NE).显效以上(OPPG+CPL)疗效胃癌(100%)>食管癌(64%)>大肠癌(60%)>肝癌(50%)>胰腺癌(33%).(2)疼痛缓解(SPP+OPPG+CPL)起效时间:平均18.5 d;(3)疼痛加剧反应:显效以上(OPPG+CPL)患者10/17(59%)在注射后有疼痛加剧表现,好转疗效患者中(SPP)注射后无疼痛加剧表现.(4)疼痛缓解疗效持续时间:显效以上(OPPG+CPL)平均(48.64±17.03)d,短于好转组(SPP)(70.87±22.37)d(P<0.05);(5)疼痛复发率:好转患者(SPP)复发率1/8(12.5%),显效以上(OPPG+CPL)复发率5/17(29%),高于好转组(SPP)(P<0.05).(6)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转移灶无明显变化;(7)2例无疼痛食管癌骨转移患注射后保持82 d和105 d无疼痛;(8)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液学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89SrCl2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有良好治疗和预防作用,且不同的消化道肿瘤间疗效可能有差异,但89SrCl2对原发瘤的肿瘤分泌特性和转移灶大小无明显影响.氯化锶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陆伟;邓登豪;左红梅;朱海杭;张旭东;朱瑞锦;周海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筛查中作用的评估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的临床与头颅CT对照分析,了解其CT表现、分级并评估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围产期窒息史病例210例并进行新生儿HIE临床诊断和分度,每例均作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头颅CT诊断HIE灵敏度98.96%,特异度44.44%,阳性预测价值95.00%,阴性预测价值80.00%,正确率94.29%;CT分级与HIE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完全符合率为80.95%.结论:头颅CT可作为诊断HIE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不适合作为筛查HIE的手段.并且,CT分级不能完全表明HIE的病变程度,早产儿与足月儿的CT诊断标准亦应有不同,且不论HIE分度如何,均有合并颅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肖力;蔡定邦;温乃祥;温月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气管导管移位致张力性气胸1例

    患者,男,65岁,因胃癌大出血急诊手术.

    作者:官正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丁卡因在腰麻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卡因冻干粉剂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丁卡因粉剂组)和对照组(布吡卡因组).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波动,阻滞效果确切,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盐酸丁卡因冻干粉剂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供皮区创面愈合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供皮区创面的影响.方法:104例烧伤患者供皮区外用bFGF,作自身随机对照,对创面愈合进程、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应用bFGF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2.41)d,愈合后上皮不易撕脱,表皮内张力性水疱少;对照创面愈合时间为(13.22±2.95)d,两者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未见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局部外用bFGF可加速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愈合质量佳,应用安全.

    作者:吴继炎;傅智慧;陈武荣;谷松坡;杨建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右室心肌梗死12例诊治体会

    本文总结近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吴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原位关系研究

    目的: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α和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α和IL-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P>0.05);Hp阳性组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P<0.05);Hp阳性组中TNF-α和IL-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产生增加,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孙燕;刘南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超声刀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脾切除、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乳腺以及肾囊肿等手术79例.结果:72例用超声刀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0~310min,手术出血平均小于80mL,无术后继发出血.结论:超声刀安全,无烟,凝血功能强,术中出血减少,使手术变得更安全,是腹腔镜手术一种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作者:王东亚;付晓;刘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体会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医生护士紧密配合,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成功开展了58例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郭智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α-肿瘤坏死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

    血细胞的生长及调控是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它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作者:梁燕清;伍曼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残髓炎、根尖周病塑化治疗疗效观察

    塑化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它是利用聚合前处于液态的塑料放入髓腔内,当其聚合时将感染物质坏死组织塑化在髓腔内,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科近几年对67例残髓炎、根尖周病行塑化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