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发;董萍
咳嗽性晕厥,亦称咳嗽性晕厥综合征,是指发生于咳嗽之后暂时的意识丧失,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它属于单纯性晕厥,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神经系统时发生的一组症状.
作者:薛爱英;汤瑞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报告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应用加压钢板治疗18例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训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前臂旋转功能较好.结论:恰当的内固定器材的选用、骨折固定基本原则的掌握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欧景才;黄东;毛莉颖;吴伟炽;江奕恒;张惠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男,30岁,因乏力水肿4年,心慌1 d于2002年4月2日收入院.
作者:吴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的临床与头颅CT对照分析,了解其CT表现、分级并评估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围产期窒息史病例210例并进行新生儿HIE临床诊断和分度,每例均作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头颅CT诊断HIE灵敏度98.96%,特异度44.44%,阳性预测价值95.00%,阴性预测价值80.00%,正确率94.29%;CT分级与HIE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完全符合率为80.95%.结论:头颅CT可作为诊断HIE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不适合作为筛查HIE的手段.并且,CT分级不能完全表明HIE的病变程度,早产儿与足月儿的CT诊断标准亦应有不同,且不论HIE分度如何,均有合并颅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肖力;蔡定邦;温乃祥;温月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塑化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它是利用聚合前处于液态的塑料放入髓腔内,当其聚合时将感染物质坏死组织塑化在髓腔内,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科近几年对67例残髓炎、根尖周病行塑化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2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C组选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20 min、放气后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P<0.05),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P<0.05).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梁根强;王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治疗肝癌,已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并逐渐成为非手术治疗中有效且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1].但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技术、栓塞剂的应用、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作者:林含舜;曹美萍;李军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对3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韩培立;崔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供皮区创面的影响.方法:104例烧伤患者供皮区外用bFGF,作自身随机对照,对创面愈合进程、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应用bFGF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2.41)d,愈合后上皮不易撕脱,表皮内张力性水疱少;对照创面愈合时间为(13.22±2.95)d,两者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未见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局部外用bFGF可加速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愈合质量佳,应用安全.
作者:吴继炎;傅智慧;陈武荣;谷松坡;杨建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L-13、ET-1、甲基强的松龙及肝素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负控蛋白p27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IL-13(10 ng/mL、100ng/mL)、ET-1(10-7mol/L)、甲基强的松龙0.5μg/mL、肝素钠200mg/L和100μg/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表达水平.结果:IL-13 10 ng/mL浓度组和100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5),两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甲基强的松龙48 h及72 h后p27表达为9.9±1.01和9.12±0.9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肝素钠100mg/L浓度组和200mg/L浓度组p27的表达分别为26.94±1.23和28.04±0.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不同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表达水平不同.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王新根;黄瑞芳;戴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了元素硒(Selenium,Se)之后,科学家们对硒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微量元素硒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孙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肺结核督导化疗(DOTS)疗效.方法:设立糖尿病并肺结核组54例,并在同期的单纯肺结核患者中选取82例为对照组,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涂阳,执行世行督导化疗方案,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糖尿病并肺结核组治疗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51.9%、64.8%、79.6%、87.0%;对照组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65.9%、80.2%、82.9%、92.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分别是46.7%和47.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是13.3%和5.4%.结论:方案适合于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但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邝浩斌;李力刚;李佩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发现临床问题,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自1992年至今经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的病理类型与以往有关报道基本相似.须注意的是:(1)腹部包块相对少见;(2)十二指肠肿瘤所占比率相对高;(3)恶性肿瘤占绝对优势.结论:(1)腹部包块并不是小肠肿瘤很常见的临床表现;(2)小肠肿瘤临床症状出现晚,出现临床表现的小肠肿瘤患者多数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不能依靠症状;(3)需要提高并推广小肠双重对比造影技术来提高诊断水平;(4)十二指肠肿瘤在小肠肿瘤中的发病比率很高,建议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降部;(5)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证实小肠肿瘤患者家族史的意义,系统总结小肠恶性肿瘤的预后,科学评估辅助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晶桐;杜红艳;周明;刘玉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入小剂量芬太尼(20μg)对抑制患者手术中出现寒颤的作用.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BF):鞘内注入0.7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20μg以维持麻醉;对照组(BN):鞘内注入0.75%布比卡因与生理盐水以维持麻醉,两组的药物容量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在消毒皮肤(T1)、胎儿娩出断脐(T2)、缝合腹膜(T3)及术毕出室(T4)4个时间段寒颤的发生率、寒颤的严重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以及循环、呼吸的变化.结果:BF组在T1、T2、T3、T4中寒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BN组(P<0.05).两组产妇术中寒颤程度随着手术时间均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的麻醉效果、循环与呼吸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寒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作者:陈郡兴;瞿虎;蒋海;吴昌彬;詹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腹透感染及转血透的各种原因以提高腹透成功率.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至2003年5月间251例腹透患者及其中28例腹透转血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Twinbag及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总结腹透转血透的各种原因.结果:251例中88例曾有感染,使用Twinbag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1次/月,使用O-Set连接方法的腹透感染率为0.00054次/月.28例终转血透.其中腹膜炎,出口及隧道感染共20例,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阴性菌6例,阳性菌4例,霉菌1例.结论:连接方法的改进可减少感染率,出口及隧道感染是退出腹透,转为血透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作者:李缨;姚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CSA)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43例确诊的再障患者接受治疗,试验组应用新赛斯平胶囊3~5 mg·kg-1·d-1,对照组应用赛斯平4~8mg·kg-1·d-1,两组均加用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果:43例再障病人经CSA联合雄激素治疗后基本治愈9例,缓解9例,进步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伴有CD3+/CD4+与CD3+/CD8+比值<0.6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显著高于CD3+/CD4+与CD3+/CD8+比值>0 6患者(45.5%),P<0.025.未发现明确由于CSA所致肝肾毒性及高血压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兵;孟凡义;刘启发;刘晓力;郑维杨;张钰;黄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早产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通过加强对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及早地发现护理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从而降低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本文就47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师菊;邹小兵;陈华丽;罗冰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1例,随机分成苦参碱+α-2b干扰素组122例,给予苦参碱150 mg+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0 μg肌注,每天1次共10 d,以后50μg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109例,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5%及45%(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60%及3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及47%(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许诚;何清;王松;段钢;林东红;叶涛生;李慧娟;周伯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歇性胸闷1周入院,既往体健,自诉无冠心病史.
作者:陈良发;董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国沈阳地区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 965人,根据病史、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单因素分析用于评价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人群总累积患病率为1.933%(618/31 965),其中男性:女性为1:1.58;普查时的患者年龄分布高峰在40~60岁,但出现咳嗽或喘息的年龄高峰则在14~40岁,对劳动轻、中、重度的影响分别为31.1%(192/618)、33%(204/618)和35.9%(222/618),但既往明确诊断的仅占43.7%(270/618),仅约20%的患者有误工误学;民族、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血型、家庭收入、与家人感情等个人因素及居住条件包括在居住地、住所、人均居住面积、家居装修材料、家居的食物和物品在雨季和冬季是否经常发霉等环境因素对哮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本次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流行情况,有关资料为今后哮喘的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迟秀丽;孙丽;黄革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