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体会

郭智勇

关键词:阴式子宫全切术, 术前术后护理,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阴式子宫切除, 手术, 护理经验, 高治愈率, 并发症, 医生, 技术, 护士, 报告
摘要:阴式子宫全切术是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医生护士紧密配合,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成功开展了58例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的改良方法

    本文针对传统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引导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口较为困难的缺点,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以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

    作者:郑俊奕;庄新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

    早产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通过加强对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及早地发现护理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从而降低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本文就47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师菊;邹小兵;陈华丽;罗冰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CSA)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43例确诊的再障患者接受治疗,试验组应用新赛斯平胶囊3~5 mg·kg-1·d-1,对照组应用赛斯平4~8mg·kg-1·d-1,两组均加用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果:43例再障病人经CSA联合雄激素治疗后基本治愈9例,缓解9例,进步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伴有CD3+/CD4+与CD3+/CD8+比值<0.6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显著高于CD3+/CD4+与CD3+/CD8+比值>0 6患者(45.5%),P<0.025.未发现明确由于CSA所致肝肾毒性及高血压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兵;孟凡义;刘启发;刘晓力;郑维杨;张钰;黄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

    传统的通气模式有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CPAP),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其强调维持血气正常而采用大潮气量和高通气压,这样会改变部分肺泡的大小和切应力,持续一定时间后易于造成肺泡上皮、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基底膜的损伤,使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破坏,会加重继发的炎症反应,延缓组织的修复.

    作者:孟小明;陈志勇;孙汉军;王惠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及诊断,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9例及健康孕妇60例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43.59%,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03%,手术产率占82.0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手术产率为58.33%.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随血糖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邱代玉;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鼻炎

    自Jako[1]20世纪70年代将激光技术介绍到耳鼻喉科领域后,许多学者先后尝试了将各种激光用于治疗慢性鼻炎[2],均表现了激光的诸多优越性.笔者于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期间在鼻内窥镜下用GaAlAs半导体激光治疗器治疗了32例慢性鼻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美荣;李再香;熊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消化道表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累及消化系统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近15年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89例第一次初诊住院LN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消化系临床表现或实验异常者有29例,占32.6%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有关,消化系表现以食欲下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为主,严重者有麻痹性肠梗阻、狼疮性肠炎伴腹泻、肝功能损害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SLE是一多系统疾病可同时累及泌尿及消化系统,其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黄文硕;容海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

    自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了元素硒(Selenium,Se)之后,科学家们对硒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微量元素硒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孙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超声刀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脾切除、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乳腺以及肾囊肿等手术79例.结果:72例用超声刀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0~310min,手术出血平均小于80mL,无术后继发出血.结论:超声刀安全,无烟,凝血功能强,术中出血减少,使手术变得更安全,是腹腔镜手术一种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作者:王东亚;付晓;刘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丁卡因在腰麻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卡因冻干粉剂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丁卡因粉剂组)和对照组(布吡卡因组).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波动,阻滞效果确切,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盐酸丁卡因冻干粉剂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为肩锁关节全脱位,因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断裂,锁骨外侧端翘起,使肩锁关节失去维持稳定的能力,闭合复位极少能保持复位.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Ⅲ度脱位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席武;周业松;甘克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原位关系研究

    目的: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α和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α和IL-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P>0.05);Hp阳性组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P<0.05);Hp阳性组中TNF-α和IL-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产生增加,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孙燕;刘南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肺泡微结石症1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年,间断发热10余天,于2000年8月12日入院.

    作者:党学珍;靳光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

    目的:报告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应用加压钢板治疗18例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训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前臂旋转功能较好.结论:恰当的内固定器材的选用、骨折固定基本原则的掌握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欧景才;黄东;毛莉颖;吴伟炽;江奕恒;张惠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侵犯双侧上颌窦及鼻腔的腭部鳞癌1例

    患者男,67岁,因左侧鼻腔渐进性阻塞5个月及发现腭部肿物2个月入院.

    作者: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 788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经积极处理和护理后愈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王美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先天性幽门前瓣膜狭窄症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幽门管及幽门窦有孔瓣膜狭窄8例.年龄3个月~6岁,起病时间生后1 d~1年,呕吐无胆汁的胃内容物,未触及上腹肿块,瓣膜(GI)检查提示有幽门梗阻和不同程度的胃扩张.7例行瓣膜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例行单纯膜切除.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10年),无呕吐,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本病极为少见,容易延误诊治.GI检查为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瓣膜位置和狭窄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梁健升;李桂生;谢家伦;刘钧澄;佘锦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49岁,于2003年4月13日以胸骨后疼痛8 d伴背部疼痛1 d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常年口服降压药物.

    作者:杨树森;周立君;王旭;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参芪降糖颗粒为主配合美吡达、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8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以参芪降糖颗粒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丹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