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夜间磨牙原因探讨

毛伟长

关键词:儿童, 夜间, 磨牙, 资料, 门诊
摘要:1995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查治儿童夜间磨牙82例,其中资料较完整6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泡微结石症1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年,间断发热10余天,于2000年8月12日入院.

    作者:党学珍;靳光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氟尿嘧啶注射液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3例观察

    尖锐湿疣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点涂足叶草脂或冷冻、激光、电灼等.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门诊用氟尿嘧啶(5-FU)注射液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并与复方足叶草脂治疗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

    传统的通气模式有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CPAP),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其强调维持血气正常而采用大潮气量和高通气压,这样会改变部分肺泡的大小和切应力,持续一定时间后易于造成肺泡上皮、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基底膜的损伤,使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破坏,会加重继发的炎症反应,延缓组织的修复.

    作者:孟小明;陈志勇;孙汉军;王惠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2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C组选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20 min、放气后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P<0.05),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P<0.05).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梁根强;王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术前诊断、误诊、病理特点、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主要症状为下腹部隐痛、胀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无特异症状.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4例.术前确诊8例,占53%,误诊7例,占47%.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7例化疗,2例放疗.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应注意鉴别.依据病理分类选择合理术式及治疗方法能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王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无肢体瘫痪型脑出血30例

    笔者1995~2000年收治经CT确诊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大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牛磺胆酸钠诱导猪急性重症胰腺炎后肺损伤的病理特征

    目的:观察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方法:猪12头,体重11~12 kg,随机分为胰腺炎组(n=6)和对照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 mL/kg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每毫升内含8000~10000 BAEE单位胰蛋白酶,pH 7.6)诱导ASP.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对照组.72 h后推注10%KCl 20 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胰肺组织(多点取材且位置相对固定),用10%福尔马林磷酸缓冲液(pH 7.4)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ASP组胰腺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较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生化异常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符合ASP.肺组织水肿明显,部分发生实性变(色泽似肝)、部分呈代偿性肺气肿,偶见灶性或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微脓栓形成,炎性区肺泡结构破坏,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呈肿胀、变性、坏死,纤毛粘连、脱落.结论:ASP后肺损伤呈早期弥漫性肺泡损伤,是探讨和研究ASP后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对策的、更接近于人生理的大动物模型.

    作者:屠伟峰;朱维铭;何静;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夜间磨牙原因探讨

    1995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查治儿童夜间磨牙82例,其中资料较完整6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毛伟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49岁,于2003年4月13日以胸骨后疼痛8 d伴背部疼痛1 d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常年口服降压药物.

    作者:杨树森;周立君;王旭;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以脑炎为表现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者女,10岁,因头痛、呕吐、发热3d,抽搐、昏迷1 h于2001年10月6日就诊,患孩10月3日出现鼻塞、咽喉肿痛伴咳嗽、少痰,轻微头痛,呕吐、高热(体温达39℃以上),在当地医务室给予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有时体温达41℃.

    作者:陈荣;谢忠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气管导管移位致张力性气胸1例

    患者,男,65岁,因胃癌大出血急诊手术.

    作者:官正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及诊断,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9例及健康孕妇60例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43.59%,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03%,手术产率占82.0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占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手术产率为58.33%.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随血糖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邱代玉;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初发的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脑梗死发病后3 d、脑出血病后7 d神志恢复清楚(GSC≥8分),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正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康复组FMA和BI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杨荣椿;李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IL-13等因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的影响

    目的:探讨IL-13、ET-1、甲基强的松龙及肝素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负控蛋白p27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IL-13(10 ng/mL、100ng/mL)、ET-1(10-7mol/L)、甲基强的松龙0.5μg/mL、肝素钠200mg/L和100μg/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表达水平.结果:IL-13 10 ng/mL浓度组和100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5),两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甲基强的松龙48 h及72 h后p27表达为9.9±1.01和9.12±0.9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肝素钠100mg/L浓度组和200mg/L浓度组p27的表达分别为26.94±1.23和28.04±0.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不同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表达水平不同.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王新根;黄瑞芳;戴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B型预激综合征酷似下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歇性胸闷1周入院,既往体健,自诉无冠心病史.

    作者:陈良发;董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丁卡因在腰麻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卡因冻干粉剂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丁卡因粉剂组)和对照组(布吡卡因组).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波动,阻滞效果确切,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盐酸丁卡因冻干粉剂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儿童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起病急、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我科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配合其它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妆;邓袁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

    早产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通过加强对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及早地发现护理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从而降低极低体重儿死亡率.本文就47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师菊;邹小兵;陈华丽;罗冰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伤12例(30.8%),闭合伤27例(69.2%);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有33例(84.6%).结果: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4例,单纯修补术15例,端端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漏诊3例(7.7%),误诊6例(15.4%).术后治愈31例(79.4%),死亡8例(20.6%),出现并发症10例(25.6%).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早期手术探查,选择合理术式,避免漏诊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郑通标;彭海峰;彭俊生;段君英;阎玉矿;李德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原位关系研究

    目的: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α和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α和IL-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P>0.05);Hp阳性组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P<0.05);Hp阳性组中TNF-α和IL-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产生增加,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孙燕;刘南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