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鸿
自Jako[1]20世纪70年代将激光技术介绍到耳鼻喉科领域后,许多学者先后尝试了将各种激光用于治疗慢性鼻炎[2],均表现了激光的诸多优越性.笔者于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期间在鼻内窥镜下用GaAlAs半导体激光治疗器治疗了32例慢性鼻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美荣;李再香;熊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 788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经积极处理和护理后愈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王美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HPF方案(羟基喜树碱:10~12 mg,第1~5天静脉注射;DDP: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和PF方案(DDP 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 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治疗初治局部晚期(T4N2-3M0)的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5例初治鼻咽癌(T4N2~3M0)随机分成PF方案组和PFH方案组,完成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常规外照射放疗,其中PFH方案组23例,PF方案组22例.结果:HPF方案组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鼻咽肿瘤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69.6%,PF方案组分别为63.6%和63.6%,统计学无差异.在急性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和口腔炎无明显差异,但是HPF组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Ⅰ+Ⅱ+Ⅲ+Ⅳ)60.9%,明显高于PF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化疗中,HPF方案并未比PF方案优越,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黎静;李志强;石卫明;徐艳红;林佩丽;张莉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未产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早孕(简称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后不孕的未产妇65例为观察组,同期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输卵管通液、造影,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B超监测排卵、内分泌检查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炎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炎症是导致未产妇药物流产后不孕的主要原因.未产妇进行药物流产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只有切实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和避免流产术,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曾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在2002~2003年期间,我科进行了克毒清静脉滴注与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国沈阳地区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 965人,根据病史、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单因素分析用于评价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人群总累积患病率为1.933%(618/31 965),其中男性:女性为1:1.58;普查时的患者年龄分布高峰在40~60岁,但出现咳嗽或喘息的年龄高峰则在14~40岁,对劳动轻、中、重度的影响分别为31.1%(192/618)、33%(204/618)和35.9%(222/618),但既往明确诊断的仅占43.7%(270/618),仅约20%的患者有误工误学;民族、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血型、家庭收入、与家人感情等个人因素及居住条件包括在居住地、住所、人均居住面积、家居装修材料、家居的食物和物品在雨季和冬季是否经常发霉等环境因素对哮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本次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流行情况,有关资料为今后哮喘的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迟秀丽;孙丽;黄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MCP-1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每组20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Z两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同时检测肾功能.结果:8周时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01),而且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显著正相关(r=0.748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增强,而且其表达与肾脏病变呈正相关.
作者:叶迎春;李竞;甘佩珍;包艳;李芳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畸形子宫妊娠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对40例妊娠合并子宫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子宫15例,双子宫13例,双角子宫8例,横隔子宫3例,单角子宫,一侧残角1例.早产发生率35.0%,胎产式异常40.0%,胎膜早破32.5%,胎儿窘迫22.0%,新生儿窒息19.5%,低体重儿36.6%.结论:畸形子宫妊娠为高危妊娠,孕产期应予以重视,积极处理.
作者:刘穗玲;肖力斌;古健;周少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伤12例(30.8%),闭合伤27例(69.2%);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有33例(84.6%).结果: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4例,单纯修补术15例,端端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漏诊3例(7.7%),误诊6例(15.4%).术后治愈31例(79.4%),死亡8例(20.6%),出现并发症10例(25.6%).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早期手术探查,选择合理术式,避免漏诊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郑通标;彭海峰;彭俊生;段君英;阎玉矿;李德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新型国产环孢素A(CSA)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43例确诊的再障患者接受治疗,试验组应用新赛斯平胶囊3~5 mg·kg-1·d-1,对照组应用赛斯平4~8mg·kg-1·d-1,两组均加用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果:43例再障病人经CSA联合雄激素治疗后基本治愈9例,缓解9例,进步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伴有CD3+/CD4+与CD3+/CD8+比值<0.6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显著高于CD3+/CD4+与CD3+/CD8+比值>0 6患者(45.5%),P<0.025.未发现明确由于CSA所致肝肾毒性及高血压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新赛斯平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兵;孟凡义;刘启发;刘晓力;郑维杨;张钰;黄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α和IL-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α和IL-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P>0.05);Hp阳性组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P<0.05);Hp阳性组中TNF-α和IL-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产生增加,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孙燕;刘南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冲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胎粪吸入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气管内冲洗组32例,未进行气管内冲洗组3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进行气管内冲洗者,小节段肺不张或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呼吸衰竭、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冲洗组(P<0.05或P<0.01),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未冲洗组有10例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治疗,上机时间平均4 d,其中6例抢救无效死亡,而冲洗组无一例予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急救措施.
作者:赵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笔者1995~2000年收治经CT确诊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大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文总结近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吴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男,49岁,于2003年4月13日以胸骨后疼痛8 d伴背部疼痛1 d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常年口服降压药物.
作者:杨树森;周立君;王旭;李为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术前诊断、误诊、病理特点、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主要症状为下腹部隐痛、胀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无特异症状.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4例.术前确诊8例,占53%,误诊7例,占47%.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7例化疗,2例放疗.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应注意鉴别.依据病理分类选择合理术式及治疗方法能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王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时机与方法.方法:对2001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科中羊水为Ⅱ~Ⅲ度污染的440例初产妇的母婴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破膜时羊水粪染(Ⅰ组)有240例,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污染(Ⅱ组)有200例,另随机同期产程中羊水清亮的420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2 641例产妇中,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16.6%;粪染组在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在胎心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上高于羊水粪污Ⅰ组(P<0.01).结论:重视羊水粪染的临床处理.在伴发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及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粪染时须积极对症处理,以尽早剖宫产及缩短第二产程.如无上进情况,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
作者:杨嫦玉;刘俐;陈映婷;孙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肿瘤并发恶性胸腹水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诊治的恶性胸、腹水病人50例,按1/1.5比例随机配对分为A、B组,分别予高聚金葡素、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作腔内注射.结果:A、B组各失访3例、2例;A、B有效率分别为47.06%(8/17)、82.14%(23/28),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优于单独应用高聚金葡素.
作者:杨佐南;张勇;金澄雁;沈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89SrCl2在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中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29例重度以上疼痛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和2例无疼痛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接受89SrCl2静脉注射,剂量均为4uci/kg,治疗后随诊2个月至1年.观察89SrCl2对疼痛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观察89SrCl2的副反应及对原发瘤和转移病灶的影响.结果:(1)疼痛总疗效:25/29(86%)有止痛效果(SPP+OPPG+CPL),其中17/29(58%)有明显止痛效果(OPPG+CPL),4/29(14%)无效(NE).显效以上(OPPG+CPL)疗效胃癌(100%)>食管癌(64%)>大肠癌(60%)>肝癌(50%)>胰腺癌(33%).(2)疼痛缓解(SPP+OPPG+CPL)起效时间:平均18.5 d;(3)疼痛加剧反应:显效以上(OPPG+CPL)患者10/17(59%)在注射后有疼痛加剧表现,好转疗效患者中(SPP)注射后无疼痛加剧表现.(4)疼痛缓解疗效持续时间:显效以上(OPPG+CPL)平均(48.64±17.03)d,短于好转组(SPP)(70.87±22.37)d(P<0.05);(5)疼痛复发率:好转患者(SPP)复发率1/8(12.5%),显效以上(OPPG+CPL)复发率5/17(29%),高于好转组(SPP)(P<0.05).(6)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转移灶无明显变化;(7)2例无疼痛食管癌骨转移患注射后保持82 d和105 d无疼痛;(8)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液学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89SrCl2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有良好治疗和预防作用,且不同的消化道肿瘤间疗效可能有差异,但89SrCl2对原发瘤的肿瘤分泌特性和转移灶大小无明显影响.氯化锶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陆伟;邓登豪;左红梅;朱海杭;张旭东;朱瑞锦;周海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医生护士紧密配合,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成功开展了58例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郭智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