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维宁
目的:比较区域阻滞复合浅静脉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应用于烧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26例共进行了40例次手术的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实验组(组Ⅰ):11例,18例次手术.应用区域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自体取皮和非阻滞区域的削痂结束后,不再追加静脉麻醉药,以区域阻滞麻醉维持至术毕.(2)对照组(组Ⅱ):15例,22次手术,单纯应用静脉麻醉.(3)麻醉手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BP,HR,ECG,SPO2,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显著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对机体影响小,术毕病人清醒快,恢复顺利,并可术后镇痛.结论:区域阻滞复合浅静脉麻醉可提高烧伤麻醉的安全性,但要注意其禁忌证.
作者:尹英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胸腰椎前路植骨固定的方法.方法:对26例胸腰椎前路植骨融合的患者施行Z-Plate钢板固定,与既往的手术方法比较,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患者已死亡,其余患者植骨生长良好,无钢板松动或螺钉断裂现象.结论:Z-Plate钢板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是一种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植骨愈合率高的方法.
作者:曾时兴;马元琛;王义生;周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48岁.1999年3月18日从4 m高坎跌下,昏迷约30 min,醒后诉头昏、头痛、恶心.生命体征平稳,瞳孔对光反应灵敏,无脑脊液耳鼻漏,右额皮肤擦伤渗血.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见右额部头皮肿胀,右额骨近额窦处线性骨折,颅内未见积气及脑中线移位.
作者:田耀国;舒莉;明永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颅、面部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的损伤,视觉诱发电位(VEP)结合X线或CT等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及对视路功能受损状况进行判断.由于VEP可以测定外伤时视功能改变,并有助于预后判断,具有客观性优点,所以视觉电生理检查成为外伤时视功能判定及诊断诈盲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本文对80例颅、眼、面部钝挫伤的病人,进行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马萍;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根管充填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近一年来,采用新型进口cortisomol根充糊剂,发现以上并发症明显减少,并与其它两种根充糊剂进行比较.
作者:黄敏;庾尧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介绍我院1998~2000年内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3例的操作技术和体会.方法:所有病例采用经额底入路.先囊内切除部分鞍内及鞍上肿瘤,使肿瘤减压,保护视神经及鞍区动脉,再分离、分块切除瘤壁或囊壁,电灼或刮除肿瘤基底、生发部位硬脑膜.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明显提高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减少了术中对鞍区重要结构的损伤,肿瘤能够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保证了鞍区手术的安全.
作者:殷利明;钟德泉;赵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干扰素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我科对2000年10月~2001年5月住院部分喘憋型肺炎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许红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黏膜炎是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往往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突破口,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造成患者巨额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2001年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73例,我们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辉;廖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36岁,传染科医生.因反复右胸痛3年,加重1个月,伴头痛20 d于2000年7月6日入院.1997年7月因右侧胸膜刺激痛伴发热,经胸透及B超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即胸穿抽出草黄色胸水约150 ml,诊断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用免费方案(2SHRZ/4HR)抗结核,短期应用强的松,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停药.以后反复出现轻微右侧胸痛,在气候变化及劳累后明显,均诊断为胸膜粘连而未作检查及治疗.
作者:张希玉;易明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31岁.因多饮、多尿7年余,发热、全身骨骼疼痛2月余,拟垂体功能减退于2000年11月2日入我院内分泌科.
作者:梁伟佳;高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的综合疗效.方法: 用增液汤加味配合外用肥皂条、推拿等外治法,综合治疗120例药源性便秘,并同期设立单纯用外治法治疗的120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10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治愈时间(5.07±2.59) d;对照组治愈8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治愈时间(6.65±3.34) d,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比单纯用外治法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邓丽莎;李伟元;莫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克氏针是临床上常用的器械,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克氏针做了改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范锡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多以肌肉和周围神经改变为主,而并脑梗死少见,现将本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辛勇通;姚龙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作者:黄海雯;傅晋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21例(46.7%),鳞癌12例(26.7%),腺癌10例(22.2%),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4.4%);45例中有吸烟者2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3周至半年,误诊率达51.1%.结论:青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X线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其发病可能与吸烟过早过多有关.
作者:刘建宁;魏启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2例低血小板血症,1例低白细胞血症,1例重度贫血,4例伴肾功能损害,2例并发妊高征,均获活产新生儿,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应联同内科医师共同监护,适当用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春霞;李光仪;郑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