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辅助治疗喘憋型肺炎24例

张云;许红波

关键词:干扰素治疗, 辅助治疗, 现报道如下, 感染性疾病, 肺炎患儿, 住院部, 疗效, 病毒
摘要:干扰素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我科对2000年10月~2001年5月住院部分喘憋型肺炎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3例优,12例良,2例一般,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并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高梁斌;赵顺滔;周锦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17例

    筛前神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定期的额部疼痛,并有嗅觉障碍及视觉疲劳现象,以往均年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以期改善症状,但术后临床疗效不满意.我们采用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作者:叶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25例分析

    笔者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鼻息肉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5例,经鼻内窥镜及副鼻窦CT检查诊断为鼻息肉,均已排除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男14例,女11例;年龄15~47岁,平均28.3岁;单侧鼻息肉4例,双侧21例.其中4例有2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5例有1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临床分型分期按1997年海口标准[1],2型24例,其中1期6例,2期16例,3期2例;3型1例.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剂量与搔痒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搔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后12, 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搔痒与使用的吗啡剂量无关.

    作者: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及非恶性肿物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超过600 ml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43例,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身血回输,术后3~5 d化验病人的肝肾生化、血BCA、PAT,且与术前化验结果对照,了解评价自身血回输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所有43例病人的肝肾生化、BCA,PAT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力克肺疾致低颅内压综合征1例

    患者男,36岁,传染科医生.因反复右胸痛3年,加重1个月,伴头痛20 d于2000年7月6日入院.1997年7月因右侧胸膜刺激痛伴发热,经胸透及B超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即胸穿抽出草黄色胸水约150 ml,诊断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用免费方案(2SHRZ/4HR)抗结核,短期应用强的松,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停药.以后反复出现轻微右侧胸痛,在气候变化及劳累后明显,均诊断为胸膜粘连而未作检查及治疗.

    作者:张希玉;易明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流术后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

    患者35岁,孕3产2,11 d前因孕15周要求终止妊娠在我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术后36 h阴道有羊水流出,无宫缩,给1%催产素5 U静滴,出现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宫缩消失,再加1%催产素5 U静滴,仍有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又消失.于60 h后行钳夹术,查宫底于耻骨联合上四横指,宫口开2 cm,宫腔深17 cm,钳夹出胎体及胎盘与妊娠月份相符,胎膜欠1/3,再刮出少量破碎胎膜组织,术后阴道流血约500 ml,予缩宫素及抗生素治疗,阴道流血逐渐减少.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觉诱发电位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颅、面部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的损伤,视觉诱发电位(VEP)结合X线或CT等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及对视路功能受损状况进行判断.由于VEP可以测定外伤时视功能改变,并有助于预后判断,具有客观性优点,所以视觉电生理检查成为外伤时视功能判定及诊断诈盲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本文对80例颅、眼、面部钝挫伤的病人,进行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马萍;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干扰素辅助治疗喘憋型肺炎24例

    干扰素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我科对2000年10月~2001年5月住院部分喘憋型肺炎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许红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4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以使关节表面形成薄纤维软骨层修复关节软骨.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优良率达81.25%,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必要时可重复等优点,且可在行关节软骨修复的同时行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杨光;李铁波;刘铁明;陈天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的异体配对设计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血病口腔护理措施的探讨

    口腔黏膜炎是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往往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突破口,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造成患者巨额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2001年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73例,我们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辉;廖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癌肿并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对食管癌手术病人制定出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杨翠芹;魏丽君;罗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1998年12月至今收治并已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钟世湖;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

    自1998年7月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至2001年2月已经开展15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玉华;陈妙华;黄秀瑛;黄丽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58例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作者:卢云涛;徐晓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恶性血液病常见的院内感染及处理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作者:黄海雯;傅晋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例

    患者女,67岁,以复视,右眼睑下垂,右侧头部及右眼眶持续性胀痛20 d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间断服用降糖药,监测血糖在15~20 mmol/L,尿糖(++)~(+++),查体:血压20/12 kPa.

    作者:刘溶;赵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并与血清中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以国产α2b干扰素300 MU/d,100 MU/d分组治疗,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35.9%(19/53),45.3%(24/53),49.1%(26/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用3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55.6%(10/18),66.7%(12/18),61.1%(11/18),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用1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MB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25.7%(9/35),34.3%(12/35),42.9%(15/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抗PBMC内HBV-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且与血清内HBV-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王健;贾夫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