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谢建平;李素平

关键词:骨显像诊断, 骨转移瘤, 前列腺癌患者,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乳腺癌, 现报道如下, 转移病灶,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检测方法, 肺癌, 病死率, 病理学, 资料, 治疗, 月经
摘要: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而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CT,X线片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1].我们对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共276例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脑梗死2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多以肌肉和周围神经改变为主,而并脑梗死少见,现将本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辛勇通;姚龙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快速输血致下呼吸道出血3例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的应用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根治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从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7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我们采用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抢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建平;钟国珍;来小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保肛功能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方法行低位直肠癌根治30例,术后1个月、半年、1年分别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排便功能情况,观察项目包括每天大便次数、夜便、大便失禁、控便能力、排气排便识别能力和便秘等.结果:30例病人术后1个月内均有1~3项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情况,半年之后基本恢复,1年后除5例仍有便秘和3例有排便不尽感外,其余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保肛手术中确能起到预防术后排便功能不良的作用.

    作者:徐万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颌窦根治术腔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观察

    上颌窦根治术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为探讨上颌窦根治术的术腔采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79例(993侧)上颌窦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403侧)术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354例(590侧)采用自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腔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可选择不同填塞物.本科近10年来采用自制止血气囊行术腔填塞止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芳;廖天义;张发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c-myc ASODN作用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3H-TdR掺入试验、裸鼠成瘤能力观察等方法研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c-myc ASODN作用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细胞在软琼脂内的克隆形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明显的影响.3H-TdR掺入试验显示,3H-TdR掺入抑制率升高,c-myc ASODN使MEC-1细胞DNA的合成受到显著抑制,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用ASODN处理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后,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数量减少,肿瘤生长减慢.结论:经c-myc ASODN作用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作者:王石光;司徒镇强;朱光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1998年12月至今收治并已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钟世湖;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剂量与搔痒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搔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后12, 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搔痒与使用的吗啡剂量无关.

    作者: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型副伤寒误诊29例分析

    本科在1999年3~8月共收住甲型副伤寒52例,误诊29例,误诊率达55.77%,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3例,女16例,年龄≤4岁2例,5~7岁3例,8~14岁24例,城镇11例,农村18例.

    作者:孙碧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年人肺癌4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21例(46.7%),鳞癌12例(26.7%),腺癌10例(22.2%),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4.4%);45例中有吸烟者2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3周至半年,误诊率达51.1%.结论:青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X线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其发病可能与吸烟过早过多有关.

    作者:刘建宁;魏启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冠脉成形术与搭桥术在冠脉血运重建术的疗效比较

    1962年由Sabiston等开展了第一例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搭桥(CABG)手术.1977年Gruentzig于美国加洲大学在开胸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前降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成形术,同年,他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在X线下完成了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1].从此,多个临床医疗中心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长、短期的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试验及随访观察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炫生;周颖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2例低血小板血症,1例低白细胞血症,1例重度贫血,4例伴肾功能损害,2例并发妊高征,均获活产新生儿,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应联同内科医师共同监护,适当用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春霞;李光仪;郑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选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和角钢板内固定,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选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结果:随访78例,平均随访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其中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组优良率98%,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固定牢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郭洲;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迟发外伤性颅内积气并脑脊液鼻漏1例

    患者男,48岁.1999年3月18日从4 m高坎跌下,昏迷约30 min,醒后诉头昏、头痛、恶心.生命体征平稳,瞳孔对光反应灵敏,无脑脊液耳鼻漏,右额皮肤擦伤渗血.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见右额部头皮肿胀,右额骨近额窦处线性骨折,颅内未见积气及脑中线移位.

    作者:田耀国;舒莉;明永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胀痛2周入院,无呕吐,偶有黑便.体查:消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血常规:RBC2.99×1012/L,Hb 60 g/L,总胆红素10.5 μmol/L,ALT 7 U,ALB 30g/L,肾功(-),AFP(-),CEA(-).

    作者:丁俊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觉诱发电位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颅、面部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的损伤,视觉诱发电位(VEP)结合X线或CT等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及对视路功能受损状况进行判断.由于VEP可以测定外伤时视功能改变,并有助于预后判断,具有客观性优点,所以视觉电生理检查成为外伤时视功能判定及诊断诈盲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本文对80例颅、眼、面部钝挫伤的病人,进行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马萍;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胸腰椎前路植骨固定的方法.方法:对26例胸腰椎前路植骨融合的患者施行Z-Plate钢板固定,与既往的手术方法比较,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患者已死亡,其余患者植骨生长良好,无钢板松动或螺钉断裂现象.结论:Z-Plate钢板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是一种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植骨愈合率高的方法.

    作者:曾时兴;马元琛;王义生;周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护理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吸附装置(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是目前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病人的可靠和较理想的首选方法[1].海洛因为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吸毒过量时,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猝死.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们对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纳洛酮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血液灌流的方法抢救病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珏;陈建英;刘咪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3例优,12例良,2例一般,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并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高梁斌;赵顺滔;周锦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25例分析

    笔者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鼻息肉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5例,经鼻内窥镜及副鼻窦CT检查诊断为鼻息肉,均已排除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男14例,女11例;年龄15~47岁,平均28.3岁;单侧鼻息肉4例,双侧21例.其中4例有2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5例有1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临床分型分期按1997年海口标准[1],2型24例,其中1期6例,2期16例,3期2例;3型1例.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