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肝源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率比正常人溃疡发生率高、发病年龄较后者晚十余年;病状不典型,易漏诊,病程长,难以治愈,合并出血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不明显;洛赛克或H2-受体拮抗剂加普萘洛尔有良好疗效.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易出血,门静脉高压是促发因素,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的愈合.
作者:王斌;徐少勇;邓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干扰素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我科对2000年10月~2001年5月住院部分喘憋型肺炎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许红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由于住院病人病情更复杂,需要更多使用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如:中心静脉导管,swan-ganz导管和心房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除了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外,随着心脏起搏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成形术(PBMV),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等心脏介入治疗的不断推广应用,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容忽视.此外,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治的难度.
作者:王璟;张启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36岁,传染科医生.因反复右胸痛3年,加重1个月,伴头痛20 d于2000年7月6日入院.1997年7月因右侧胸膜刺激痛伴发热,经胸透及B超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即胸穿抽出草黄色胸水约150 ml,诊断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用免费方案(2SHRZ/4HR)抗结核,短期应用强的松,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停药.以后反复出现轻微右侧胸痛,在气候变化及劳累后明显,均诊断为胸膜粘连而未作检查及治疗.
作者:张希玉;易明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发生外科手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防治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1998年12月至今收治并已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钟世湖;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5岁,孕3产2,11 d前因孕15周要求终止妊娠在我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术后36 h阴道有羊水流出,无宫缩,给1%催产素5 U静滴,出现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宫缩消失,再加1%催产素5 U静滴,仍有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又消失.于60 h后行钳夹术,查宫底于耻骨联合上四横指,宫口开2 cm,宫腔深17 cm,钳夹出胎体及胎盘与妊娠月份相符,胎膜欠1/3,再刮出少量破碎胎膜组织,术后阴道流血约500 ml,予缩宫素及抗生素治疗,阴道流血逐渐减少.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上颌窦根治术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为探讨上颌窦根治术的术腔采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79例(993侧)上颌窦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403侧)术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354例(590侧)采用自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腔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可选择不同填塞物.本科近10年来采用自制止血气囊行术腔填塞止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芳;廖天义;张发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颅、面部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的损伤,视觉诱发电位(VEP)结合X线或CT等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及对视路功能受损状况进行判断.由于VEP可以测定外伤时视功能改变,并有助于预后判断,具有客观性优点,所以视觉电生理检查成为外伤时视功能判定及诊断诈盲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本文对80例颅、眼、面部钝挫伤的病人,进行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马萍;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筛前神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定期的额部疼痛,并有嗅觉障碍及视觉疲劳现象,以往均年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以期改善症状,但术后临床疗效不满意.我们采用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作者:叶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62例ARF患者分为2组,A组为急性肾衰无并发症组,B组为急性肾衰有并发症组,对透析反应、诱导透析及透析时机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维持性HD180例次,与其进行透析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62例A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36.41%,60例C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16.11%(P<0.01).ARF中,首次诱导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为60.87%,透析反应中低血压反应占71.64%,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反应的66.67%.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透析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因透析反应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3.08%.结论:ARF血液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高,低血压是主要透析反应,低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反应不是死亡主要因素.早期预防性HD可增加ARF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透析反应发生率.做好诱导透析及防治低血压反应对于ARF患者的HD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思念;黄雯;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吸附装置(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是目前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病人的可靠和较理想的首选方法[1].海洛因为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吸毒过量时,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猝死.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们对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纳洛酮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血液灌流的方法抢救病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珏;陈建英;刘咪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与结核分支杆菌接触中有一半人会被感染,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终生都将有成为结核病患者的危险性,在结核菌感染者中有10%的人会发病[1].当前全球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病菌,每年有8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2],结核病是当今世界单一致病菌死亡率高的疾病[3],它占世界总死因的第7位[1],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相当于一年中每小时撞毁一架波音747伤亡的人数.尽管结核病给人类生命带来如此巨大的负担,但人们现在对结核菌致病、耐药、毒力等的分子机制却知之不多.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人们将进一步分析结核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一旦获悉蕴藏在结核杆菌基因组中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它们的破译将会为结核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
作者:端木宏谨;赵雁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62年由Sabiston等开展了第一例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搭桥(CABG)手术.1977年Gruentzig于美国加洲大学在开胸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前降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成形术,同年,他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在X线下完成了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1].从此,多个临床医疗中心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长、短期的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试验及随访观察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炫生;周颖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发病率较低的先天性生殖道畸形.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且多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1].因其罕见而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及误诊,我院妇产科1998~2001年共收治阴道斜隔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房昭;杨爱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据统计,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医院内尿路感染多发于糖尿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其中与导尿管相关菌尿症为常见,占医院尿路感染的37.3%~56%[1].而据国外新报道,尿路感染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占医院感染的30%~40%,其中80%以上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2,3];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尿路感染中,导尿管相关性感染高达95%以上[4].下面就医院尿路感染中常见的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和发病日趋增多的真菌性感染作一介绍.
作者:余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