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李六亿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管理现状, 管理工作, 控制和预防, 发展中国家, 试点工作, 管理组织, 管理对策, 监控, 规划
摘要: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窦根治术腔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观察

    上颌窦根治术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为探讨上颌窦根治术的术腔采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79例(993侧)上颌窦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403侧)术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354例(590侧)采用自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腔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可选择不同填塞物.本科近10年来采用自制止血气囊行术腔填塞止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芳;廖天义;张发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我院从1999年2月~2000年1月成功做了8例Comb 1~40人工耳蜗植入术,大大提高了聋哑人与正常人的交流能力,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柳芳;郑三女;马少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膝骨关节炎22例误诊分析

    本文对我院22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及误诊原因.

    作者:侯维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的异体配对设计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循环系统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其防治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由于住院病人病情更复杂,需要更多使用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如:中心静脉导管,swan-ganz导管和心房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除了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外,随着心脏起搏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成形术(PBMV),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等心脏介入治疗的不断推广应用,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容忽视.此外,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治的难度.

    作者:王璟;张启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联合醋酸强的松龙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复方丹参联合醋酸强的松龙治疗局限性斑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32例.年龄18~39岁,秃发区直径0.5~6.5 cm,无毳毛长出,病程1周~2年.

    作者:黄德顺;张殿萍;冯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3例优,12例良,2例一般,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并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高梁斌;赵顺滔;周锦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1998年12月至今收治并已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钟世湖;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8年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时表现为两侧病变的3例,病变波及临近器官及组织者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为72.2%(13/18);5年生存率为50%(9/18),而治疗完全缓解后的5年生存率为69.2%(9/13);复发率为46.1%(6/13),66.6%(4/6)复发在2年内.结论:鼻腔鼻窦NHL药物疗法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末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杨秀英;李云;刘明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而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CT,X线片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1].我们对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共276例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建平;李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护理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吸附装置(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是目前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病人的可靠和较理想的首选方法[1].海洛因为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吸毒过量时,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猝死.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们对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纳洛酮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血液灌流的方法抢救病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珏;陈建英;刘咪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

    自1998年7月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至2001年2月已经开展15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玉华;陈妙华;黄秀瑛;黄丽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手术治疗的2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MMC)交替膀胱灌注治疗,并作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观察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复发率10%(2/20),疗效与单用THP相当,但无副作用.结论: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毒副作用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蔡志刚;刘滋伟;黄安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预后好.现将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戴兆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化学发光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为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180,简称ACS-180)测定hCG值与放免法(RIA)测定β-hCG值进行对照.并对53例滋养细胞疾病血标本进行了化学发光法hCG测定.结果:以化学发光法测定β-hCG药盒标准品,hCG测定值与标准品各浓度点呈显著相关,r=0.9960;葡萄胎、绒癌转阴前血标本两法测定值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测定hCG较RIA β-hCG药盒敏感,对葡萄胎、绒癌患者的诊治、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鸿燕;林向阳;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58例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作者:卢云涛;徐晓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脑枪弹伤与脑血管相关问题

    颅脑外伤平时致伤因素主要为运动损伤、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战时则为火器伤.脑外伤及相关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但有关脑枪弹伤后急性脑血管相应变化的报告较少.

    作者:赵刚;李铁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胸腰椎前路植骨固定的方法.方法:对26例胸腰椎前路植骨融合的患者施行Z-Plate钢板固定,与既往的手术方法比较,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患者已死亡,其余患者植骨生长良好,无钢板松动或螺钉断裂现象.结论:Z-Plate钢板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是一种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植骨愈合率高的方法.

    作者:曾时兴;马元琛;王义生;周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流量氧驱动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肢肌肉萎缩1例治验

    患者女,40岁.缘患者平素体质羸弱,于1993年3月发现左侧臀部及左下肢比右侧臀部、下肢瘦削,测量膝关节上15 cm处左大腿比右大腿小3cm;膝关节下5 cm处,左小腿比右小腿小1cm.同年5月底到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做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肠肌呈神经原性损害,左L4,5 根性损害,右侧腓肠肌多相波稍增多.遂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按神经原性肌萎缩用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中药及针灸治疗2个多月,因无效而转回原籍,虽仍继续坚持内服或注射多种营养神经西药以及各种滋补中药、成药,但终无寸效而就诊.

    作者:吴燕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