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坚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根治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从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7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我们采用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抢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建平;钟国珍;来小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吸附装置(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是目前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病人的可靠和较理想的首选方法[1].海洛因为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吸毒过量时,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猝死.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们对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纳洛酮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血液灌流的方法抢救病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珏;陈建英;刘咪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67岁,以复视,右眼睑下垂,右侧头部及右眼眶持续性胀痛20 d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间断服用降糖药,监测血糖在15~20 mmol/L,尿糖(++)~(+++),查体:血压20/12 kPa.
作者:刘溶;赵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5岁,孕3产2,11 d前因孕15周要求终止妊娠在我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术后36 h阴道有羊水流出,无宫缩,给1%催产素5 U静滴,出现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宫缩消失,再加1%催产素5 U静滴,仍有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又消失.于60 h后行钳夹术,查宫底于耻骨联合上四横指,宫口开2 cm,宫腔深17 cm,钳夹出胎体及胎盘与妊娠月份相符,胎膜欠1/3,再刮出少量破碎胎膜组织,术后阴道流血约500 ml,予缩宫素及抗生素治疗,阴道流血逐渐减少.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3例优,12例良,2例一般,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并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高梁斌;赵顺滔;周锦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对我院22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及误诊原因.
作者:侯维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搔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后12, 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搔痒与使用的吗啡剂量无关.
作者: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黏膜炎是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往往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突破口,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造成患者巨额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2001年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73例,我们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辉;廖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62年由Sabiston等开展了第一例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搭桥(CABG)手术.1977年Gruentzig于美国加洲大学在开胸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前降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成形术,同年,他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在X线下完成了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1].从此,多个临床医疗中心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长、短期的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试验及随访观察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炫生;周颖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我院对15例结核空洞合并感染均被误诊为肺脓肿,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林伟康;郑渠;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区域阻滞复合浅静脉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应用于烧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26例共进行了40例次手术的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实验组(组Ⅰ):11例,18例次手术.应用区域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自体取皮和非阻滞区域的削痂结束后,不再追加静脉麻醉药,以区域阻滞麻醉维持至术毕.(2)对照组(组Ⅱ):15例,22次手术,单纯应用静脉麻醉.(3)麻醉手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BP,HR,ECG,SPO2,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显著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对机体影响小,术毕病人清醒快,恢复顺利,并可术后镇痛.结论:区域阻滞复合浅静脉麻醉可提高烧伤麻醉的安全性,但要注意其禁忌证.
作者:尹英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癌肿并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对食管癌手术病人制定出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杨翠芹;魏丽君;罗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而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CT,X线片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1].我们对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共276例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建平;李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8年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时表现为两侧病变的3例,病变波及临近器官及组织者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为72.2%(13/18);5年生存率为50%(9/18),而治疗完全缓解后的5年生存率为69.2%(9/13);复发率为46.1%(6/13),66.6%(4/6)复发在2年内.结论:鼻腔鼻窦NHL药物疗法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末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杨秀英;李云;刘明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及非恶性肿物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超过600 ml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43例,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身血回输,术后3~5 d化验病人的肝肾生化、血BCA、PAT,且与术前化验结果对照,了解评价自身血回输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所有43例病人的肝肾生化、BCA,PAT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克氏针是临床上常用的器械,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克氏针做了改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范锡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肝源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率比正常人溃疡发生率高、发病年龄较后者晚十余年;病状不典型,易漏诊,病程长,难以治愈,合并出血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不明显;洛赛克或H2-受体拮抗剂加普萘洛尔有良好疗效.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易出血,门静脉高压是促发因素,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的愈合.
作者:王斌;徐少勇;邓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作者:卢云涛;徐晓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