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黄柳芳;郑三女;马少洪

关键词:电子耳蜗植入术, 手术配合, 人工耳蜗植入术, 交流能力, 护理体会, 正常人, 聋哑人
摘要:我院从1999年2月~2000年1月成功做了8例Comb 1~40人工耳蜗植入术,大大提高了聋哑人与正常人的交流能力,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肌肉萎缩1例治验

    患者女,40岁.缘患者平素体质羸弱,于1993年3月发现左侧臀部及左下肢比右侧臀部、下肢瘦削,测量膝关节上15 cm处左大腿比右大腿小3cm;膝关节下5 cm处,左小腿比右小腿小1cm.同年5月底到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做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肠肌呈神经原性损害,左L4,5 根性损害,右侧腓肠肌多相波稍增多.遂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按神经原性肌萎缩用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中药及针灸治疗2个多月,因无效而转回原籍,虽仍继续坚持内服或注射多种营养神经西药以及各种滋补中药、成药,但终无寸效而就诊.

    作者:吴燕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人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患者男,31岁.因多饮、多尿7年余,发热、全身骨骼疼痛2月余,拟垂体功能减退于2000年11月2日入我院内分泌科.

    作者:梁伟佳;高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对疗效的统计处理与综合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我院从1999年2月~2000年1月成功做了8例Comb 1~40人工耳蜗植入术,大大提高了聋哑人与正常人的交流能力,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柳芳;郑三女;马少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及非恶性肿物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超过600 ml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43例,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身血回输,术后3~5 d化验病人的肝肾生化、血BCA、PAT,且与术前化验结果对照,了解评价自身血回输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所有43例病人的肝肾生化、BCA,PAT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肾衰血液透析6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62例ARF患者分为2组,A组为急性肾衰无并发症组,B组为急性肾衰有并发症组,对透析反应、诱导透析及透析时机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维持性HD180例次,与其进行透析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62例A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36.41%,60例C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16.11%(P<0.01).ARF中,首次诱导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为60.87%,透析反应中低血压反应占71.64%,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反应的66.67%.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透析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因透析反应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3.08%.结论:ARF血液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高,低血压是主要透析反应,低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反应不是死亡主要因素.早期预防性HD可增加ARF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透析反应发生率.做好诱导透析及防治低血压反应对于ARF患者的HD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思念;黄雯;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及其防治

    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发生外科手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防治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8年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时表现为两侧病变的3例,病变波及临近器官及组织者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为72.2%(13/18);5年生存率为50%(9/18),而治疗完全缓解后的5年生存率为69.2%(9/13);复发率为46.1%(6/13),66.6%(4/6)复发在2年内.结论:鼻腔鼻窦NHL药物疗法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末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杨秀英;李云;刘明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淀粉样变并骨髓纤维化、布-加氏综合征1例

    患者女,60岁.因腹胀3年余,头晕伴双下肢水肿1年半入我院.缘于1996年3月出现腹胀,就诊于市某医院,诊为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术后仍腹胀明显,经骨活检诊断为骨髓纤维化.腹部CT曾怀疑下腔静脉血栓,予抗凝、纤溶治疗,腹胀稍好转,后未再治疗,时觉腹胀.1997年11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

    作者:王妍春;朱起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1998年12月至今收治并已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钟世湖;郭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76例临床和胃镜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成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腹痛症候群、嗳气反酸症候群、无症状表现,合并疾病)和胃镜资料(溃疡部位、溃疡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在临床症状表现、溃疡发生部位、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成人组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无论在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并发症方面,均有其特殊性,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引起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孙现广;陈锦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的前后配对设计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并与血清中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以国产α2b干扰素300 MU/d,100 MU/d分组治疗,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35.9%(19/53),45.3%(24/53),49.1%(26/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用3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55.6%(10/18),66.7%(12/18),61.1%(11/18),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用1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MB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25.7%(9/35),34.3%(12/35),42.9%(15/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抗PBMC内HBV-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且与血清内HBV-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王健;贾夫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剂量与搔痒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搔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后12, 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搔痒与使用的吗啡剂量无关.

    作者: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联合醋酸强的松龙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复方丹参联合醋酸强的松龙治疗局限性斑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32例.年龄18~39岁,秃发区直径0.5~6.5 cm,无毳毛长出,病程1周~2年.

    作者:黄德顺;张殿萍;冯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25例分析

    笔者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鼻息肉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5例,经鼻内窥镜及副鼻窦CT检查诊断为鼻息肉,均已排除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男14例,女11例;年龄15~47岁,平均28.3岁;单侧鼻息肉4例,双侧21例.其中4例有2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5例有1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临床分型分期按1997年海口标准[1],2型24例,其中1期6例,2期16例,3期2例;3型1例.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年人肺癌4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21例(46.7%),鳞癌12例(26.7%),腺癌10例(22.2%),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4.4%);45例中有吸烟者2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3周至半年,误诊率达51.1%.结论:青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X线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其发病可能与吸烟过早过多有关.

    作者:刘建宁;魏启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恶性血液病常见的院内感染及处理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作者:黄海雯;傅晋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快速输血致下呼吸道出血3例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