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脉成形术与搭桥术在冠脉血运重建术的疗效比较

黄炫生;周颖玲

关键词:经皮冠脉成形术, 搭桥术, 冠脉血运重建术,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两种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医疗中心, 体外循环, 随访观察, 数据分析, 临床试验, 大隐静脉, 大学, 医学院, 苏黎世, 前瞻性, 前降支, 外科, 手术
摘要:1962年由Sabiston等开展了第一例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搭桥(CABG)手术.1977年Gruentzig于美国加洲大学在开胸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前降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成形术,同年,他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在X线下完成了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1].从此,多个临床医疗中心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长、短期的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试验及随访观察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冠脉成形术与搭桥术在冠脉血运重建术的疗效比较

    1962年由Sabiston等开展了第一例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搭桥(CABG)手术.1977年Gruentzig于美国加洲大学在开胸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前降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成形术,同年,他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在X线下完成了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1].从此,多个临床医疗中心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长、短期的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试验及随访观察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炫生;周颖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及其防治

    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发生外科手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防治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4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以使关节表面形成薄纤维软骨层修复关节软骨.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优良率达81.25%,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必要时可重复等优点,且可在行关节软骨修复的同时行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杨光;李铁波;刘铁明;陈天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17例

    筛前神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定期的额部疼痛,并有嗅觉障碍及视觉疲劳现象,以往均年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以期改善症状,但术后临床疗效不满意.我们采用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作者:叶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76例临床和胃镜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成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腹痛症候群、嗳气反酸症候群、无症状表现,合并疾病)和胃镜资料(溃疡部位、溃疡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在临床症状表现、溃疡发生部位、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成人组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无论在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并发症方面,均有其特殊性,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引起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孙现广;陈锦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流术后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

    患者35岁,孕3产2,11 d前因孕15周要求终止妊娠在我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术后36 h阴道有羊水流出,无宫缩,给1%催产素5 U静滴,出现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宫缩消失,再加1%催产素5 U静滴,仍有不规则宫缩,停药后又消失.于60 h后行钳夹术,查宫底于耻骨联合上四横指,宫口开2 cm,宫腔深17 cm,钳夹出胎体及胎盘与妊娠月份相符,胎膜欠1/3,再刮出少量破碎胎膜组织,术后阴道流血约500 ml,予缩宫素及抗生素治疗,阴道流血逐渐减少.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的前后配对设计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年人肺癌4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21例(46.7%),鳞癌12例(26.7%),腺癌10例(22.2%),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4.4%);45例中有吸烟者2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3周至半年,误诊率达51.1%.结论:青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X线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其发病可能与吸烟过早过多有关.

    作者:刘建宁;魏启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克氏针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是临床上常用的器械,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克氏针做了改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范锡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3例优,12例良,2例一般,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并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高梁斌;赵顺滔;周锦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力克肺疾致低颅内压综合征1例

    患者男,36岁,传染科医生.因反复右胸痛3年,加重1个月,伴头痛20 d于2000年7月6日入院.1997年7月因右侧胸膜刺激痛伴发热,经胸透及B超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即胸穿抽出草黄色胸水约150 ml,诊断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用免费方案(2SHRZ/4HR)抗结核,短期应用强的松,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停药.以后反复出现轻微右侧胸痛,在气候变化及劳累后明显,均诊断为胸膜粘连而未作检查及治疗.

    作者:张希玉;易明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结核病研究进展及热点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与结核分支杆菌接触中有一半人会被感染,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终生都将有成为结核病患者的危险性,在结核菌感染者中有10%的人会发病[1].当前全球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病菌,每年有8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2],结核病是当今世界单一致病菌死亡率高的疾病[3],它占世界总死因的第7位[1],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相当于一年中每小时撞毁一架波音747伤亡的人数.尽管结核病给人类生命带来如此巨大的负担,但人们现在对结核菌致病、耐药、毒力等的分子机制却知之不多.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人们将进一步分析结核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一旦获悉蕴藏在结核杆菌基因组中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它们的破译将会为结核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

    作者:端木宏谨;赵雁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120例

    目的: 探讨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的综合疗效.方法: 用增液汤加味配合外用肥皂条、推拿等外治法,综合治疗120例药源性便秘,并同期设立单纯用外治法治疗的120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10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治愈时间(5.07±2.59) d;对照组治愈8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治愈时间(6.65±3.34) d,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比单纯用外治法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邓丽莎;李伟元;莫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护理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吸附装置(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是目前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病人的可靠和较理想的首选方法[1].海洛因为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吸毒过量时,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猝死.自1995年3月~1999年5月,我们对急性海洛因中毒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纳洛酮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血液灌流的方法抢救病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珏;陈建英;刘咪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预后好.现将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戴兆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化学发光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为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180,简称ACS-180)测定hCG值与放免法(RIA)测定β-hCG值进行对照.并对53例滋养细胞疾病血标本进行了化学发光法hCG测定.结果:以化学发光法测定β-hCG药盒标准品,hCG测定值与标准品各浓度点呈显著相关,r=0.9960;葡萄胎、绒癌转阴前血标本两法测定值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测定hCG较RIA β-hCG药盒敏感,对葡萄胎、绒癌患者的诊治、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鸿燕;林向阳;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58例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作者:卢云涛;徐晓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快速输血致下呼吸道出血3例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颌窦根治术腔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观察

    上颌窦根治术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为探讨上颌窦根治术的术腔采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79例(993侧)上颌窦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403侧)术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354例(590侧)采用自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腔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可选择不同填塞物.本科近10年来采用自制止血气囊行术腔填塞止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芳;廖天义;张发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