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碧霞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8年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时表现为两侧病变的3例,病变波及临近器官及组织者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为72.2%(13/18);5年生存率为50%(9/18),而治疗完全缓解后的5年生存率为69.2%(9/13);复发率为46.1%(6/13),66.6%(4/6)复发在2年内.结论:鼻腔鼻窦NHL药物疗法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末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杨秀英;李云;刘明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在潜伏期内的,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亦指住院期间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作为现代医院的主要研究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为9.1%[2],各科别病种之间有差异.
作者:唐小平;张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8年7月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至2001年2月已经开展15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玉华;陈妙华;黄秀瑛;黄丽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颅脑外伤平时致伤因素主要为运动损伤、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战时则为火器伤.脑外伤及相关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但有关脑枪弹伤后急性脑血管相应变化的报告较少.
作者:赵刚;李铁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预后好.现将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戴兆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总结12例四肢肱动静脉、股动静脉、动静脉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四肢长骨骨折并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腹腔脏器损害病例的院前、院内、术中、术后救治及人造血管的应用.结果:2例患者因转院来我科时肢体的缺血时间已太长而需截肢处理.1例因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虽经切开减张,仍发生肌肉坏死而使肢体功能严重受损.其余病例均保留了肢体大部分功能,合并多发伤也得到治愈.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院前、院内及术中急救均强调时间观念,并做好系列治疗的统一安排.尽量争取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早期完成肢体血管的修复.人造血管的应用对争取时间修复血管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作者:匡斌;陈云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鼻息肉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5例,经鼻内窥镜及副鼻窦CT检查诊断为鼻息肉,均已排除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男14例,女11例;年龄15~47岁,平均28.3岁;单侧鼻息肉4例,双侧21例.其中4例有2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5例有1次鼻息肉摘除术病史.临床分型分期按1997年海口标准[1],2型24例,其中1期6例,2期16例,3期2例;3型1例.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合理及有效方法.方法:对100例患者的286颗牙本质过敏的患牙进行激光脱敏治疗,分析不同的症状,牙本质的不同暴露程度及激光的照射时间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无冷热刺激症状的275颗牙(占96.15%)的疗效佳,治疗前有冷热刺激症状的11颗牙(占0.038%)的疗效较差,且牙齿咬合面过敏的治疗效果较好,牙颈部过敏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远髓的牙本质过敏疗效较好,近髓的牙本质过敏疗效较差.患者的主观症状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庄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并与血清中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以国产α2b干扰素300 MU/d,100 MU/d分组治疗,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35.9%(19/53),45.3%(24/53),49.1%(26/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用3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55.6%(10/18),66.7%(12/18),61.1%(11/18),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用1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MB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25.7%(9/35),34.3%(12/35),42.9%(15/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抗PBMC内HBV-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且与血清内HBV-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王健;贾夫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62例ARF患者分为2组,A组为急性肾衰无并发症组,B组为急性肾衰有并发症组,对透析反应、诱导透析及透析时机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维持性HD180例次,与其进行透析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62例A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36.41%,60例C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16.11%(P<0.01).ARF中,首次诱导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为60.87%,透析反应中低血压反应占71.64%,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反应的66.67%.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透析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因透析反应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3.08%.结论:ARF血液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高,低血压是主要透析反应,低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反应不是死亡主要因素.早期预防性HD可增加ARF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透析反应发生率.做好诱导透析及防治低血压反应对于ARF患者的HD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思念;黄雯;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据统计,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医院内尿路感染多发于糖尿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其中与导尿管相关菌尿症为常见,占医院尿路感染的37.3%~56%[1].而据国外新报道,尿路感染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占医院感染的30%~40%,其中80%以上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2,3];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尿路感染中,导尿管相关性感染高达95%以上[4].下面就医院尿路感染中常见的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和发病日趋增多的真菌性感染作一介绍.
作者:余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4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以使关节表面形成薄纤维软骨层修复关节软骨.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优良率达81.25%,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必要时可重复等优点,且可在行关节软骨修复的同时行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杨光;李铁波;刘铁明;陈天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作者:黄海雯;傅晋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热2月余,在当地予抗生素、抗痨等治疗,效果欠佳,于1998年12月1日收入我院.入院检查:神情合作,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陆泽生;庄恒国;杜欣;翁建宇;黄梓伦;林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2例低血小板血症,1例低白细胞血症,1例重度贫血,4例伴肾功能损害,2例并发妊高征,均获活产新生儿,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应联同内科医师共同监护,适当用药,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春霞;李光仪;郑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黏膜炎是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往往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突破口,是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造成患者巨额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2001年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73例,我们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辉;廖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67岁,以复视,右眼睑下垂,右侧头部及右眼眶持续性胀痛20 d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间断服用降糖药,监测血糖在15~20 mmol/L,尿糖(++)~(+++),查体:血压20/12 kPa.
作者:刘溶;赵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保肛功能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方法行低位直肠癌根治30例,术后1个月、半年、1年分别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排便功能情况,观察项目包括每天大便次数、夜便、大便失禁、控便能力、排气排便识别能力和便秘等.结果:30例病人术后1个月内均有1~3项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情况,半年之后基本恢复,1年后除5例仍有便秘和3例有排便不尽感外,其余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保肛手术中确能起到预防术后排便功能不良的作用.
作者:徐万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