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诊断性试验的几个评价指标

关键词:诊断性试验
摘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科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其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在潜伏期内的,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亦指住院期间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作为现代医院的主要研究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为9.1%[2],各科别病种之间有差异.

    作者:唐小平;张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日间式住院病人的护理管理体会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性增强,人们对时间更加珍惜.由于 24 h 制住院方式把病人24 h困固在医院里,致使部分病人感到住院太无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部分病人甚至把工作搬到病房进行,造成了其它病人诸多的不便.1998年开始,我院根据病人的需要,开设了日间式住院病床(简称日间病床),即病人白天回医院进行诊治,夜间可回家过夜的住院方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莫选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合理及有效方法.方法:对100例患者的286颗牙本质过敏的患牙进行激光脱敏治疗,分析不同的症状,牙本质的不同暴露程度及激光的照射时间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无冷热刺激症状的275颗牙(占96.15%)的疗效佳,治疗前有冷热刺激症状的11颗牙(占0.038%)的疗效较差,且牙齿咬合面过敏的治疗效果较好,牙颈部过敏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远髓的牙本质过敏疗效较好,近髓的牙本质过敏疗效较差.患者的主观症状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庄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而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CT,X线片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1].我们对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共276例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建平;李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偏瘫30例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是菊花飞蓬属植物短亭飞蓬的提取物,其结构鉴定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甙,云南民间广泛应用灯盏花素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等.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对脑梗塞偏瘫有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中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源性溃疡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肝源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率比正常人溃疡发生率高、发病年龄较后者晚十余年;病状不典型,易漏诊,病程长,难以治愈,合并出血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不明显;洛赛克或H2-受体拮抗剂加普萘洛尔有良好疗效.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易出血,门静脉高压是促发因素,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的愈合.

    作者:王斌;徐少勇;邓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4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软骨下骨网状钻孔,以使关节表面形成薄纤维软骨层修复关节软骨.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优良率达81.25%,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必要时可重复等优点,且可在行关节软骨修复的同时行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杨光;李铁波;刘铁明;陈天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并与血清中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以国产α2b干扰素300 MU/d,100 MU/d分组治疗,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35.9%(19/53),45.3%(24/53),49.1%(26/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用3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55.6%(10/18),66.7%(12/18),61.1%(11/18),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用1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MB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25.7%(9/35),34.3%(12/35),42.9%(15/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抗PBMC内HBV-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且与血清内HBV-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王健;贾夫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肢肌肉萎缩1例治验

    患者女,40岁.缘患者平素体质羸弱,于1993年3月发现左侧臀部及左下肢比右侧臀部、下肢瘦削,测量膝关节上15 cm处左大腿比右大腿小3cm;膝关节下5 cm处,左小腿比右小腿小1cm.同年5月底到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做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肠肌呈神经原性损害,左L4,5 根性损害,右侧腓肠肌多相波稍增多.遂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按神经原性肌萎缩用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中药及针灸治疗2个多月,因无效而转回原籍,虽仍继续坚持内服或注射多种营养神经西药以及各种滋补中药、成药,但终无寸效而就诊.

    作者:吴燕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c-myc ASODN作用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3H-TdR掺入试验、裸鼠成瘤能力观察等方法研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c-myc ASODN作用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细胞在软琼脂内的克隆形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明显的影响.3H-TdR掺入试验显示,3H-TdR掺入抑制率升高,c-myc ASODN使MEC-1细胞DNA的合成受到显著抑制,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用ASODN处理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后,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数量减少,肿瘤生长减慢.结论:经c-myc ASODN作用后,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作者:王石光;司徒镇强;朱光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预后好.现将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戴兆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剂量与搔痒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搔痒的特点.方法:剖宫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硬膜外吗啡镇痛组(A组,30例)和单次硬膜外镇痛组(B组,30例).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持续吗啡术后镇痛,B组硬膜外持续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后12, 24,48 h记录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搔痒程度和搔痒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搔痒与使用的吗啡剂量无关.

    作者: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化学发光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为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180,简称ACS-180)测定hCG值与放免法(RIA)测定β-hCG值进行对照.并对53例滋养细胞疾病血标本进行了化学发光法hCG测定.结果:以化学发光法测定β-hCG药盒标准品,hCG测定值与标准品各浓度点呈显著相关,r=0.9960;葡萄胎、绒癌转阴前血标本两法测定值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测定hCG较RIA β-hCG药盒敏感,对葡萄胎、绒癌患者的诊治、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鸿燕;林向阳;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肾衰血液透析6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62例ARF患者分为2组,A组为急性肾衰无并发症组,B组为急性肾衰有并发症组,对透析反应、诱导透析及透析时机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维持性HD180例次,与其进行透析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62例A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36.41%,60例C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16.11%(P<0.01).ARF中,首次诱导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为60.87%,透析反应中低血压反应占71.64%,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反应的66.67%.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透析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因透析反应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3.08%.结论:ARF血液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高,低血压是主要透析反应,低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反应不是死亡主要因素.早期预防性HD可增加ARF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透析反应发生率.做好诱导透析及防治低血压反应对于ARF患者的HD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思念;黄雯;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四肢大血管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

    目的: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总结12例四肢肱动静脉、股动静脉、动静脉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四肢长骨骨折并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腹腔脏器损害病例的院前、院内、术中、术后救治及人造血管的应用.结果:2例患者因转院来我科时肢体的缺血时间已太长而需截肢处理.1例因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虽经切开减张,仍发生肌肉坏死而使肢体功能严重受损.其余病例均保留了肢体大部分功能,合并多发伤也得到治愈.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院前、院内及术中急救均强调时间观念,并做好系列治疗的统一安排.尽量争取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早期完成肢体血管的修复.人造血管的应用对争取时间修复血管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作者:匡斌;陈云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迟发外伤性颅内积气并脑脊液鼻漏1例

    患者男,48岁.1999年3月18日从4 m高坎跌下,昏迷约30 min,醒后诉头昏、头痛、恶心.生命体征平稳,瞳孔对光反应灵敏,无脑脊液耳鼻漏,右额皮肤擦伤渗血.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见右额部头皮肿胀,右额骨近额窦处线性骨折,颅内未见积气及脑中线移位.

    作者:田耀国;舒莉;明永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克氏针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是临床上常用的器械,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克氏针做了改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范锡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选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和角钢板内固定,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选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结果:随访78例,平均随访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其中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组优良率98%,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固定牢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郭洲;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及非恶性肿物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超过600 ml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43例,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身血回输,术后3~5 d化验病人的肝肾生化、血BCA、PAT,且与术前化验结果对照,了解评价自身血回输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所有43例病人的肝肾生化、BCA,PAT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身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泌尿系统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其控制

    据统计,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医院内尿路感染多发于糖尿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其中与导尿管相关菌尿症为常见,占医院尿路感染的37.3%~56%[1].而据国外新报道,尿路感染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占医院感染的30%~40%,其中80%以上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2,3];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尿路感染中,导尿管相关性感染高达95%以上[4].下面就医院尿路感染中常见的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和发病日趋增多的真菌性感染作一介绍.

    作者:余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