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湖明;潘朝斌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侵袭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大肠癌侵袭转移及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并取得一定成果.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转移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控制,现就临床上对早期转移的大肠癌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余西林;于晓辉;梁守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以引起重视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妊娠期合并糖尿病102例(围产儿103例),包括胰岛素治疗和单纯饮食控制两部分病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新生儿420例做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大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早产及新生儿病率的发生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的孕母不良生产史发生率较高.结论:及早发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并积极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病率的关键之一.对既往有不良生产史的孕妇应高度警惕合并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黄燕;朱若云;朱雅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肠外瘘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有效方法并不多.我院自1997年~2000年3年间收治了2例肠瘘,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关我国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国内曾有多篇研究报告[1~3].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与国内同类型患者比较,我们感到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地区此类患者病毒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我科近年来检测的乙肝患者HBV血清学标记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列平;钟硕贤;麦兆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IAP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和比较健康人、非炎症性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各种肿瘤病人的IAP值.结果:在白血病、食管癌、肺癌以及胃癌等患者血清中IAP值有一定升高,异常率以白血病高,为88.0%,食管癌和肺癌次之,为73.3%和68.7%;晚期胃癌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清IAP水平似有升高趋势;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使IAP值明显升高.结论:IAP可以作为肿瘤检测辅助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检测指标,但应考虑炎症因素对IAP值的影响.
作者:陈豪;黄宇;朱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对非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4例受术者术后经过均良好,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年,术前月经量多或周期紊乱者,术后88.9%月经恢复正常.有生育要求者29例,18例术后妊娠,受孕率为62.1%.年龄大于35岁者35人,术后无明显卵巢功能缺失现象.74例中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5.4%.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解除症状,保留年青患者的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从而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故在非绝经期妇女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淑敏;梁瑞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分别经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阴茎海绵体抽吸冲洗术,阴茎海绵体股静脉分流术,阴茎海绵体大隐静脉分流术,阴部内动脉栓塞术,阴茎海绵体白膜修补术等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行大隐静脉阴茎海绵体分流术患者外,其余4例全部恢复了性功能.结论:阴茎异常勃起早期可行阴茎海绵体抽吸冲洗后,局部注入阿拉明,如超过24 h后应积极手术治疗,如延迟治疗,将增加阳萎发生的风险.
作者:钟智华;李泗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具有内镜和超声双重功能,既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黏膜表面病变形态,又可在腔内病变处进行超声扫描,以了解病变部位的深度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从而扩大了内镜的诊断范畴,提高了内镜的诊断能力.EUS对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判断肿瘤的侵犯深度,有无邻近脏器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EUS是黏膜下病变定性诊断的佳方法;在胰腺、总胆管及胆囊的某些病变,EUS的扫描图像可以比体外B超更为清晰;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能作出组织细胞学诊断.因此,EUS目前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作者:陈俊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电视腹腔镜检查原因不明或怀疑EMT的不孕患者,按腹腔镜检查术时有无行手术治疗异位病灶分为手术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治疗组术后观察6个月有无怀孕,未孕者给予药物治疗3个月,再促排促孕,追踪怀孕情况.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3个月,追踪怀孕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6个月怀孕数20/34例(58.82%),对照组8/30例(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12个月累计怀孕数30/34例(88.2%),与对照组18/30(60.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检查术帮助查找不孕症病因;腹腔镜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轻度EMT伴不孕患者,比传统的药物治疗轻度EMT能较早获得妊娠机会,同时可提高受孕率.
作者:钟小英;梅庆明;程少霞;刘标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8例(28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0.3者19例,≥0.1者25例,术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后囊混浊16例.结论: 及早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儿童双眼单视、避免弱视的佳手术方法.
作者:邓洁珊;李卫红;杨民颖;陈耀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垂直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血清抗体型别的一致性.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 RNA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ELISA方法检测母亲与胎儿HCV血清抗体型别.结果:6对母亲与胎儿血清抗体型别一致,其中5对属1型,1对属2型.结论:母亲与胎儿所携HCV血清抗体型别一致.
作者:李珉珉;王珊珊;彭桂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lithotomy, EST-L)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基础上,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使结石自然排出或用各种取石方法取石,从而达到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与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患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自1974年Kawai和Classen等人首次采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已成为临床上逐步替代开腹手术治疗部分胆胰疾病的新的内镜技术.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对胆管结石同时伴有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功能、肝肾功能障碍)而难以耐受开腹手术的病人,或不愿接受开腹手术的病人是一种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红;李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其较常见的并发症,它是由许多原因引起,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我们通过对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测定,了解这三种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相
作者:叶玲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上尿路结石在临床中很常见,为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我们对1 368例上尿路结石进行分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宋丙华;张啟瑞;宋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效果,提高穿刺置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并总结1997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对48例不同类型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注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的经验.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动态复查CT有47例血肿吸收消失,1例血肿增大改为开颅手术.按GOS分级评级,治愈(恢复良好)38例,好转9例,未愈1例,无临床死亡.结论:CT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抽吸配合尿激酶灌入溶凝引流血肿治疗及脑内血肿,具有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杨炳湖;晏广;祝刚;荆国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5例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处理进行探讨,旨在寻找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sarns 7000型人工心肺机非搏动性灌注,预充液:以乳酸-林格液为主,中稀释度HCT 28%~30%.转流中,不降温,不灌注心停跳液,维持动脉血压平稳,保持尿量,主要操作完成后即开始升温至36~37℃,心内操作结束后,心内排气,即可开放腔静脉,停止体外循环.结果:5例患者手术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ICU停留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短,均痊愈出院.结论: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效果好.
作者:何玉莲;马武华;林志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静脉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抗癌药可能损害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后崩解产物的作用,可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为此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本文复习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2月34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有关资料,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玲一;张文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顺产4例,剖宫产6例,早产2例,合并IUGR 2例.治疗上仍以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为主,9例孕妇均预后良好,其中1例产后1个月余因继发性脑中动脉出血,脑疝形成而死亡.结论:药物治疗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要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母婴病死率.
作者:黄雪坤;李光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血液灌流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和使用,是目前治疗重度药物、毒物中毒的首选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1年6月采取血液灌流治疗重度药物、毒物中毒6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近十年本院收治的46例慢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原因不明、高血压病、甲亢、心肌炎或心肌病;临床症状以心脑肾脏器供血不足为主;心律失常包括窦房阻滞(含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窦缓、阵发性室上速、房速、房扑或房颤;病程发展缓慢而严重;基础疾病以甲亢者预后好.结论:慢快综合征的病因多样,病程发展缓慢但严重,临床表现为心脑肾供血不足,治疗基础疾病是关键.
作者:叶健烽;李毓仁;陈展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