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刘春苗;王新辉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IAP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和比较健康人、非炎症性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各种肿瘤病人的IAP值.结果:在白血病、食管癌、肺癌以及胃癌等患者血清中IAP值有一定升高,异常率以白血病高,为88.0%,食管癌和肺癌次之,为73.3%和68.7%;晚期胃癌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清IAP水平似有升高趋势;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使IAP值明显升高.结论:IAP可以作为肿瘤检测辅助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检测指标,但应考虑炎症因素对IAP值的影响.
作者:陈豪;黄宇;朱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ARDS的治疗目标包括:消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基础疾病;心肺支持;肺损伤的特异性治疗.目前对前二者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相对比较成熟,而肺损伤的特异性治疗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三个治疗目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迭.本文拟就机械通气、水和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何礼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减少异丙酚用量,减轻异丙酚副作用,有效控制人流术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方法: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异丙酚,对照组用利多卡因宫腔内注射,比较其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等.将实验组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实验组2在术前加用芬太尼100 mg,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及清醒时间.结论:异丙酚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地控制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对呼吸循环有明显抑制作用,加用芬太尼后对呼吸循环抑制明显减轻,苏醒时间缩短.
作者:王振文;钟桂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绝经前妇女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绝经前妇女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并作回顾性研究.结果: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风心病、结缔组织病、阳性家族史是绝经前妇女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分组研究发现,老年前期妇女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而中青年妇女的发病则与脑外栓子栓塞、免疫异常、脉管炎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妊娠、家族史也是中青年妇女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绝经前妇女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与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老年女性有所不同,值得在病因诊断和预防工作中引起注意.
作者:林静华;徐武华;张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效果,提高穿刺置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并总结1997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对48例不同类型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注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的经验.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动态复查CT有47例血肿吸收消失,1例血肿增大改为开颅手术.按GOS分级评级,治愈(恢复良好)38例,好转9例,未愈1例,无临床死亡.结论:CT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抽吸配合尿激酶灌入溶凝引流血肿治疗及脑内血肿,具有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杨炳湖;晏广;祝刚;荆国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电视腹腔镜检查原因不明或怀疑EMT的不孕患者,按腹腔镜检查术时有无行手术治疗异位病灶分为手术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治疗组术后观察6个月有无怀孕,未孕者给予药物治疗3个月,再促排促孕,追踪怀孕情况.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3个月,追踪怀孕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6个月怀孕数20/34例(58.82%),对照组8/30例(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12个月累计怀孕数30/34例(88.2%),与对照组18/30(60.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检查术帮助查找不孕症病因;腹腔镜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轻度EMT伴不孕患者,比传统的药物治疗轻度EMT能较早获得妊娠机会,同时可提高受孕率.
作者:钟小英;梅庆明;程少霞;刘标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8岁.因四肢疲软无力,发现血钾低4个多月入院.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软弱无力,伴感觉迟钝,但可行走及持物,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钾明显降低,但无头痛、血压增高及夜尿增多等表现.到某医院就诊,检查血钾1.7 mmol/L,行醛固酮立卧位试验示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尤以立位明显,24 h尿钾105 mmol*L-1*d-1,双肾上腺CT未见异常,
作者:刘笑芬;孔耀中;甘宁;黄英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胃息肉(gastric polyps)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胃良性病变的5%,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胃腺瘤(gastric adnoma)和基底腺息肉(basic glanulous polyps).增生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90%,胃腺瘤约占胃息肉的8%左右.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电凝圈套及烧灼法,电热活检钳摘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术等.
作者:李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4年来,我院急诊共收治5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和静脉补钾等综合抢救措施,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基因芯片实验平台,并应用本技术检测G-6-PD基因突变. 方法:对我院用酶学方法筛查出的G-6-PD缺乏患者45例,抽血提取DNA,用五对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后与芯片进行杂交,用ScanArray芯片扫描仪读片. 结果:检测出G1388A,G1376T,C1024,A95G和G392T,C592T等类型的G-6-PD基因突变;图像清晰稳定. 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G-6-PD基因突变方法稳定、快速,在临床上应用可行.
作者:黎青;肖国宏;孙筱放;麦卫阳;王晓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静脉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抗癌药可能损害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后崩解产物的作用,可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为此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本文复习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2月34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有关资料,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玲一;张文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男,出生15 h,因生后呼吸促,于1998年4月23日入院.患儿第2胎第2产,孕26周因前置胎盘提早分娩,生后无窒息史,入院检查:T 37℃,P 150次/min,R 68次/min、体重900 g、身长28 cm、头围26 cm、早产婴外貌,胎龄评估为26周,呼吸促,心率15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腹软,双下肢浮肿.入院时诊断:(1)极低体重儿.(2)早产儿肺炎.
作者:郑其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频(radiofrequency, RF)技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66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RF组34例,利用自制RF探头对耳廓假性囊肿进行囊内RF治疗;地塞米松(DXM)组32例,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RF组31治愈,3例无效,有效率91.1%;DXM组23治愈,9例无效,有效率71.9%,两组疗效比较,χ(2)/()=4.13, 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囊内RF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致畸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坚;钱志成;吴树浓;欧华雄;陈文斌;李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具有内镜和超声双重功能,既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黏膜表面病变形态,又可在腔内病变处进行超声扫描,以了解病变部位的深度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从而扩大了内镜的诊断范畴,提高了内镜的诊断能力.EUS对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判断肿瘤的侵犯深度,有无邻近脏器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EUS是黏膜下病变定性诊断的佳方法;在胰腺、总胆管及胆囊的某些病变,EUS的扫描图像可以比体外B超更为清晰;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能作出组织细胞学诊断.因此,EUS目前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作者:陈俊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心律为一种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倍他乐克为β受体阻滞剂,属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我们对10例室性心律失常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简要报告如下.
作者:杨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患者常常因阴道异常流血及压迫症状就诊.传统的方法包括全宫切除、肌瘤剔除及激素治疗等.全宫切除术后有一定并发症,一部分病人尤其是年轻患者对手术难以接受;肌瘤剔除术后大约20%~30%病例出现复发,需再次手术.激素治疗仅有短期控制作用,且副作用多,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方法.现将近年来我们对这种治疗措施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洁泓;陈楚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生殖器疱疹(GH)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引起.为了解该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8月对广州市流花地区138例孕妇进行HSV-Ⅱ IgM检测,并与98例临床初诊为GH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挺;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腰椎Chance骨折临床上较少见,脊柱稳定性完全被破坏,常导致严重脊髓损伤,致死致残率高.现报告2例,探讨早期即时重建稳定性的意义.1 病例介绍
作者:陈祖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我科1992~2000年诊治30例外伤后晚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余茂清;徐朝阳;蔡风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对照,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发病相关因素的OR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易患因素.结果:便秘、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2.7,7.4,P<0.05;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脑梗塞的OR值分别为4.8, 3.4, 3.0, 2.3, 但P>0.05.结论:老年患者便秘,是缺血性结肠炎不可忽视的易患因素,应积极治疗老年人便秘,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老年人.
作者:王晶桐;时晔;刘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