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华;徐武华;张素平
目的:探讨经垂直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血清抗体型别的一致性.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 RNA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ELISA方法检测母亲与胎儿HCV血清抗体型别.结果:6对母亲与胎儿血清抗体型别一致,其中5对属1型,1对属2型.结论:母亲与胎儿所携HCV血清抗体型别一致.
作者:李珉珉;王珊珊;彭桂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显微支撑喉镜、电视纤维喉镜、间接喉镜三种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探讨声带良性病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403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分为3组,其中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显微组)192例,于表面麻醉(表麻)下行电视纤维喉镜手术(纤维组)120例,间接喉镜手术(间接组)91例.结果:显微组与间接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纤维组与间接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显微组与纤维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显微支撑喉镜及电视纤维喉镜手术组治愈率优于间接喉镜手术组,但三种术式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相互取代,三者的选用应灵活掌握,相互补充.
作者:马永忠;傅敏仪;何秀芳;黄桂球;冯志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次AMI(指2次或2次以上AMI)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及时发现AMI并予以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老年多次AMI 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翠瑶;罗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绝经前妇女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绝经前妇女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并作回顾性研究.结果: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风心病、结缔组织病、阳性家族史是绝经前妇女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分组研究发现,老年前期妇女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而中青年妇女的发病则与脑外栓子栓塞、免疫异常、脉管炎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妊娠、家族史也是中青年妇女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绝经前妇女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与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老年女性有所不同,值得在病因诊断和预防工作中引起注意.
作者:林静华;徐武华;张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关我国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国内曾有多篇研究报告[1~3].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与国内同类型患者比较,我们感到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地区此类患者病毒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我科近年来检测的乙肝患者HBV血清学标记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列平;钟硕贤;麦兆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球后肿瘤手术入路进行选择,改良额眶入路.方法:对8例经额颞眶顶外侧入路治疗球后肿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8例球后肿瘤均经该入路直视下肿瘤全切,视力:3例恢复正常,3例好转,2例未恢复.结论:颅眶区解剖复杂,手术宜在显微直视下进行;球后大多数肿瘤可首选额颞眶外侧入路.
作者:张宗平;陈美兰;吴斌斌;陈硕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4年来,我院急诊共收治5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和静脉补钾等综合抢救措施,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我科1992~2000年诊治30例外伤后晚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余茂清;徐朝阳;蔡风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腰椎Chance骨折临床上较少见,脊柱稳定性完全被破坏,常导致严重脊髓损伤,致死致残率高.现报告2例,探讨早期即时重建稳定性的意义.1 病例介绍
作者:陈祖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胎头前不均倾发病率在胎头位置异常占第4位[1].其特点是胎头侧屈,往往有产程活跃期阻滞的产程特征,难以经阴道分娩,处理不及时,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将我院121例胎头前不均倾的产程特点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此类型头位难产的重视,及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产程延长,减少母婴严重并发症.
作者:林文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连续腋路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PCA)用于上肢断臂、腕、掌、指再植术后的优点和实用性.方法:选择ASA为E Ⅰ~Ⅱ级的上肢断臂、腕、掌、指再植术17例,连续臂丛采用腋路置管法,术毕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药配方为曲马多500 mg+利多卡因400 mg+生理盐水至150 ml.术后第3天拔除硬膜外导管.采用NRS口述描绘评分法判断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0±0.65)h;镇痛时间平均(68.75±0.65)h;所有病人镇痛效果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存活率均为100%;镇痛期间和导管拔除后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腋路置管法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肢)再植术后PCA,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连续性、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提高再植存活率等优点,不失为断指(肢)再植术很好的术后自控镇痛新方法.
作者:孔宪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静脉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抗癌药可能损害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后崩解产物的作用,可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为此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本文复习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2月34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有关资料,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玲一;张文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IAP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和比较健康人、非炎症性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各种肿瘤病人的IAP值.结果:在白血病、食管癌、肺癌以及胃癌等患者血清中IAP值有一定升高,异常率以白血病高,为88.0%,食管癌和肺癌次之,为73.3%和68.7%;晚期胃癌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清IAP水平似有升高趋势;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使IAP值明显升高.结论:IAP可以作为肿瘤检测辅助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检测指标,但应考虑炎症因素对IAP值的影响.
作者:陈豪;黄宇;朱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甲状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别是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廖松林等[1]提出存在甲状腺瘤过诊断现象,易把境界清楚甲状腺单发结节误诊为腺瘤.现将我科1995~2000年诊断此两类甲状腺疾病共195例进行复验,以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张德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转移生长因子-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12只STZ模型鼠(糖尿病组)及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结果: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β生成增加,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作者:盛宏光;嵇贝纳;丁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基因芯片实验平台,并应用本技术检测G-6-PD基因突变. 方法:对我院用酶学方法筛查出的G-6-PD缺乏患者45例,抽血提取DNA,用五对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后与芯片进行杂交,用ScanArray芯片扫描仪读片. 结果:检测出G1388A,G1376T,C1024,A95G和G392T,C592T等类型的G-6-PD基因突变;图像清晰稳定. 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G-6-PD基因突变方法稳定、快速,在临床上应用可行.
作者:黎青;肖国宏;孙筱放;麦卫阳;王晓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自1970年Valderrama[1]报告以来国内外已有众多报道,但病因及分类尚不十分明确.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以手术彻底松解切除挛缩组织,包括纤维束带,臀肌筋膜等,虽然手术方法很多,但有些方法损伤较大,术中需输血,有的不能双侧同时进行.作者自1996~2000年收治30例臀肌挛缩症(上海六院进修学习收集病例14例),采用臀部外侧斜弧形切口,一次性双侧松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科;杨东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消化道异物在儿科比较常见,确切的发病率未明,各年龄期儿童均有发生,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多见,多为上消化道异物,大多因误吞所致.通常,吞入的异物只要能通过食管进入胃,通过幽门则可经过全消化道2~3 d内排出体外,若停滞于消化道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经消化内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陈洁;吴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在基层医院开展电视监视下纤维鼻咽喉镜手术的体会.方法:用1%地卡因液咽喉喷雾作表麻,在电视监视下采用纤维鼻咽喉镜对803例患者鼻咽、喉、下咽部的疾患进行检查,取活检及行肿物摘除术.结果:460例因声带小结、息肉、囊肿行肿物摘除术,术后2周复查,声音恢复良好.15例声嘶患者为一侧声带麻痹.138例因鼻咽疾患取活检,其中,44例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28例为鼻咽囊肿,66例为慢性炎症.喉部、下咽部取活检中,经病理证实:11例为喉鳞状细胞癌,4例为下咽部鳞状细胞癌.会厌囊肿9例,囊肿摘除术后1个月复查,无复发,伤口愈合良好.另外,166例咽异感症患者,咽喉检查未见异常.结论:电视监视下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在诊治鼻咽、喉、下咽部疾患有良好效果.如有条件,在基层医院可开展.
作者:崔少云;梁健刚;梁耀基;卢建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肠外瘘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有效方法并不多.我院自1997年~2000年3年间收治了2例肠瘘,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