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学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lithotomy, EST-L)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基础上,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使结石自然排出或用各种取石方法取石,从而达到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与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患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自1974年Kawai和Classen等人首次采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已成为临床上逐步替代开腹手术治疗部分胆胰疾病的新的内镜技术.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对胆管结石同时伴有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功能、肝肾功能障碍)而难以耐受开腹手术的病人,或不愿接受开腹手术的病人是一种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红;李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消化道异物在儿科比较常见,确切的发病率未明,各年龄期儿童均有发生,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多见,多为上消化道异物,大多因误吞所致.通常,吞入的异物只要能通过食管进入胃,通过幽门则可经过全消化道2~3 d内排出体外,若停滞于消化道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经消化内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陈洁;吴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HPV B19)在男性精液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HPV B19-PCR法对46例健康已婚男性和15例健康未婚男性精液进行检测.结果:46例健康已婚男性精液HPV B19阳性率为19.5%(9/46),而未婚男性对照组阳性率仅为6.6%(1/1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378,P>0.05).结论:精液中HPV B19感染是否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引起孕妇胎儿宫内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应引起男性学专家的足够重视.
作者:吴学诗;廖宝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局部注射疗法在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初用于关节、滑膜等部位的非感染性疾病,通过局部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以后也应用于癌症的止痛、神经痛、伤口的镇痛等.近十余年来,该疗法在甲状腺疾病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现作一综述.
作者:邓爱民;林延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电视腹腔镜检查原因不明或怀疑EMT的不孕患者,按腹腔镜检查术时有无行手术治疗异位病灶分为手术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治疗组术后观察6个月有无怀孕,未孕者给予药物治疗3个月,再促排促孕,追踪怀孕情况.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3个月,追踪怀孕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6个月怀孕数20/34例(58.82%),对照组8/30例(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12个月累计怀孕数30/34例(88.2%),与对照组18/30(60.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检查术帮助查找不孕症病因;腹腔镜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轻度EMT伴不孕患者,比传统的药物治疗轻度EMT能较早获得妊娠机会,同时可提高受孕率.
作者:钟小英;梅庆明;程少霞;刘标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包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并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短期内心包的迅速渗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病例8例,采用Seldinger深静脉穿刺法穿刺心包腔,置入深静脉留置管引流放液,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杨艳萍;胡代军;沙敏;夏跃波;崔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静脉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抗癌药可能损害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后崩解产物的作用,可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为此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本文复习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2月34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有关资料,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玲一;张文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自 1998年1月~2001年1月采用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单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3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锦楼;关健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我科1992~2000年诊治30例外伤后晚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余茂清;徐朝阳;蔡风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肺癌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而且趋向年轻化,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在肺结核基础上合并的肺癌,往往因初期诊断肺结核,及对肺结核合并的肺癌(合并发生率为10%~15%)[1]的X线表现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忽视了对肺癌的诊断.本文收集了18例肺结核基础上合并的肺癌,将资料整理分析,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这类肺癌的警惕性,有助于对这类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罗永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0.49 kPa的一组综合征.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头痛、呕吐、颈抵抗等症状.现将笔者所遇12例综合报告如下.
作者:杨职;江先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关我国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国内曾有多篇研究报告[1~3].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与国内同类型患者比较,我们感到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地区此类患者病毒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我科近年来检测的乙肝患者HBV血清学标记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列平;钟硕贤;麦兆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效果,提高穿刺置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并总结1997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对48例不同类型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注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的经验.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动态复查CT有47例血肿吸收消失,1例血肿增大改为开颅手术.按GOS分级评级,治愈(恢复良好)38例,好转9例,未愈1例,无临床死亡.结论:CT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抽吸配合尿激酶灌入溶凝引流血肿治疗及脑内血肿,具有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杨炳湖;晏广;祝刚;荆国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血液灌流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和使用,是目前治疗重度药物、毒物中毒的首选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1年6月采取血液灌流治疗重度药物、毒物中毒6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次AMI(指2次或2次以上AMI)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及时发现AMI并予以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老年多次AMI 4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翠瑶;罗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上尿路结石在临床中很常见,为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我们对1 368例上尿路结石进行分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宋丙华;张啟瑞;宋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采用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肺结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显杰;刘洁;李俊山;陆维艾;魏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侵袭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大肠癌侵袭转移及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并取得一定成果.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转移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控制,现就临床上对早期转移的大肠癌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余西林;于晓辉;梁守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生殖器疱疹(GH)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引起.为了解该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8月对广州市流花地区138例孕妇进行HSV-Ⅱ IgM检测,并与98例临床初诊为GH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挺;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连续腋路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PCA)用于上肢断臂、腕、掌、指再植术后的优点和实用性.方法:选择ASA为E Ⅰ~Ⅱ级的上肢断臂、腕、掌、指再植术17例,连续臂丛采用腋路置管法,术毕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药配方为曲马多500 mg+利多卡因400 mg+生理盐水至150 ml.术后第3天拔除硬膜外导管.采用NRS口述描绘评分法判断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0±0.65)h;镇痛时间平均(68.75±0.65)h;所有病人镇痛效果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存活率均为100%;镇痛期间和导管拔除后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腋路置管法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肢)再植术后PCA,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连续性、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提高再植存活率等优点,不失为断指(肢)再植术很好的术后自控镇痛新方法.
作者:孔宪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