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振华;廖威明;吕汉棠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能力强,即使非手术治疗(骨牵引)骨折也能愈合.但长期卧床,老年人易产生并发症,死亡率高,髋内翻发生率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临床上固定的方法及固定材料甚多,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使用滑动加压螺钉钢板,切开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疗效满意.
作者:胡以成;谢晓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3年来近3 000例肾活检中病理确诊的3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3例DDD年龄分别为15、38、62岁,2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2例呈持续低补体血症.病理光镜均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组化显示C3和IgM沿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和系膜区呈团块状沉积.电子显微镜下特征性表现为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和包曼氏囊的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者对皮质激素不敏感;1例病理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中度小管间质病变,尽管血补体正常,2年后进入肾功能不全.结论:DDD的确诊依赖电镜超微结构的检查,其临床表现可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伴血尿、重度高血压及病理示新月体形成和中至重度小管间质病变者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余毅;曲利娟;郑智勇;余英豪;谢福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59岁,因粘液血便8 d余入院,既往于1985年行乙状结肠癌手术.
作者:马建青;李明信;王少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洛伐他丁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1例口服洛伐他丁10~20 mg/d,对照组18例口服复合维生素B1片/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用药后24个月内的心脏终末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脂6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5),心脏终末事件总发生率降低35.48%(P<0.01).结论:洛伐他丁具有降低TC、TG和LDL、apoB作用及升高HDL、apoA1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远期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冠心病病死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和冠脉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的需求率.
作者:刘泽;戴波;王鲁妮;黄纪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成为组织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但在细胞学诊断中,却因涂片标本脱片、细胞面积大、耗费试剂多、标本制作重复性差等原因,不能象病理组织学作免疫组织化学那样常规开展.我们在诊断细胞学检验中,对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尿及乳腺包块穿刺标本,在作免疫细胞学(ICC)过程中进行处理,克服以上影响因素,使之能象病理常规作免疫化学一样成为病理科的常规工作,并获得较好成果.
作者:苏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将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下称ETC)行技术改进并试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效果.方法:将ETC用于34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插管困难的原因分别为高喉头及(或)小下颌19例,颈椎病或强直性脊柱炎致颈部活动困难11例,下颌关节活动受限4例.结果:34例病人中改插ETC一次成功者25例,有7例改以中间进路或右侧进路后成功,仅2例因盲探置入困难在喉镜辅助下置入,置入ETC所用时间(22.6±7.3) s.所有病人麻醉手术中的SpO2、PETCO2、及气道压均无明显变化,SpO2均≥98%,PETCO2均≤40 mmHg.通过对ETC所作的技术改进,使特殊吸痰管经ETC进入气道吸痰成为可能.插管后采用简单的抽气试验能立即断明ETC的位置.结论:ETC能方便地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作者:胡毅平;刘林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静脉穿刺技术是静脉输液和输血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成功的穿刺可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摸索并熟练掌握了一种稳、准、快的静脉穿刺手法,并在我科乃至我院护理人员中推广,取得较好效果.经临床观察,采用改进的穿刺手法比采用传统手法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约20%,且在同一穿刺部位成功后引起漏针率下降约10%.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刘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有报道认为病毒感染是影响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与疱疹病毒科的病毒如HHV-6有密切的关系[1,2].
作者:陈焕辉;何翠娟;朱冰;万根平;谢健屏;赖桂香;常汝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的病例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谢其冰;杨南萍;罗泽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农民.5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自觉不适.20 h前进食后,突发胸闷,呼吸急促,同时有频繁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吐出胃内容物.发病后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之后逐渐出现神情倦怠、出冷汗等表现.患者一直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腹胀.曾在当地医院摄立位正斜位胸腹X线片提示左肺大片高密度影,诊断为大量胸腔积液,予以补液、抗生素治疗,病情恶化而转来我院.查体,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T 37℃,P 134次/min,R 34次/min,BP 74/45 mmHg.左胸第7肋后外侧有一手术瘢痕,胸廓对称,左侧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腹平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未闻及.血常规,WBC 27.1×109/L,N 0.90.血气分析:PaO281.2 mmHg,PaCO223.4 mmHg,BE-13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针对病人的诊断及进一步治疗作临床讨论.
作者:徐刚;戚维波;胡奕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妇科恶性肿瘤病灶位于盆腔.由于其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常导致手术困难或无法手术及术后复发.常规的静脉化疗因癌组织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低,无法有效地杀灭癌细胞.由于妇科恶性肿瘤血供大部分来自髂内动脉,所以,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局部药物浓度为外周血的89倍[1],大大提高了局部癌组织的药物浓度,可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使部分病例临床分期得到逆转,同时可减轻全身不良反应.故介入治疗成为我院近年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疑为MH患者的骨髓涂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涂片中查见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对诊断MH有很大帮助,可初步鉴别MH样淋巴瘤和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细胞形态检查是诊断MH的主要依据,后确诊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分析.
作者:焦晓阳;蔡应木;黄美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手术引流的经验,分析各种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上尿路结石手术后内引流组520例和外引流组454例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内引流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平均住院7 d,外引流组为4.15%,平均住院23 d.结论: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内引流管明显优于留置外流管.
作者:郑彬;邓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与100例非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的引产成功率为95.1%,引产平均时间为(43.01±1.23)h,产后出血量为(139±40.50)ml,胎盘残留发生率5.9%,软产道裂伤率1.9%,产后出血发生率0.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具有相当安全性.
作者:陈露诗;朱锦桃;刘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派丽奥抗生素软膏辅助初步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牙周脓肿患者,60个患牙随机分成局部机械治疗的对照组和牙周袋辅助使用派丽奥的实验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PD、SBI、M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6.7%、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2周与治疗1周显效率分别为66.7%、3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牙周脓肿在常规初步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派丽奥抗生素软膏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7年5月~1997年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占55.8%).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86.8%,上消化道钡餐为79.5%,CT为46.7%,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41.5%,B超为29.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44.2%.28例行根治性手术,10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7%,平均存活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0,平均存活62个月和7个月(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肖洪波;曹杰;梁柳森;朱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分析近年我院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后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局部注药64例,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8例,占12.5%.6例B超下包块>2 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 20 mg+生理盐水 5 ml,2例包块<2 cm,口服米非司酮 200 mg 治愈.(2)胚胎清除术122例,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9例,占7.4%.3例B超下包块>2 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 20 mg+生理盐水 5 ml,6例包块<2 cm,口服米非司酮 200 mg 治愈.(3)胚胎清除术加局部注药21例,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有可能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局部注药的发生率高于胚胎清除术,胚胎清除术加局部注药的发生率低.B超下局部注射MTX或口服米非司酮可治疗持续性输卵管妊娠.
作者:罗怀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多见的腹外疝,除股疝外,腹股沟斜疝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发生嵌顿绞窄后,由于手法复位或自行复位,可以发生嵌顿疝全部复回,但由于其发生率低,一般教材均未提及或明确指出,临床上极少报道,为提高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全部复回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特将我校附属医院从1981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的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全部复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贺德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院.查体:无口唇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曹振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42岁.消瘦、乏力、低烧3个月,咳嗽、咯血1周就诊.既往有粉尘接触史10年余.查体:T 37.5℃, P 80次/min, R 20次/min,BP 100/60 mmHg.双侧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
作者:明永成;田耀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