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43例诊治体会

肖洪波;曹杰;梁柳森;朱光辉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7年5月~1997年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占55.8%).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86.8%,上消化道钡餐为79.5%,CT为46.7%,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41.5%,B超为29.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44.2%.28例行根治性手术,10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7%,平均存活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0,平均存活62个月和7个月(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绸布早期贴补辅助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我科自1990~2001年应用红绸布早期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29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桂训海;宋美荣;徐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与100例非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的引产成功率为95.1%,引产平均时间为(43.01±1.23)h,产后出血量为(139±40.50)ml,胎盘残留发生率5.9%,软产道裂伤率1.9%,产后出血发生率0.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具有相当安全性.

    作者:陈露诗;朱锦桃;刘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一种改良的静脉穿刺手法

    静脉穿刺技术是静脉输液和输血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成功的穿刺可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摸索并熟练掌握了一种稳、准、快的静脉穿刺手法,并在我科乃至我院护理人员中推广,取得较好效果.经临床观察,采用改进的穿刺手法比采用传统手法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约20%,且在同一穿刺部位成功后引起漏针率下降约10%.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刘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右锁骨上静脉留置针进入胸腔致大量胸腔引流液1例

    患者男,46岁,农民,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余入院.无其他重大疾病及手术外伤史.术前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33 cm占位性病变.

    作者:戚维波;胡奕;王明堂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SGC7901细胞株染色体标本制备条件的探索和比较

    目的:探索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适宜条件,提高细胞株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方法:对细胞株使用不同终浓度的秋水仙碱,不同时间的低渗作用以及不同时间的胰酶消化.结果:秋水仙碱的浓度对染色体的形态长度有明显的影响,低渗时间对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和胞浆去除有一定影响,胰酶消化时间对染色体G显带结果有直接影响.结论:提高染色体标本质量,必须摸索、选择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条件.

    作者:胡晓霞;吴建波;俞康;蒋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结核性大叶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近年一些不典型结核常出现在我院,诊断难度大,且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9例结核性大叶性肺炎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古顺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大骨瓣开颅救治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中形成脑疝或有脑疝发展趋势的病人68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结果:良好31例,占45.6%;中残11例,占16.2%;重残7例,占10.3%;植物生存2例,占2.9%;死亡17例,占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如颅内多发血肿(幕上)、有脑疝趋势或已形成脑疝者,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黄建斌;谢贤生;杨建雄;刘胜初;肖新才;叶志其;廖驭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

    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矫正术后)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等器质性心脏病常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外,对室速本身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的处理过去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室速的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曹克将;谢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43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7年5月~1997年5月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占55.8%).术前确诊率胃十二指肠镜为86.8%,上消化道钡餐为79.5%,CT为46.7%,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为41.5%,B超为29.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占44.2%.28例行根治性手术,10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7%,平均存活18个月.手术切除组和非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0,平均存活62个月和7个月(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提高生存率的唯一办法是尽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肖洪波;曹杰;梁柳森;朱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派丽奥软膏辅助初步治疗牙周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丽奥抗生素软膏辅助初步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牙周脓肿患者,60个患牙随机分成局部机械治疗的对照组和牙周袋辅助使用派丽奥的实验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PD、SBI、M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6.7%、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2周与治疗1周显效率分别为66.7%、3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牙周脓肿在常规初步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派丽奥抗生素软膏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小脑幕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复位中的应用

    我院1999年3月~2002年2月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行小脑幕切开术直视下脑疝复位,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改善了病人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昭明;王同纶;吴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用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重度内痔用吻合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33 mm吻合器切除重度内痔24例,平均手术时间1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18例当天无肛门疼痛,4例术后2~5 d少许便血,随访1~5个月,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发生.结论:用吻合器痔切除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是肛肠外科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东林;刘宝华;魏鸿;张连阳;文亚渊;沈康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肺脓肿误诊肺癌1例

    患者男,42岁.消瘦、乏力、低烧3个月,咳嗽、咯血1周就诊.既往有粉尘接触史10年余.查体:T 37.5℃, P 80次/min, R 20次/min,BP 100/60 mmHg.双侧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

    作者:明永成;田耀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非典型声像图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超声诊断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的临床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1年3月收治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异位妊娠超声误诊(假阴性或假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非典型声像图表现.结果:18例中,假阴性8例,占44.4%;假阳性10例,占55.6%.结论:典型声像图的异位妊娠不难诊断,但某些非典型的声像图表现,易引起诊断误差(假阴性或假阳性),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色多谱勒仔细鉴别.

    作者:戴常平;葛群;李秋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210例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作用.方法:对210例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结果:镜下见:炎性浸润型84例,溃疡或干酪坏死型75例,肉芽增殖型32例,瘢痕狭窄型18例,1例表现正常.117例做病理活体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55例,阳性率47.0%,支气管刷检找抗酸杆菌106例,阳性33例,阳性率31.1%,210例患者单纯查痰抗酸杆菌阳性158例,阳性率75.2%.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侵犯病变广泛,变形性,常常是肉芽增殖、炎性浸润或狭窄同时存在.确诊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吕江清;刘伟光;彭秀英;谢艺开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由于胃肠道的解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使得肝转移成为大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其中位生存期只有5~10个月,而可以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可达24~34个月,即使采用非手术切除的肝动脉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亦可达24个月,说明经过积极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延长,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斌;周学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近3年期间共282例重型肝炎,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6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慢性重症肝炎占75.0%(12/16);在10例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7/10);感染病灶多见原发性腹膜炎(5例)、肺部感染(6例)和胆道感染(4例);积极护肝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单用或联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为37.5%(6/16),但病死率仍高达81.2%(13/16).结论: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雷春亮;连粤湘;贾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如何防止微波治疗探头与组织粘连

    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波热凝,硝酸银、铬酸或三氯醋酸灼烧等.利用微波治疗仪治疗鼻出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微波治疗探头与鼻黏膜易发生粘连,此时取下探头,经处理而闭合的血管又被撕破,致使治疗失败而又需重复治疗.为防止粘连的发生,经反复试验和临床观察,我们在探头与黏膜间隔置一湿润的小薄棉片,可很好地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自2001年3月~2002年4月作者用此方法共治疗鼻出血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厚恩;林勇生;白宗禧;易贵荣;陈昌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影响到Th1和Th2的分化,调控比例失衡的结果[1],而Th1和Th2是CD+4 T细胞的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旨在揭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细胞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小燕;钟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妇女宫腔感染伴穿孔3例误诊分析

    老年妇女阴道萎缩,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阴道或宫腔积脓破溃,形成弥慢性腹膜炎,临床易发生误诊,我院曾发生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明;杨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