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水栓塞致孕产妇死亡56例分析

江雪芳;田丰莲;王颀;穆荔;何少兰

关键词:羊水栓塞, 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 现报告如下, 发生率, 并发症, 母体, 产科
摘要:羊水栓塞是产科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而死亡率极高,母体死亡率高达85%,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7~2001年因羊水栓塞死亡的56例孕产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心肌复极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以QT间期延长,U波异常, 反复发作晕厥,多形性室速和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特点.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可以分为先天性长 QT间期综合征和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两种类型.

    作者:钱卫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后路植骨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3例

    目的: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失稳的效果. 方法:对3例寰枢椎失稳者(包括齿状突骨折2例,寰枢椎脱位1例)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Apofix)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1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对寰枢失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是一种易操作且效果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和平;张普国;黄明光;李佛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右肺空气性囊肿1例

    患者男,39岁,胸部闷胀不适几十年,现感冒咳嗽、咳痰,胸片检查后入院.查体:右肺中上野无呼吸音,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罗音,气管左偏,X线胸片:右肺中上野透过度强,其内无肺纹理,周围见间断弧形的头发丝样亮线.考虑右肺大疱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旭东;朱文玉;孔庆宇;李婧;张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丘脑小量出血的临床特点

    自CT应用以来,有关丘脑出血的文章报道不少 ,但报道小量丘脑出血Ia级,出血量<10 ml[1]的文章少见,现将华西医科大学近 10年来资料比较完整的14例丘脑小量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胡英;张波;周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巯甲丙脯酸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疗效评价

    本文观察巯甲丙脯酸(capt)在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小儿肺炎1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固本清热化瘀方剂--金宁益康口服液10 ml,每日3次,<5岁1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甘草合剂,1 ml/岁,每日 3 次.用药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并于用药前和服药后3 d抽查血清白介素-2 (IL-2),12 d抽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 3、C4.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异常胸片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01),IL-2、C3、C4、T淋巴细胞亚群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0.001).而TNF-α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无发生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3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 例中毒性脑病.未见本方药有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是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筱华;王明月;郭春艳;葛明;沈德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酒精中毒致损伤型ST段改变1例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前2 h,饮酒后觉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纯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心悸,头晕,四肢疲乏无力,平卧于床上不敢活动, 家人立即抬送我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11 kPa,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QRS波群规则出现 , P-R间期0.16 s,QRS间期0.08 s.Q-T间期0.33 s, ST:Ⅰ、Ⅱ、Ⅲ、aVF,V2~V6抬高约0.16~0.16 mV, aVR, V1压低约0.25 mV;Ⅱ、aVF V3~V6导联T波形态高尖.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肾脏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肾脏损害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及血透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59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分别对其尿素氮(BUN)和肌酐(Cr)作分析.结果:BUN及Cr的变化和患者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中毒程度越深,BUN及Cr升高越多,反之越少.结论:急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对肾功能的变化作出及时监测,尽可能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避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心、肺及肝功能的保护有重要作用,对病理的转归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洁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近况

    骨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1%~2%,包括30余种性质不同的病种及一些瘤样病变.良恶性骨肿瘤比例各家悬殊较大,国外报道 1∶3.2 , 国内有报道 1∶2.1[1].在恶性骨肿瘤中,男女发病率约为1.5~2∶ 1.软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骨髓瘤等发病频数高,骨转移瘤虽非骨原发肿瘤,也占着相当比重.各种恶性骨肿瘤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但以股骨、胫骨为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热疗.

    作者:司海鹏;向理科;王智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酷似脑梗塞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1例

    我院1998年7月~2001年8月收治酷似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MS)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7岁.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手段及评价

    肝性脑病是一复杂的综合征.1970年Zeegen等人[1]发现临床上某些按常规神经和精神检查正常、认为无肝性脑病表现的肝硬化患者,在进行Reitan Trail making Test时表现脑功能异常.这一发现为其后各国学者的研究所证实.Schomerus[2]和Rikkers 等人[3]把这种临床上缺乏症状,常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但智力或神经心理测验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称为潜隐性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latent or subclinical hep atic encepalopathy).这一术语及其概念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作者:朱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茵栀黄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科采用口服菌栀黄注射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近十年收治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5例均为颈部的无痛性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结节,镜下见癌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增生,癌细胞PAS染色阴性,角蛋白阳性.结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病理特征明显,临床上要与鼻咽转移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和恶性淋巴瘤相鉴别.

    作者:范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2000年4月~2001年2月,我们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79例患者进行了实时B超检查,通过随访手术、病理结果、了解超声对LC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邢晨芳;张烨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扩增bFGF的条件优化及其真核载体构建

    目的:优化采用PCR技术从PBR322-bFGF质粒扩增bFGF 基因片段的条件并构bFGF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bFGF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在不同的模板量、Mg2+浓度、退火温度下经PCR扩增bFGF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载体和PCR产物经EcoRI和HindⅢ酶切、纯化,T4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抗生素筛选重组质粒.结果:(1)得到三个佳参数为:模板量为2 μl(50.4 μg/ml);Mg2+浓度为2.0 mmol/L;退火温度为55℃.(2)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经PCR反应得到了特异、高效和忠实的bFG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bFGF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丁焕文;张丽君;张宏斌;郭勇;王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活脑灵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颈椎病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住院病人72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活脑灵组),用活脑灵200 mg加入10 %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维脑络通注射液0.4 g及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疗效与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2.2%,经统计学χ (2)/()检验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活脑灵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思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载体

    靶向给药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特定的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并在该靶部位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选择性给药可以增强药物在靶部位的活性并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靶向治疗研究的焦点是载体,寻找一种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带到肿瘤部位,达到选择性杀灭的目的.本文就靶向治疗的载体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胡喜钢;汪森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25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25 例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术后病人的自动能力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日期、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术后6 h下床活动,恢复快,伤口疼痛1~2 d,小切口血肿1例,无1例伤口感染,术后 1~3 d出院,平均住院 2 d,随访观察 22 例,长时间 5 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行儿童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宋越;彭广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5-氟尿嘧啶致心绞痛1例

    患者,男,36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3个月,于200 1年8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块,不痛,并无发热、咳嗽、咯血及胸闷憋气,无腹痛及腹泻,无呕血及黑便,无尿频及血尿.以往无心肺疾病史.

    作者:宋海平;林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假性低血糖4例

    当出现血糖测定值低于正常,而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无低血糖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应注意有无假性低血糖的可能.现将1998年1月~2002年4月本院收治的4例伴有低血糖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报道如下.

    作者:虞容豪;刘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