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芳;田丰莲;王颀;穆荔;何少兰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亦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对于典型的病例,诊断并不困难,由于相当部份病例在小儿内科门诊首诊,因此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现将我院在1994年1月~2001年8月诊治婴幼儿肠套叠67例中误诊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刘再谦;黎洁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静脉滴注东菱克栓酶,首剂10 BU,以后5 BU/d,静滴,连续3 d,治疗前后分别做常规心电图并测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总有效率87%, 治疗后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血浆t-PA明显升高(P<0.01) ,PAI-1活性下降(P<0.01),Fig明显下降(P<0.01),PT轻度延长,P值均<0 .01.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王海昌;王昌育;辛谓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再灌注并发症之一,其中部分RA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因此加强对RA的护理及急诊处理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初步探讨RA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群中感染埃可病毒(ECHO)状况. 方法:采用中和抗体试验测定人群血清抗体,血清作1∶10~1∶320稀释,病毒用100 T CI D50在微量培养板上进行;ECHO病毒6个型分别与血清等量混合,结合1 h,接种细胞( 同时设立病毒、细胞对照),观察细胞病变.结果:血清ECHO 7、9、14、15、24、27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依次为:24.2%和7.18,16.0%和6.37,38.9%和9. 42,19.9%和6.37,15.7%和6.34,10.8%和5.64.其中<3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较低 ,为2.6%~32.5%,15~4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高,为11.3%~52.8%.结论:汕头地区人群中ECHO 7、9、14、15、24、27型病毒的传播广泛,以青壮年感染率较高,婴幼儿较低,可能与参加社会活动多少有关.
作者:朱红军;谢若男;林祥伟;曾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骨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1%~2%,包括30余种性质不同的病种及一些瘤样病变.良恶性骨肿瘤比例各家悬殊较大,国外报道 1∶3.2 , 国内有报道 1∶2.1[1].在恶性骨肿瘤中,男女发病率约为1.5~2∶ 1.软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骨髓瘤等发病频数高,骨转移瘤虽非骨原发肿瘤,也占着相当比重.各种恶性骨肿瘤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但以股骨、胫骨为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热疗.
作者:司海鹏;向理科;王智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的麻醉处理.方法:27例患儿年龄9 h~6岁,体重2.4~15 kg,行Switch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84~200 min,体外循环时间170 ~6 00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中死亡4例,术后渗血8例,肺部感染6例,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 平稳的复合麻醉,术中早期纠正凝血功能,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Switch术成功.
作者:宋兴荣;梁杰贤;陈秉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是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虽然房室旁路并不直接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但心房颤动可经房室旁路下传引起快速心室反应,从而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及心电图表现复杂化,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刚艳;江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科采用口服菌栀黄注射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前2 h,饮酒后觉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纯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心悸,头晕,四肢疲乏无力,平卧于床上不敢活动, 家人立即抬送我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11 kPa,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QRS波群规则出现 , P-R间期0.16 s,QRS间期0.08 s.Q-T间期0.33 s, ST:Ⅰ、Ⅱ、Ⅲ、aVF,V2~V6抬高约0.16~0.16 mV, aVR, V1压低约0.25 mV;Ⅱ、aVF V3~V6导联T波形态高尖.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男,39岁,胸部闷胀不适几十年,现感冒咳嗽、咳痰,胸片检查后入院.查体:右肺中上野无呼吸音,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罗音,气管左偏,X线胸片:右肺中上野透过度强,其内无肺纹理,周围见间断弧形的头发丝样亮线.考虑右肺大疱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旭东;朱文玉;孔庆宇;李婧;张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心肌复极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以QT间期延长,U波异常, 反复发作晕厥,多形性室速和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特点.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可以分为先天性长 QT间期综合征和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两种类型.
作者:钱卫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性脑病是一复杂的综合征.1970年Zeegen等人[1]发现临床上某些按常规神经和精神检查正常、认为无肝性脑病表现的肝硬化患者,在进行Reitan Trail making Test时表现脑功能异常.这一发现为其后各国学者的研究所证实.Schomerus[2]和Rikkers 等人[3]把这种临床上缺乏症状,常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但智力或神经心理测验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称为潜隐性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latent or subclinical hep atic encepalopathy).这一术语及其概念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作者:朱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采用透析机对18例难治性肝性胸水患者的胸水进行超滤浓缩,置-18℃环境中冷冻2~3 d,37℃温育溶解后静脉回输.结果: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后,胸水量减少至微量或消失,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症状被控制时间持续一周以上,有4例持续5个月以上未复发,有1例保持28个月无症状.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分别为(46.6±8.7) g/L和 (5 4.8±6.5) g/L,白/球比值为0.99±0.17和1.23±0.14;动脉血氧分压为(7.06±1 .38) kPa和(8.75±1.23) kPa;血清钠为(123±13) mmol/L和(132±15) mmol/L,氯(98 ± 8) mmol/L和(103±9) mmol/L,以上各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 .05,P<0.001),副作用少.结论: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能有效地使难治性肝性胸水消退,疗效持久,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氧分压,疗效确切.
作者:江水清;项桂菊;李玉芝;宋辉;胡孝彬;曲学玲;薛爱玲;钱於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4月~2001年2月,我们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79例患者进行了实时B超检查,通过随访手术、病理结果、了解超声对LC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邢晨芳;张烨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儿女,4个月.8 h前无诱因突然出现面色苍白, 呼吸困难,半小时前出现昏迷、四肢发紫、无发热及咳嗽.体检:T36.1℃,深昏迷、全身皮肤湿冷、有大理石纹、口唇发绀、呼吸7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46次/min、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低,双膝反射消失.
作者:杨怀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小儿肺炎1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固本清热化瘀方剂--金宁益康口服液10 ml,每日3次,<5岁1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甘草合剂,1 ml/岁,每日 3 次.用药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并于用药前和服药后3 d抽查血清白介素-2 (IL-2),12 d抽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 3、C4.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异常胸片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01),IL-2、C3、C4、T淋巴细胞亚群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0.001).而TNF-α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无发生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3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 例中毒性脑病.未见本方药有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是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筱华;王明月;郭春艳;葛明;沈德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1年9月29日,5位清洁工人相继进入较密闭的油脂化学废物地下室做清理工作,该室事前未作任何通风处理,5名工人相继昏迷,经我院急诊科急救处理,成功4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志刚;罗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自1967年Postmann等[1]首次应用海绵塞经导管堵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获得了成功,此后Rashkind双面伞、sideris补片、弹簧圈(coil)及蘑菇伞(Amplatzer)相继成功应用于临床[2~5].20世纪80年代国内亦相继开展引进上述进口装置成功地治疗了小儿PDA.我们于2001年5月后始应用国产镍钛记忆金属堵闭器经导管堵闭PDA,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兴;蔡定邦;崔泽敏;文忠;梁星群;苏建平;丁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院1998年7月~2001年8月收治酷似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MS)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7岁.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内皮素-1(ET-1)是由21-氨基酸组成的肽,是迄今所知的有效的血管收缩因子之一,亦是促细胞分裂剂.内皮细胞释放ET-1受诸多因子的刺激,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血栓、血管紧张素Ⅱ、氧基因.内皮细胞中ET-1信使RNA(mRNA)被表达,ET-1首先被转录成前体分子的形式,即前内皮素原和内皮素原,之后通过内皮-隐蔽酶加工成生物学上有活性的ET-1.循环中ET-1的有效增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已显示,不仅仅是动脉局部ET-1浓度的增加,并且ET-1 mRN A的增加亦控制着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作者:李东霞;潘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