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心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章斌;张宝仁;郝家骅;梅举;徐志云;邹良建;孙道华;于伟勇;王志农

关键词:粘液瘤, 心脏肿瘤,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右心房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的19例右心房粘液瘤病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5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15例,时间1 个月~6年,心功能: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1例,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1例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6.67%.结论:右心房粘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作用,应注意术后随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rugada综合征

    近年来,心脏结构改变微小或毫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致心律失常性死亡正成为日益引人注目的焦点.据估计,这些患者代表了3%~9%的与心肌梗死无关的医院外心室颤动病例.除预激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外 ,在健康个体中一种新的猝死心电图(ECG)特征已被确定.在世界各地,这种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 BRS)的临床病例报道正日益增多.作为一个单基因遗传疾病,和长QT综合征一样,BRS是研究心肌电异质性的一个独特模型,BRS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电生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和临床心脏病学间为我们架起了另一座直接的桥梁.

    作者:杨新春;周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扩增bFGF的条件优化及其真核载体构建

    目的:优化采用PCR技术从PBR322-bFGF质粒扩增bFGF 基因片段的条件并构bFGF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bFGF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在不同的模板量、Mg2+浓度、退火温度下经PCR扩增bFGF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载体和PCR产物经EcoRI和HindⅢ酶切、纯化,T4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抗生素筛选重组质粒.结果:(1)得到三个佳参数为:模板量为2 μl(50.4 μg/ml);Mg2+浓度为2.0 mmol/L;退火温度为55℃.(2)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经PCR反应得到了特异、高效和忠实的bFG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bFGF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丁焕文;张丽君;张宏斌;郭勇;王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爱维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我们于1999年11月~2002年2月对78例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维治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分析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培毅;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

    目的: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 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86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41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 .特异性为100%.45株同时耐链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株中,34株(75.6%)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41株(90.1%)有rpo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rpo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和链霉素密切相关,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陈红兵;李书琳;张永胜;张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经导管国产镍钛记忆金属堵闭器关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2例

    自1967年Postmann等[1]首次应用海绵塞经导管堵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获得了成功,此后Rashkind双面伞、sideris补片、弹簧圈(coil)及蘑菇伞(Amplatzer)相继成功应用于临床[2~5].20世纪80年代国内亦相继开展引进上述进口装置成功地治疗了小儿PDA.我们于2001年5月后始应用国产镍钛记忆金属堵闭器经导管堵闭PDA,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兴;蔡定邦;崔泽敏;文忠;梁星群;苏建平;丁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手段及评价

    肝性脑病是一复杂的综合征.1970年Zeegen等人[1]发现临床上某些按常规神经和精神检查正常、认为无肝性脑病表现的肝硬化患者,在进行Reitan Trail making Test时表现脑功能异常.这一发现为其后各国学者的研究所证实.Schomerus[2]和Rikkers 等人[3]把这种临床上缺乏症状,常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但智力或神经心理测验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称为潜隐性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latent or subclinical hep atic encepalopathy).这一术语及其概念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作者:朱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18例

    目的:探讨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采用透析机对18例难治性肝性胸水患者的胸水进行超滤浓缩,置-18℃环境中冷冻2~3 d,37℃温育溶解后静脉回输.结果: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后,胸水量减少至微量或消失,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症状被控制时间持续一周以上,有4例持续5个月以上未复发,有1例保持28个月无症状.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分别为(46.6±8.7) g/L和 (5 4.8±6.5) g/L,白/球比值为0.99±0.17和1.23±0.14;动脉血氧分压为(7.06±1 .38) kPa和(8.75±1.23) kPa;血清钠为(123±13) mmol/L和(132±15) mmol/L,氯(98 ± 8) mmol/L和(103±9) mmol/L,以上各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 .05,P<0.001),副作用少.结论: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能有效地使难治性肝性胸水消退,疗效持久,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氧分压,疗效确切.

    作者:江水清;项桂菊;李玉芝;宋辉;胡孝彬;曲学玲;薛爱玲;钱於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TGF-β1和TIMP-1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腺嘌呤加沙丁鱼造模,并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小剂量威草胶囊治疗组、大剂量威草胶囊治疗组、别嘌呤醇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以上述药物灌胃 ,在实验第4周,活杀所有大鼠,取肾组织,做肾脏病理组织检查,用点计数法计算肾小管的萎缩率,炎症细胞浸润面积,间质纤维化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 -β1和TIMP-1(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空白组和各治疗组TGF-β1、TIMP-1阳性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空白组相比, 治疗组肾小管的萎缩率、炎症细胞浸润面积、间质纤维化率明显减轻(P<0.01);TGF -β1、TIMP-1阳性表达下降(P<0.01).结论:威草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泌;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减少尿酸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黄天伦;夏明珠;任开明;吴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EBV-IgA ELISA的质量控制和半定量测定初探

    目的:探讨EB病毒IgA抗体ELISA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半定量测定.方法:对实验方法进行灵敏度检测;制备和应用高值、低值质控血浆进行日常工作的质控;阳性标本倍比稀释后测定,报告高稀释度.结果:质控工作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阳性标本稀释后报滴度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的进展.结论:在无统一的质控物的情况下,可用自制质控物进行EBV-IgA ELISA室内质控和EBV-I gA半定量测定.

    作者:张静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同期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天、术中、术后1~5 d , 每天予以乌司他丁20万U静脉输注;同期观察、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r、BUN以及血清胆红素(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 结果:腹部手术创伤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治疗组术后1~5 d血清Cr、BUN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ALT 、 AST、 T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 .05),且治疗组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结论: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东海;孙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纳络酮抢救急性海络因中毒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纳络酮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临床应用价值, 包括症状缓解和催醒情况,解决呼吸抑制情况.方法:分析总结纳络酮为主抢救43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其症状缓解与催醒情况,呼吸恢复情况及成功率.结果:43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经纳络酮为主抢救后,41例成功,治愈率达95%.结论:纳络酮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 ,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简单易行,一般无副作用,可作为急性海洛因中毒常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刘杰;蔡海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25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25 例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术后病人的自动能力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日期、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术后6 h下床活动,恢复快,伤口疼痛1~2 d,小切口血肿1例,无1例伤口感染,术后 1~3 d出院,平均住院 2 d,随访观察 22 例,长时间 5 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行儿童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宋越;彭广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后路植骨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3例

    目的: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失稳的效果. 方法:对3例寰枢椎失稳者(包括齿状突骨折2例,寰枢椎脱位1例)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Apofix)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1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对寰枢失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是一种易操作且效果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和平;张普国;黄明光;李佛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F内固定结合术中椎管造影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AF内固定与脊髓造影相结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1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均行开放复位AF内固定 ,手术时先行AF内固定复位,然后经切口行椎管造影,了解骨折复位椎管通畅情况.如果骨折脱位不能完全复位,椎管不通畅则行椎管探查,整复骨折脱位,解除压迫.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1例椎管通畅,骨折脱位得以整复,生理弯曲恢复而未行椎管直接减压;2例显示不通畅而行椎管探查减压.所有病例均有6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解剖复位,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结论:AF内固定具有复位功能,因而有一定的减压作用,术中造影容易实施,简单、直观、经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杨日新;廖平;蔡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酷似脑梗塞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1例

    我院1998年7月~2001年8月收治酷似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MS)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7岁.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活脑灵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颈椎病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住院病人72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活脑灵组),用活脑灵200 mg加入10 %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维脑络通注射液0.4 g及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疗效与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2.2%,经统计学χ (2)/()检验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活脑灵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思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旋转针蒂法对硬膜外阻滞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旋转针蒂法进行硬膜外阻滞,为探索旋转针蒂法对硬膜外阻滞效果及置入硬膜外导管难易程度的影响,我们选择了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强;张知园;王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肾脏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肾脏损害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及血透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59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分别对其尿素氮(BUN)和肌酐(Cr)作分析.结果:BUN及Cr的变化和患者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中毒程度越深,BUN及Cr升高越多,反之越少.结论:急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对肾功能的变化作出及时监测,尽可能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避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心、肺及肝功能的保护有重要作用,对病理的转归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洁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84例救治体会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由于颅底骨折同时撕裂硬脑膜及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至鼻腔,在外伤性脑脊液漏中为常见.我科1994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84例,其中手术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烽;王伟明;赵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茵栀黄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科采用口服菌栀黄注射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