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蔡海林
目的:总结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近十年收治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5例均为颈部的无痛性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结节,镜下见癌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增生,癌细胞PAS染色阴性,角蛋白阳性.结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病理特征明显,临床上要与鼻咽转移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和恶性淋巴瘤相鉴别.
作者:范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的麻醉处理.方法:27例患儿年龄9 h~6岁,体重2.4~15 kg,行Switch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84~200 min,体外循环时间170 ~6 00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中死亡4例,术后渗血8例,肺部感染6例,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 平稳的复合麻醉,术中早期纠正凝血功能,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Switch术成功.
作者:宋兴荣;梁杰贤;陈秉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性脑病是一复杂的综合征.1970年Zeegen等人[1]发现临床上某些按常规神经和精神检查正常、认为无肝性脑病表现的肝硬化患者,在进行Reitan Trail making Test时表现脑功能异常.这一发现为其后各国学者的研究所证实.Schomerus[2]和Rikkers 等人[3]把这种临床上缺乏症状,常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但智力或神经心理测验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称为潜隐性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latent or subclinical hep atic encepalopathy).这一术语及其概念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作者:朱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旋转针蒂法进行硬膜外阻滞,为探索旋转针蒂法对硬膜外阻滞效果及置入硬膜外导管难易程度的影响,我们选择了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强;张知园;王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60例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或考虑术床有残留的病人,将治疗管先埋置在术床或直接插入瘤体内,术后48 h进行铱192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切除的肿瘤照射总剂量 DT 36~48 Gy/6次,共3 d,外照射DT 30~36 Gy/15~18次;对于肿瘤已切除但怀疑有残留的病人照射总剂量DT 36 Gy/6次,共3 d.结果:60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5年生存率(41 /60)68.3%,局部复发率5%,无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定,无严重放疗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友贤;戴辉;李志强;李工;王者非;陈海;卫小芬;徐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STD病人念珠菌细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分型及药敏实验.结果:948份标本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出念珠菌4 80例(50.6%),其中,白色念珠菌365例(38.5%),热带念珠菌47例(5.0%),克柔氏念珠菌30例(3.2%),光滑念珠菌14例(1.5%),混合感染念珠菌24例(2.5%).不同型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制霉菌素、酮康唑的敏感性依次为:(1)白色念珠菌:9 5.6%、92.6%、93.4%.(2)热带念珠菌:53.2%、93.6%、42.6%.(3)克柔氏念珠菌:2 1.0%、93.3%、83.3%.(4)光滑念珠菌:50.0%、92.9%、57.1%.(5)混合感染念珠菌 :45.8%、91.7%、62.5%.结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可用于快速鉴定念珠菌的细菌型;不同型念珠菌的药敏谱存在差异.
作者:温炬;张智;张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优化采用PCR技术从PBR322-bFGF质粒扩增bFGF 基因片段的条件并构bFGF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bFGF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在不同的模板量、Mg2+浓度、退火温度下经PCR扩增bFGF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载体和PCR产物经EcoRI和HindⅢ酶切、纯化,T4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抗生素筛选重组质粒.结果:(1)得到三个佳参数为:模板量为2 μl(50.4 μg/ml);Mg2+浓度为2.0 mmol/L;退火温度为55℃.(2)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经PCR反应得到了特异、高效和忠实的bFG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bFGF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丁焕文;张丽君;张宏斌;郭勇;王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自CT应用以来,有关丘脑出血的文章报道不少 ,但报道小量丘脑出血Ia级,出血量<10 ml[1]的文章少见,现将华西医科大学近 10年来资料比较完整的14例丘脑小量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胡英;张波;周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乳是婴儿佳食物,按一个正常乳母每日分泌80 0 ml乳汁计算,其提供的热能,各种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质量优于任何代乳食品,并能完全满足4~6个月龄以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儿.产后缺乳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我院营养室于1999年8~12月起对30例产后缺乳的乳母采用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艳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儿女,4个月.8 h前无诱因突然出现面色苍白, 呼吸困难,半小时前出现昏迷、四肢发紫、无发热及咳嗽.体检:T36.1℃,深昏迷、全身皮肤湿冷、有大理石纹、口唇发绀、呼吸7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46次/min、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低,双膝反射消失.
作者:杨怀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近年来,心脏结构改变微小或毫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致心律失常性死亡正成为日益引人注目的焦点.据估计,这些患者代表了3%~9%的与心肌梗死无关的医院外心室颤动病例.除预激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外 ,在健康个体中一种新的猝死心电图(ECG)特征已被确定.在世界各地,这种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 BRS)的临床病例报道正日益增多.作为一个单基因遗传疾病,和长QT综合征一样,BRS是研究心肌电异质性的一个独特模型,BRS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电生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和临床心脏病学间为我们架起了另一座直接的桥梁.
作者:杨新春;周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破裂为一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1月收治急性AMI伴室间隔破裂(VSR)的资料汇总如下.
作者:黎励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内皮素-1(ET-1)是由21-氨基酸组成的肽,是迄今所知的有效的血管收缩因子之一,亦是促细胞分裂剂.内皮细胞释放ET-1受诸多因子的刺激,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血栓、血管紧张素Ⅱ、氧基因.内皮细胞中ET-1信使RNA(mRNA)被表达,ET-1首先被转录成前体分子的形式,即前内皮素原和内皮素原,之后通过内皮-隐蔽酶加工成生物学上有活性的ET-1.循环中ET-1的有效增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已显示,不仅仅是动脉局部ET-1浓度的增加,并且ET-1 mRN A的增加亦控制着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作者:李东霞;潘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静脉滴注东菱克栓酶,首剂10 BU,以后5 BU/d,静滴,连续3 d,治疗前后分别做常规心电图并测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总有效率87%, 治疗后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血浆t-PA明显升高(P<0.01) ,PAI-1活性下降(P<0.01),Fig明显下降(P<0.01),PT轻度延长,P值均<0 .01.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王海昌;王昌育;辛谓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为减少手术切口出血和避免输异体血所致的传染病等问题,我科自1999年9月开始对骨科部分手术病人施行血液稀释加控制性低血压措施,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惠平;刘明;李瑞芬;何定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靶向给药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特定的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并在该靶部位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选择性给药可以增强药物在靶部位的活性并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靶向治疗研究的焦点是载体,寻找一种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带到肿瘤部位,达到选择性杀灭的目的.本文就靶向治疗的载体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胡喜钢;汪森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前臂缺血性坏死患者,由于肌肉纤维化及收缩,腕和手呈屈曲畸形,影响手功能,治疗困难.本组5例采用运动疗法并合理应用支具,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淑芳;王凤英;谢薇;吴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颏颈胸瘢痕挛缩应用邻位长轴皮瓣进行修复创面,使颈颏部的外观和功能更符合生理要求,为临床提供简便可靠的手术方式.方法:以颈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或颈横动静脉等为血供的超比例皮瓣,修复由于颏颈胸瘢痕粘连松解切除后遗留的大面积创面.结果:12例完全成活,功能和外形理想.结论:由于颈肩部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吻合侧支血管存在,尤以颈部浅层肌肉的血供特别丰富,且颈部血管近心位置较近,压力较大,血供可靠.采用带知名血管的轴形皮瓣延长或带浅层肌的皮瓣,甚至带深筋膜或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超过正常皮瓣比例2.3倍均能有效成活,修复颏颈部的缺损十分可靠.
作者:邓永高;周强;陈伟明;莫劲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鼻咽结核及两病合并存在的鉴别. 方法:1990年8月~2002年5月共有385例行鼻咽活检,经病理证实鼻咽癌137例、鼻咽结核9 例、鼻咽癌合并结核5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并行EB病毒I gA/VCA抗体测定.结果:三者之间临床资料及颈淋巴结情况有一定差异.137例鼻咽癌中IgA /VCA阳性122例(以≥1∶20为阳性),占89.1%;鼻咽结核者均为阴性,鼻咽癌合并结核者均为阳性.结论:三者之间症状体征难以相区别时,IgA/VCA对鉴别鼻咽癌与鼻咽结核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勇;袁先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人经6~36个月术后随访,优17例,良4例,无一例并发症死亡, 无髋内翻、患肢短缩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螺钉脱出股骨头,无迟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强了静压力和动压力的加压作用,加强抗扭转力,使病人可早期进行功能练习及负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岩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