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楠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6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叩背排痰治疗,观察组接受振动排痰仪治疗.结果:观察组促排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治疗后1周排痰量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对排痰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振动排痰仪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显著.
作者:刘宗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阐述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呼吸内科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不同组别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发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两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更低.此外,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样有所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焦虑、抑郁是呼吸内科患者的常见心理特点,诱发因素较多.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护理水平.
作者:逄有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医院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在职的1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5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评分.结果:试验组护士护理工作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取得显著效果,不但能提高护理质量,并且可以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司茜陈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实习护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两组实习护生在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教育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带教满意率等指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另外在对提升带教满意率等指标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陆伟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近视儿童的发生原因与现阶段教育方式及电子类产品对儿童眼部健康造成的危害进行剖析,并对近视儿童的预防与解决方案进行简单的阐述.
作者:臧美荣;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路径在肺癌晚期病人首次化疗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路径,运用交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对照.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肺癌晚期首次接受化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P2hPG、HbAlc、BMI指标均有所降低,该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通过对患者预后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更高、并发症更少、再次入院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张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助产延续护理模式对促进会阴伤口愈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4例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助产延续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助产延续护理模式对促进会阴伤口愈合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有效改善产妇的伤口情况,促进产妇伤口的尽快愈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毒质量管理在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使用的104件手术器械展开研究,根据器械使用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措施进行消毒,实验组应用消毒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消毒,以手术器械消毒达标率为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手术器械消毒达标率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消毒质量管理在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璇;李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无痛分娩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产妇各3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实施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各项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干预,能改善产妇心理状况,对新生儿健康以及母婴喂养有着积极影响,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应用.
作者:赵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引产方法用于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对象即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参与诊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共92例.依据随机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6例.两组孕妇均自愿引产,对照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注入腹羊膜腔依沙吖啶实行引产,观察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联合米非司酮引产,计算分析两组引产情况.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引产成功率69.6%对比观察组的97.8%<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胎盘-宫缩时间、宫缩-用药时间、产后出血量均要少于对照组,<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产妇胎盘粘连率对比对照组数据,<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瘢痕子宫孕产妇,孕中期实行引产,将腹羊膜腔依沙丫啶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可提高引产成功率,获得较理想的引产效果,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确诊炎症性肠病时依据血常规检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2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同样的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指标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可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牙髓及根尖周类疾病患者中采用口腔根管治疗技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牙髓及根尖周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近期治疗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远期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牙髓及根尖周病利用根管治疗能够获得与常规疗法相当的远期疗效,但是近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争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84例,其中42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2例给予整体护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阴道出血量、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和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急诊护理带教当中应用小组带教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急诊护理科室实习的实习生,选择2017届的18名学生作为本文的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选择2018届的18名学生作为本文的观察组,采用以小组带教为主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评价本文当中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的评分以及总评分,本文的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高,<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小组为主的带教模式在急诊护理科室带教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技能考核评分,对于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毓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问题讨论教学法在中高职对接层次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中高职对接层次护理专业学生5班(112人)6班(106人)为实验对象,入学时间为2017年9月.随机分为2组:2017级中高职对接护理5班学生作为实验组,2017级中高职对接护理6班学生作为对照组.评定两组同学平时课堂表现,实验实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实验成绩平均分(85.6分)高于对照组的(80.1分);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75.9分)高于对照组的(69.5分).结论:问题讨论教学法在中高职对接层次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有一定效果的,值得推广.
作者:赖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胸内髓外造血组织(EMH)增生患者在CT诊断中呈现的影像学特点,从而为正确诊断该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住院部就诊且进行过CT检查的EMH增生患者30例,对这30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探究其CT诊断中所呈现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其影像学特点主要为:①双侧脊柱旁多发椭圆形或扁丘状隆起,肿块的基底面于纵膈、脊柱及胸壁贴附紧密.②其内部软组织密度多呈均匀分布状,无钙化、囊变及坏死.③其边缘光整,少数情况下可呈现出浅分页状.④增强扫描呈现轻度至显著不等的均匀强化,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升缓降.⑤病灶周围可现脊柱、肋骨等骨质膨大,髓腔增宽,皮质变薄乃至局部出现缺损,髓腔内骨小梁增粗,出现栅栏状、网格状改变.结论:EMH临床的影像学特点存在特异性,若患者临床症状呈现贫血貌,可优先考虑该病.可在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患者临床疾病史,从而为正确诊断该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包忠英;石爱军;陈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皮肤美容护理与外用药物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60例2016年4月到2018年2月医院接收的寻常痤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单一外用药物治疗的形式,观察组使用的是皮肤美容护理干预+外用药物治疗的形式,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皮肤美容护理干预+外用药物治疗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展现较高的寻常痤疮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作者:李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中使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胃溃疡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的平均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为实验组,治疗方法采取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B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采取西咪替丁片治疗.在实验规定的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采取A组治疗方法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6%)大于采取B组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70%),且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使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治疗胃溃疡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丁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7例)做研究,患儿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总结患儿治疗前后的血胆红素情况、血常规指标.结果:患儿治疗后的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治疗前(<0.05).患儿治疗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水平均优于治疗前(<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并改善血常规指标.
作者:秦大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