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女右附件嵌顿疝1例

杨柳;马波

关键词:幼女, 附件, 腹股沟, 肿块, 生命体征, 患儿, 发育正常, 先天性, 可复性, 花生米, 急症, 查体
摘要:患儿女18个月,因先天性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不能还纳5 h,于1996年2月11日入院.患儿系自出生后,每次哭闹时即可见右侧腹股沟有一肿块,初始约花生米大,以后逐渐增大,均能自行消失,5 h前因哭闹不休,腹股沟肿块增大,不能还纳急症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本院近18年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1984年~2001年我院共行巨结肠根治术889例,其中58例69次需根治术后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7.7%.再手术原因包括黏膜脱垂(15例)、粘连梗阻(10例)、便秘复发(8例)、瘢痕狭窄(7例)、大便失禁(4例)、夹层感染和肛瘘(9例)、小肠结肠炎(2例)、伤口裂开(6例)、吻合口漏(4例)、其他(4例).结论:随着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和新术式的运用,很多再手术的情况可避免.

    作者:余家康;夏慧敏;李成昌;朱德力;潘韶芳;伍连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猝死与胰腺炎

    猝死常见的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也不少见,其中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为多,又称猝死型胰腺炎.1954年Williams首先报道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猝死的一个原因.多年来,已有许多相关的报道[1,2].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IT:一种特殊的妊娠滋养细胞

    IT,即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trophoblast,IT),它既可在胎盘部位正常存在,又可分化为良性和恶性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病变,还可在异位妊娠部位形成良性增生[1].

    作者:李胜平;王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自发性气胸机械通气治疗的探讨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时,5%~15%的患者造成气胸[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合并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时,经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呼吸衰竭未能纠正,可考虑予机械通气[2].

    作者:袁建章;汪得喜;邓哲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脉络宁治疗高脂蛋白血症160例疗效观察

    1997~2001年,我院对16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采取脉络宁静脉输注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永军;张龙滨;李国生;郭志远;王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外科治疗肺血栓栓塞2例

    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3月收治2例肺血栓栓塞病人,均经药物治疗无效,采用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滕泽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猝死1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伴酸胀感7年,于1999年6月5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右侧大隐静脉隆起,蜿蜒成团.

    作者: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以腹腔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约占13%.腹腔包虫病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包虫病[1].

    作者:吐尔逊别克;叶尔江;尼加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男性不育患者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根据精液培养结果分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20例.结果:阳性组病例精子畸形率、生精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关系密切,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大量脱落,严重者出现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郑军;林飞鸿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以声嘶为首发症状的纵隔肿瘤24例临床分析

    以声嘶为首发症状的纵隔肿瘤,其临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声嘶为主,一般较为少见.自1996年以来,我科共接诊观察了2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筱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猝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

    作者:黄翠瑶;邵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双黄连、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笔者自1995~2002年采用双黄连针、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少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成人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9~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囊肿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琦峰;王胜利;胡型锑;赵子牛;杜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进行诊断.方法:对10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恶性可能的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放射科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乳腺病变活检.结果:10例采用此方法活检者均成功切取病变组织,病理结果为:乳腺癌3例,纤维腺瘤3例,增生2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的乳腺活检,对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可增加活检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盛薇;冯玉梅;贾宗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防止医源性种植,现将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9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萍;王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人胰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中国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构建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为开发生产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工程产品及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药物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琼脂糖电泳初步鉴定PCR产物.将激肽释放酶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克隆质粒KS,酶切鉴定后,对激肽释放酶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用双酶切法,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碱基序列相同.测序分析表明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经酶切,正确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结论:克隆并构建成功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基因工程产品及基因药物的深入研究工作.

    作者:杜珙;李体远;黄瑞芳;陈德珩;戴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伊可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08例疗效分析

    本文对108例婴儿予口服伊可新预防佝偻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吴芸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催产素滴鼻前后乳腺腺管及泌乳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哺乳期乳腺腺管变化与泌乳的关系.方法:对63例分娩后1 d的哺乳期妇女用催产素滴鼻,并于滴鼻前后利用B超监测双侧乳房乳腺腺管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双侧乳腺腺管扩张差异显著,乳母泌乳始动时间提早,泌乳量增多.结论:催产素滴鼻后能使乳腺腺管扩张,肌上皮收缩,起促泌乳作用.

    作者:刘笑霞;黄美凌;张伟良;梁丽霞;陈小兵;陈佩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前列腺液常规(EPS)及前列腺炎的症状评分(NIH-CPSI)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宁泌泰胶囊,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宁泌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使前列腺液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不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简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磊;杨世坤;何有华;陈志勇;陈映鹤;竺海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1995年3月至1999年5月间,连续516例非心脏病开胸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186例,发生率为36.05%,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105例)和阵发性室上速(26例).60岁以上老年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4.34%)明显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22.73%)(P<0.01).术前有心脏病史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9.61%)明显高于术前无心脏病史者(20.77%)(P<0.01).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1.90%)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36.09%)(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发生率与病人年龄、有无心脏病史及手术切除范围有关.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并有效治疗心脏合并症,术中平稳麻醉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确切止痛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会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马玉健;冀华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