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猝死1例

王燕

关键词:静脉高位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隆起, 患者, 查体
摘要:患者男,59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伴酸胀感7年,于1999年6月5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右侧大隐静脉隆起,蜿蜒成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钾性麻痹58例临床分析

    低钾性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全身疲乏,四肢肌肉软瘫、无力,临床化验检查显示有明显的低钾血症,但有不少患者合并有甲亢,或者为甲亢的早期表现,甲亢治愈后低钾性麻痹发作亦可消失.

    作者:吴海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人胰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中国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构建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为开发生产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工程产品及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药物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琼脂糖电泳初步鉴定PCR产物.将激肽释放酶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克隆质粒KS,酶切鉴定后,对激肽释放酶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用双酶切法,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碱基序列相同.测序分析表明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经酶切,正确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结论:克隆并构建成功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基因工程产品及基因药物的深入研究工作.

    作者:杜珙;李体远;黄瑞芳;陈德珩;戴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猝死与胰腺炎

    猝死常见的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也不少见,其中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为多,又称猝死型胰腺炎.1954年Williams首先报道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猝死的一个原因.多年来,已有许多相关的报道[1,2].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自发性气胸机械通气治疗的探讨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时,5%~15%的患者造成气胸[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合并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时,经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呼吸衰竭未能纠正,可考虑予机械通气[2].

    作者:袁建章;汪得喜;邓哲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肢体抬高法配合紫草油治疗右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并静脉曲张1例

    患者男,72岁,一直从事重体力劳动,双侧小腿背侧静脉蚯蚓状扩张已经15年.2个月前后右胫前皮肤不小心被擦破一道小口子,长1 cm,未予重视,伤口1个月未愈合,而且开始呈辐射状向四周皮肤溃烂,于外面诊所静脉点滴抗生素,局部用药膏等治疗,无效,溃疡面继续扩大.

    作者:陈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P300的变化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作P300的检测,然后分别对其潜伏期的长短、波幅的高低作前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P300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P300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300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并可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关海涛;周伯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幼女右附件嵌顿疝1例

    患儿女18个月,因先天性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不能还纳5 h,于1996年2月11日入院.患儿系自出生后,每次哭闹时即可见右侧腹股沟有一肿块,初始约花生米大,以后逐渐增大,均能自行消失,5 h前因哭闹不休,腹股沟肿块增大,不能还纳急症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

    作者:杨柳;马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分组的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院手术室的装备不断现代化,手术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不断增加,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作者:毛晓萍;张石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以腹腔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约占13%.腹腔包虫病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包虫病[1].

    作者:吐尔逊别克;叶尔江;尼加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成人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9~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囊肿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琦峰;王胜利;胡型锑;赵子牛;杜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伊可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08例疗效分析

    本文对108例婴儿予口服伊可新预防佝偻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吴芸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膀胱滑动疝32例

    膀胱滑动疝较少见,作者在2000年6月~2002年6月期间参加中国援非洲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在首都马拉博总医院外科工作,共进行腹股沟疝680例,其中滑动性膀胱疝32例,约占腹股沟疝4.7%,现就本组病例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柯扬;Florincio Obyang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测定的临床价值,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检出率.方法:采用结合细胞外基质蛋白乳胶定量以测定LTA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癌中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LTA及CEA测定,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LTA的测定有助于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鉴别(P<0.001),在转移性NSCLC及无转移性NSCLC中,两者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LTA测定,有助于NSCLC的及早确诊,有利于临床疗效判断,对肺癌组织分型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朱玉琨;张悦;陈忠明;杨光辉;吉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生精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男性不育患者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根据精液培养结果分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20例.结果:阳性组病例精子畸形率、生精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关系密切,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大量脱落,严重者出现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郑军;林飞鸿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重度肉毒中毒14例机械通气的应用体会

    我科自1990年~2002年3月共收治肉毒中毒病人70余例,其中14例因呼吸肌麻痹而使用了机械通气.现将抢救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孟学刚;苟安栓;徐文仪;高红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乳腺肌上皮癌1例

    患者女,43岁.发现右乳腺肿块2周住我院.体检:一般状况好,右乳腺外观无特殊改变.

    作者:周俊才;李孟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猝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

    作者:黄翠瑶;邵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妊娠中期结肠假性梗阻1例

    患者女,28岁.孕1产0.因停经25+2周,腹胀、腹痛、恶心2 d于2000年7月18日入院.患者2 d前吃少量西瓜后感腹胀、腹部隐痛、恶心、无腹泻,无畏寒及发热.自认为消化不良,未引起重视.

    作者:周春艳;马军利;黄素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腹部绞痛、贫血

    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农民.因间断性腹痛10+个月,加重5 d入院.患者10+个月前每当饮酒后出现腹痛,伴食欲不振,开始为剑突下隐痛,后延及全腹,有时呈绞痛,以脐周剧烈但无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无发热,偶有嗳气.

    作者:于永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原发性胆囊癌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92例,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56.5%,手术切除率仅40.0%.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很差,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尹卫民;陈刚;周建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