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滑动疝32例

柯扬;Florincio Obyang

关键词:腹股沟疝, 赤道几内亚, 膀胱滑动疝, 医院外科, 临床特点, 医疗队, 滑动性, 中国, 首都, 非洲, 病例, 报告
摘要:膀胱滑动疝较少见,作者在2000年6月~2002年6月期间参加中国援非洲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在首都马拉博总医院外科工作,共进行腹股沟疝680例,其中滑动性膀胱疝32例,约占腹股沟疝4.7%,现就本组病例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并发脑疝32例救治体会

    随着工业交通发展,我国颅脑创伤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仍是神经外科的重要课题,而脑外伤并发脑疝至今死亡率仍高达85%以上.

    作者:康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成人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9~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囊肿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琦峰;王胜利;胡型锑;赵子牛;杜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外科治疗肺血栓栓塞2例

    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3月收治2例肺血栓栓塞病人,均经药物治疗无效,采用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滕泽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治疗斑秃58例观察

    我们采用康宁克通-A(美国施贵宝大药厂生产)作局部皮损内注射治疗斑秃58例,同时对4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恂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测定的临床价值,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检出率.方法:采用结合细胞外基质蛋白乳胶定量以测定LTA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癌中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LTA及CEA测定,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LTA的测定有助于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鉴别(P<0.001),在转移性NSCLC及无转移性NSCLC中,两者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LTA测定,有助于NSCLC的及早确诊,有利于临床疗效判断,对肺癌组织分型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朱玉琨;张悦;陈忠明;杨光辉;吉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不同营养支持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COPD的病程演进和预后[1,2].

    作者:张燕军;马文君;余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1995年3月至1999年5月间,连续516例非心脏病开胸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186例,发生率为36.05%,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105例)和阵发性室上速(26例).60岁以上老年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4.34%)明显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22.73%)(P<0.01).术前有心脏病史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9.61%)明显高于术前无心脏病史者(20.77%)(P<0.01).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1.90%)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36.09%)(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发生率与病人年龄、有无心脏病史及手术切除范围有关.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并有效治疗心脏合并症,术中平稳麻醉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确切止痛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会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马玉健;冀华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原发性胆囊癌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92例,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56.5%,手术切除率仅40.0%.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很差,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尹卫民;陈刚;周建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未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未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详细统计48例诊断明确的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器官、系统受损数,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患者活动性量化.结果:未成年SLE患者主要脏器累及数和损害程度、SLEDAI均比成年患者高,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短,临床表现比成人患者更复杂.结论:用SLEDAI能更准确地表示未成年SLE患者病况,病情越重,治疗效果及预后越差.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杨慧兰;彭学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及血细胞形态观察1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因供体选择困难,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受到限制.

    作者:林静华;吴映娥;焦晓阳;蔡应木;黄美俊;周昭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低钾性麻痹58例临床分析

    低钾性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全身疲乏,四肢肌肉软瘫、无力,临床化验检查显示有明显的低钾血症,但有不少患者合并有甲亢,或者为甲亢的早期表现,甲亢治愈后低钾性麻痹发作亦可消失.

    作者:吴海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胸膜腔廓清术治疗儿童脓胸14例

    儿童脓胸是指发生于儿童的化脓性胸腔积液.我院自1995年7月~2001年12月之间共收治此类患儿14例,均行胸膜腔廓清术,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谈进;章镜平;徐克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猝死1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伴酸胀感7年,于1999年6月5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右侧大隐静脉隆起,蜿蜒成团.

    作者: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颌面部骨折造成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其它功能的异常.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近10多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方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颌面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基本取代钢丝等的内固定[1].

    作者:丘仿松;冯柏悦;施伟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P300的变化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作P300的检测,然后分别对其潜伏期的长短、波幅的高低作前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P300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P300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300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并可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关海涛;周伯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以腹腔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约占13%.腹腔包虫病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包虫病[1].

    作者:吐尔逊别克;叶尔江;尼加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现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胰岛β细胞是高度分化、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作者:周迎生;高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猝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

    作者:黄翠瑶;邵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妊娠中期结肠假性梗阻1例

    患者女,28岁.孕1产0.因停经25+2周,腹胀、腹痛、恶心2 d于2000年7月18日入院.患者2 d前吃少量西瓜后感腹胀、腹部隐痛、恶心、无腹泻,无畏寒及发热.自认为消化不良,未引起重视.

    作者:周春艳;马军利;黄素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IT:一种特殊的妊娠滋养细胞

    IT,即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trophoblast,IT),它既可在胎盘部位正常存在,又可分化为良性和恶性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病变,还可在异位妊娠部位形成良性增生[1].

    作者:李胜平;王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