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薇;冯玉梅;贾宗良
1997~2001年,我院对16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采取脉络宁静脉输注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永军;张龙滨;李国生;郭志远;王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43岁.发现右乳腺肿块2周住我院.体检:一般状况好,右乳腺外观无特殊改变.
作者:周俊才;李孟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氟桂嗪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氟桂嗪治疗组患者和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用药1个月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分别下降为(1 103.1±430.7)ml/min、(503.1±429.7)ml/min、(1.23±0.18)cm、(0.92±0.31)cm,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临床未见明显副反应.随访1个月至1年,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桂嗪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作者:陈卓鹏;梁小文;王芳;刘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哺乳期乳腺腺管变化与泌乳的关系.方法:对63例分娩后1 d的哺乳期妇女用催产素滴鼻,并于滴鼻前后利用B超监测双侧乳房乳腺腺管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双侧乳腺腺管扩张差异显著,乳母泌乳始动时间提早,泌乳量增多.结论:催产素滴鼻后能使乳腺腺管扩张,肌上皮收缩,起促泌乳作用.
作者:刘笑霞;黄美凌;张伟良;梁丽霞;陈小兵;陈佩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自1995~2002年采用双黄连针、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少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文对108例婴儿予口服伊可新预防佝偻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吴芸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猝死定义猝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料的非人为的自然死亡.
作者:谢志泉;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h内(亦有规定为24 h)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作者:董吁钢;王业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症 性肠梗阻1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12例病人中有2例在外院手术探查时,因强行分离粘连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转我院后按肠瘘处理原则治疗而愈;其余10例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而愈,平均治疗时间18.5 d,无一例肠坏死.结论:(1)本组术后早期炎 症性肠梗阻于术后5~16 d出现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虽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未发生绞窄;(2)此病虽有机械因素,但大多数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如强行分离,则有分破肠壁,导致多发性肠瘘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本组病例予以上述保守治疗都有效,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再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李祺;程黎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常见的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也不少见,其中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为多,又称猝死型胰腺炎.1954年Williams首先报道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猝死的一个原因.多年来,已有许多相关的报道[1,2].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科自1990年~2002年3月共收治肉毒中毒病人70余例,其中14例因呼吸肌麻痹而使用了机械通气.现将抢救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孟学刚;苟安栓;徐文仪;高红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苦参碱组42例,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结果:苦参碱组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75%.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满意疗效.
作者:吴福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顺铂处理人舌癌Tca8113细胞前后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以及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进一步揭示顺铂的抗癌机制并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1/2血药峰值浓度的顺铂处理人舌癌Tca8113细胞12~72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特征并计算调亡指数,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含量,同时行TRAP-PCR-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Tca8113细胞在顺铂作用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出现明显的凋亡;hTERT蛋白表达下降的同时端粒酶活性也相应下降,而且四者都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顺铂可使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诱导凋亡产生,下调hTERT蛋白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且这四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鹏;雷德林;刘冰;郭涛;商洪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小儿阑尾脓肿是小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是否手术,也是一个棘手问题.
作者:陈锦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详细统计48例诊断明确的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器官、系统受损数,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患者活动性量化.结果:未成年SLE患者主要脏器累及数和损害程度、SLEDAI均比成年患者高,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短,临床表现比成人患者更复杂.结论:用SLEDAI能更准确地表示未成年SLE患者病况,病情越重,治疗效果及预后越差.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杨慧兰;彭学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二尖瓣置换术中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999年1月~2002年1月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中,选取50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病人以间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瓣,另一组病人以连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辩.对两组病人缝合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辩周漏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断缝合组有8例绕线和断线情况发生,连续缝合组无绕线和断线发生,连续缝合组的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术后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瓣周漏.结论:二尖辩置换术中连续缝合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尚有争议,WHO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 h内为猝死,但也有指发病后短至1 h、长达24h发生的死亡;肺源性猝死常指发生于发病24 h内的死亡[1].
作者:郭振辉;邓青南;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72岁,一直从事重体力劳动,双侧小腿背侧静脉蚯蚓状扩张已经15年.2个月前后右胫前皮肤不小心被擦破一道小口子,长1 cm,未予重视,伤口1个月未愈合,而且开始呈辐射状向四周皮肤溃烂,于外面诊所静脉点滴抗生素,局部用药膏等治疗,无效,溃疡面继续扩大.
作者:陈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Felty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长春新碱、强的松、雷公藤多甙(VPT)方案治疗Felty综合征.结果:2例患者用药后第1周脾脏均缩小,第4周明显缩小,第6周1例脾脏肋下未触及,1例肋下2 cm.肝门静脉(PV)直径分别由1.4 cm、1.5 cm降至1.3 cm以下,随着脾脏缩小,WBC、Plt、Hb均相继恢复正常,关节肿痛消失.结论:Felty综合征系免疫因素引起,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作者:居发明;梅存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男性不育患者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根据精液培养结果分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20例.结果:阳性组病例精子畸形率、生精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生殖道感染与生精细胞形态关系密切,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大量脱落,严重者出现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郑军;林飞鸿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