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王予屏;邵雨萍;叶娟;梁红;吴永娟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诊断, 乳腺疾病, 诊治效果
摘要:目的:关于介入性超声方案对于乳腺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通过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80例进行相关的调查,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性超声方案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证实为乳腺增生患者的例数为168,诊断符合率为93.33%.对于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混合性乳腺增生,其中有单纯性乳腺增生35例,纤维腺病乳腺增生42例,纤维化乳腺增生51例,其余40例患者为混合性乳腺增生.结论: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时候通过介入性超声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诊治的效率,具有精准性和可行性的价值,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5例C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1年生存率为80.00%,2年生存率为32.00%,转移39例,转移率为52.00%,复发14例,复发率为18.67%.肿瘤是否破溃、肿瘤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同2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0.05).结论:肿瘤是否破溃、肿瘤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辉云;沈二栋;唐四清;粟钰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BL教学和常规教学在解剖教学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常规教学和PBL教学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调2017级医学专业的98名学生,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名和对照组48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观察组应用PBL教学,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考核成绩、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增强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0.05.结论:在解剖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效果更好,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值得采用.

    作者:景玉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建医院儿科门诊护士业务培训探索

    目的:介绍新建医院在筹建过程中儿科护士业务培训的情况.方法:提前设立护理部垂直管理下的儿科护理单元,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护士轮转培训的规范化.结果:儿科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为医院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护理人力资源保障.结论:提前设立护理单元并完善制度,规范新护士培训流程,对新建医院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肖漪;赵艳芳;王雪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中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根据入院的顺序分为两组(n=20).对甲组护理人员进行心电图波形识别的培训,而乙组护理人员不进行培训,对心律失常发生到护理人员发现和采取处理的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总结.结果:乙组心律失常发生到护理人员发现和采取处理的时间长于甲组(<0.05).乙组对于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小于甲组(<0.05).乙组住院时间长于甲组(<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监护仪波形的正确识别可缩短心律失常发生到护理人员发现和采取处理的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纯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老年脑出血术后治疗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脱水、抗感染以及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异丙酚治疗.结果:同进入监护室时间点对比观察组患者ICP与AJDO2在达标时均显著降低,而MAP与HR则在术后各时间点并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在达标与拔管时各个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结论:在老年人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治疗可对患者产生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窦旭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责任护理小组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组建责任护理小组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3例食管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组建责任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感受、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生活感受及家庭支持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晚期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组建责任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干预,实验组给予药学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就诊时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离院时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偏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用药偏差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下肢软组织感染的护理

    本研究选取我院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下肢软组织感染患者,对其护理措施注意事项予以总结.患者经妥善治疗及护理后,其创面感染者症状缓解,腹胀及水肿问题减轻,遂出院.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下肢软组织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染及肚胀症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卢慧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

    目的:探究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加强防晒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1200例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行皮肤激光美容手术的患者纳入到本次实验研究当中来,并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取全面防晒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8%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差异显示有极大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皮损复发率1.7%更低于对照组的9.0%(<0.05).结论:对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加强防晒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降低其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皮损复发率.

    作者:张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亲体肾移植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亲体肾移植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究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亲体肾移植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探究组(n=48);对照组给于传统护理,探究组给于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探究组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05).探究组不良发生率11%较对照组不良发生率52%,探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亲体肾移植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还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作者:龙慧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运用PICC置管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66名选择PICC置管肺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3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3.85%,<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4%,对照组为62.65%,<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途径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患者的满意度高,而且安全性强,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值得广泛应用于推广.

    作者:曾芬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至2018年11月康复科收治的腰间盘突出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对比具有差异性(<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对比具有差异性(<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好转,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杜秋江;李林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影响分析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影响进行探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门诊输液的4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取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雪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其中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对象50例,纳入观察组,常规护理50例那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前ADL评分、3个月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卒中90日内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提升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乔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常见肠道病毒型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我市儿童常见肠道病毒型别感染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集我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三家县级医院接收的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51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常见肠道病毒型别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肠道阳性率.结果:在1514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出肠道病毒阳性共872份,占57.60%,各个病毒类型阳性及占比高的属CoxA6,其次为其他病毒与EV71病毒;男女患儿之间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年龄段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及各种病毒构成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1岁以下80份,1~3岁222份,3~8岁294份,>8岁276份,其中1岁以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低,3~8岁阳性检出率高.结论:2017年度我市儿童常见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偏高,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3~8岁幼儿,及时检测诊治,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胡凌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质量检查路经的设计在医院特殊区域质控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讨医院在特殊区域质量检查中运用护理质量检查路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质控效率的有效模式.方法:拟定特殊区域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路径,组织护理质量检查路径的培训,按照路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质量检查路径实施后,提高了特殊区域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准确性,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医护满意率高.结论:将护理质量检查路经运用到特殊区域质控中,使护理检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覃欢;罗融;李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脑梗塞患者,按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组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满意例数;康复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卒中病人运动评分MAS、Glasgow-Liege评分;肢体功能障碍等脑梗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脑梗塞患者满意例数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卒中病人运动评分MAS、Glasgow-Liege评分相似;护理后早期康复护理组卒中病人运动评分MAS、Glasgow-Liege评分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肢体功能障碍等脑梗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彭芳芳;熊光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2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治疗6、12个月,实验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肱骨骨折术后及早实施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使用优质护理.分别观察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间进行比较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在生活质量的观察中,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足间差异明显(<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治疗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随即数字表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进行康复训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性(>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机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应该合理把握时机,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以便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丽;吴开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主管:陕西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