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红
目的:总结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重视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老年肺结核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男女性别比为7.1∶1;平均病程为17.3年;痰血发生率41.2%;痰菌阳性率39.2%;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占69%;空洞发生率42.3%;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发生率69.1%;肝肾功能异常占54.6%;心电图异常占53.6%;复治率56.7%;治疗好转率89%.结论:老年肺结核发病率高,病程迁延,传染性大,病情严重且复杂,治疗难度大,应重视老年肺结核的防治,在注重抗痨治疗的同时积极综合治疗.
作者:张妍蓓;桂淑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肝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31例,行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对照组30例,行TACE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联合组74.2%,对照组36.7%;AFP下降率联合组85.2%,对照组51.7%,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9%,38.7%,22.6%;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6.7%,3.3%.两组在近期有效率,AFP下降率及1,2,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TACE联合超分割放疗能提高肿瘤治疗效果,而不增加毒副作用.
作者:周光华;尹时生;张瑞芝;田喜顺;张洁;朱道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抗癫痫药物(AEDs)的合理使用是癫痫药物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当然AEDs合理的应用要始于正确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又基于祥尽的完整病史和体格检查,及脑电图的规范操作和正确的判断,因此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根本保证.1 根据不同的临床发作类型选用适合的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根据其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抗惊厥性,抗失神性与两者兼有的抗癫痫药物,抗惊厥性主要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泰加平.抗失神作用有乙琥胺.两者兼有可有:丙戊酸钠、氯硝安定、拉莫三嗪、妥泰等.这在新AEDs不断问世的今天,传统的AEDs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仍不愧为疗效显著、耐受性好的一线AEDs.简单性与复发性部分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妥秦、拉莫三嗪等.对部分性发作或由部分性继发的全身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氨己烯酸、苯妥英钠、苯巴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拉莫三嗪、托吡酯、苯二氮;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为拉莫三嗪和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氯硝安定,肌阵挛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CZP、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托吡酯(Topiramate).
作者:孙道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89年9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20~58岁,平均28岁;已婚者9例,未婚3例.其中并发于白血病6例(实验室资料见表1),外伤所致1例,海绵体药物注射引起2例,肺癌致颅脑、盆腔转移1例,原因不明2例.自发病到初诊时间2~32 d,平均8 d.1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疼痛,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呈持续性加重,除肺癌远处转移者合并有排尿困难外,其余患者均无排尿异常.
作者:王建平;何小舟;严峰;巢志复;车文骏;经浩;徐仁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原发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A),又名厚皮性骨膜增生征(pachydermoperiostosis),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是以四肢远端皮肤和骨关节过度增生为特征,不伴发心血管、肺、肝或内分泌疾病,具有遗传倾向的综合征,国内报道少,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内9例文献报告,作一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肢端肥大8年,乏力,面色苍白1年而于1997年3月9日入院.1990年起逐渐出现双踝、双膝和双腕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肿胀、粗大、疼痛,外院诊断为增生性关节病,曾经3次出现双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液后好转.约1年后渐出现面部皮肤多油,皱纹加深,皮嵴隆起,手足掌跖多汗;近3年用芬必得(1片,每日两次)控制关节症状,近1年皮肤苍白,全身乏力进行性加重.1985,1986年两次因钩虫病,缺铁性贫血住院,当时胸部、颅骨、胫腓骨X线摄片均正常;已婚,育有1男孩3岁,父母和兄妹5人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查体:重度贫血外观,颜面呈奇丑样貌,脂溢明显,油性皮肤,皮肤明显增厚,前额、鼻唇沟处皱折多.双膝、踝和双腕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肿胀,增粗,杵状指趾(+).血常规:RBC 3.28×1012/L,Hb 57 g/L,WBC 4.8×109/L,N 0.583,L 0.417,Plt 118×109/L,大便潜血(+),血沉52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ENA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和血脂均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肝胆脾正常,X线心肺正常,双下肢胫骨、胫腓骨关节端明显粗大,骨膜生成明显增多,致双侧胫腓骨关节骨皮质缘模糊,双踝关节间隙变窄,骨盆、颅骨骨密度也明显增高.入院后经输注浓缩红细胞,铁剂及康力龙治疗,贫血纠正出院.出院诊断:原发肥大性骨关节病,缺铁性贫血.
作者:蔡小青;麦柳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甲状腺类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ASA分级Ⅰ~Ⅱ级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入室后分别用0.2%地卡因行双侧颈深丛、0.375%布比卡因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后行静脉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2~3 mg*kg-1*h-1剂量的异丙酚持续静脉输注,观察术中患者反应情况,并监测BP,HR,ECG及SPO2.结果:24例(92.3%)术中安静平稳,BP,H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全部患者迅速彻底清醒,且无兴奋现象,拔管时间全部在15 min内.拔管后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现象,SPO2全部在95%以上.结论:持续输入小剂量异丙酚复合颈丛阻滞可以较好地用于甲状腺手术.
作者:邹学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的变迁和菌谱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2月经证实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例405例.分析不同的基础疾病来源及相关的因素.结果: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9.41%),革兰氏阳性菌次之(32.57%),真菌占第三位(28.01%).结论:革兰氏阳性菌上升趋势较革兰氏阴性菌高,而革兰氏阴性呈下降趋势,真菌感染仍占重要地位,应注意合理用药.
作者:徐红蕾;徐丽珠;廖红竹;陈少贤;周铁丽;王金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18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合并二尖瓣替换8例、主动脉瓣替换6例、MVR+AVR 4例.结果:除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说明只要处理得当,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麻醉可以达到平稳、安全的效果.
作者:罗沙;陈满云;陈志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右半结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20例,均符合低位结肠梗阻,全部行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全部Ⅰ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及吻合7例;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6例;Ⅰ期肿瘤切除,永久性结肠造瘘4例;姑息性手术3例.右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11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6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另外1例病人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术后出现吻合口漏.3例病人引流管置管超过1周,且置管于吻合口附近.结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采用Ⅰ期或Ⅱ期吻合术式,应根据综合因素而决定,只要严格掌握Ⅰ期手术吻合指征,Ⅰ期手术吻合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吻合口漏,除与肠道、全身情况及吻合技术有关外,与术中放置引流的时间和位置也有关.
作者:江自卓;余维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11例急性杀鼠剂中毒所致的顽固性抽搐病例,先用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抢救处理无效后,再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配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68岁,平均38岁;自服9例,误服2例;氟乙酰胺中毒7例,毒鼠强中毒3例,杀鼠剂成份不明中毒1例.11例中毒者均在服毒后0.5~3 h内发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呈持续性或频繁发作及昏迷.除予洗胃,注射解氟灵针,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外,还予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控制抽搐,安定总量达100~300 mg,苯巴比妥总量达0.4~0.8 g后,仍不能控制抽搐或抽搐停止时间极短暂.给予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围拔管期剧烈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平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7±11)岁,ASA Ⅰ~Ⅲ级.无哮喘史及心传导阻滞.1.2 麻醉及监测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纳0.1 g,阿托品0.5 mg.诱导,静注米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6 μ g/kg,万可松0.12 mg/kg,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静滴及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在±15%范围内.拔管指征:呼之睁眼,自主呼吸petco2<40 mmHg,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拔管前5 min静推艾司洛尔0.5 mg/kg,硝酸甘油4 μ g/kg,用惠普监护仪连续监测记录注药前、注药后3 min、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拔管后6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1.3 统计处理数据均用±s表示,经F检验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妙仙;黄建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慢性荨麻疹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在该病的治疗尤其是复发问题上,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都感到十分棘手.虽然第一代抗组胺药在过去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往往因其强而多的副作用迫使病人中途停止治疗,从而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在药效学、药动学和生化学特性等方面均具特色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比特力(正式品名为盐酸西替利嗪片)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联合应用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34.6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4.6个月.所有患者均具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征.70.0%(42/60)的患者既往有接受过多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治疗史.
作者:孙本海;卢庆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我们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随访,观察血压增高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预防心肌梗死(MI)后左室重构和左心衰竭.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1992~1998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6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共17例(A组),高血压病史3~20年,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3.6岁;不伴有高血压者39例(B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6岁,MI病史2个月~5年.1.2 方法两组病人均跟踪随访1~5年,其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或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多次入院抢救.第一次发生急性左心衰或严重充血性心衰时详细询问心衰的诱因,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入院后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待心功能改善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结构和形态.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作者:戴家业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中风.迄今在治疗上还存在困难,意见尚不统一,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于:世界各地报告每年癫痫发病率为20~50/10万,即癫痫患者占地球居民的0.4%~0.6%,累计达数千万人之多.虽然抗癫痫药物众多,新药不断问世,大多数患者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仍有20%~30%的患者虽经各种足量药物治疗仍不能奏效,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顽固性癫痫,即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及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鉴于此,采取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内的癫痫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作者:常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CSA 2~6 mg·kg-1·d-1,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5例,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Evans综合征(ITP+AIHA)2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9%,大多数患者对CSA耐受性较好,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暂停治疗即能缓解.结论:CSA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疗效是肯定的,副作用是可以耐受的.
作者:陈洁;杨镜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癫痫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临床病症,表现为脑部某些神经元异常放电,伴有可观察到的一种或几种脑功能障碍.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肢体、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肢端麻木或针刺感,头、眼偏斜,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多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者,结合脑电图检查及抗癫痫治疗效果则诊断不难确立,但癫痫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发作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易造成漏诊、误诊,从而贻误患者的治疗.本文分别从诱发因素、痫性发作表现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癫痫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胡学强;王世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畸形子宫妊娠在临床上发生率较低,容易忽视,从而致使人工流产失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本院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畸形子宫早孕行人工流产失败5例,其中3例由基层医院转入.年龄19~36岁,平均28岁.孕2产1者2例,孕3产0者1例,孕1产0者2例.孕周7~9周4例,11周1例.子宫一侧有包块者4例,一侧宫角突出者1例.5例均在人工流产失败后做B超检查,3例1次确诊,1例2次确诊.1.2 诊断及手术情况双子宫双阴道1例,第2次人工流产在右侧宫腔内成功;双角子宫1例,在B超指示下人工流产一次成功.人工流产失败由外院转入我院3例,分别为残角子宫妊娠1例,2次人工流产失败后剖腹切除妊娠残角子宫.单阴道双宫体1例,第2次人工流产成功.鞍状子宫1例,人工流产不全,行清宫术.
作者:程文静;杨丽;郑锦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移植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翼状胬肉39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18只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B组21例(23只眼)行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2年.发现早期复发胬肉的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结果:A组角膜上皮愈合良好且稳定,无新生血管增生.仅1例在移植片未达全长创面处结膜增厚充血.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较A组多1~2 d,反应较重.2例新生血管膜伸入角膜1 mm,3例结膜增厚充血,新生血管侵至角膜缘.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2~3次,新生血管退缩.结论:自体角膜缘移植可通过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角膜上皮修复快,角膜缘屏障功能恢复,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结膜瓣移植术,角膜上皮结膜化,有新生血管侵入机会,早期复发胬肉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可有效抑制增生,阻止复发.
作者:尹东明;费文雷;林碧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随着肝移植手术经验的积累,新式肝移植术如减体积式、劈离式肝移植的发展,因供肝来源紧张,探讨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放射学检查及其技术,给临床提供更准确、详细的影像资料,越来越引起临床和影像学者的重视.1 肝供体的术前评估尸体供肝,通常不做特别检查.如腹部受伤,可行CT平扫检查评估.亲属或自愿者供肝,放射影像学检查是必须的.1.1 X线、CT和螺旋CT平扫为排除肺部感染或占位性病变及腹部结石等病变,常进行常规X线胸、腹平片检查.通过CT检查可了解供肝有无慢性或占位性病变及肝脏的血管情况,主要是进行供肝各叶体积的测量,准确估计可供切除的肝体积,预测能否满足受体肝功能的需求.螺旋CT采用快速扫描技术,一次闭气即可完成全肝的体积扫描,进行无误差评估,效果很好.
作者:孙希杰;梁文;全显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时无法控制,本文对11例病人出血部位进行8字缝合止血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方法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前置胎盘病人共55例,剖宫产43例,子宫出血>500 ml者29例.对难以控制的出血病例,2例缝扎子宫动脉,2例出血部位缝扎,3例局部应用凝血药,效果欠佳,2例子宫切除.其中11例采用宫腔8字缝合后子宫下段填塞纱条,11例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6例;中央型6例,部分性4例,边缘性1例.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面出血,11例平均出血量1 550 ml(1 000~3 500 ml),平均输血600 ml(200~800 ml),术中均行静脉、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大剂量的催产素、麦角新碱,平均使用催产素60 U,麦角新碱0.4 mg.
作者:张前;叶世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