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17例临床分析

戴家业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 梗死后, 心脏重构, 急性左心衰, 充血性心衰, 平均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资料与方法, 心功能改善, 统计学处理, 结构和形态, 超声心动图, 左心衰竭, 左心功能, 左室重构, 随访, 控制情况, 近期血压, 高血压病
摘要:我们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随访,观察血压增高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预防心肌梗死(MI)后左室重构和左心衰竭.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1992~1998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6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共17例(A组),高血压病史3~20年,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3.6岁;不伴有高血压者39例(B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6岁,MI病史2个月~5年.1.2 方法两组病人均跟踪随访1~5年,其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或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多次入院抢救.第一次发生急性左心衰或严重充血性心衰时详细询问心衰的诱因,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入院后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待心功能改善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结构和形态.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茎异常勃起12例治疗体会

    1989年9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20~58岁,平均28岁;已婚者9例,未婚3例.其中并发于白血病6例(实验室资料见表1),外伤所致1例,海绵体药物注射引起2例,肺癌致颅脑、盆腔转移1例,原因不明2例.自发病到初诊时间2~32 d,平均8 d.1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疼痛,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呈持续性加重,除肺癌远处转移者合并有排尿困难外,其余患者均无排尿异常.

    作者:王建平;何小舟;严峰;巢志复;车文骏;经浩;徐仁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临床分析

    盆腔炎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即有不同表现.我院采用HGP-1000型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已婚妇女,排除妊娠,年龄23~45岁,病程1周~3年,均有急慢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2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痛或下腹部胀坠感,每当疲劳,月经前、性交后症状加剧,白带增多脓样,急性发作时多有发热,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个别病例附件可触及包块.

    作者:赖和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中风.迄今在治疗上还存在困难,意见尚不统一,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于:世界各地报告每年癫痫发病率为20~50/10万,即癫痫患者占地球居民的0.4%~0.6%,累计达数千万人之多.虽然抗癫痫药物众多,新药不断问世,大多数患者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仍有20%~30%的患者虽经各种足量药物治疗仍不能奏效,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顽固性癫痫,即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及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鉴于此,采取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内的癫痫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作者:常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口服活性维生素D3治疗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我们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α-D3)进行治疗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为非透析治疗.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3岁,平均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6例,其他6例.根据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分为A组20例(PTH>400 pg/ml),B组30例(PTH<400 pg/ml).肝酶均正常,无多发性骨髓瘤、骨肿瘤,2周内未服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1.2 观察方法两组均口服碳酸钙(元素钙600 mg/d),低磷饮食.A组第1个月口服α-D3 2 μ g,每周2次,第2个月改为0.25 μ g,每日1次;B组连服2个月α-D3 0.25 μ g,每日1次.服药前后测定以下指标:血PTH(放射免疫法),AKP(碱性磷酸酶),Ca,P,Cr(生化法),BMD(骨密度,以左足跟后部为测定点).

    作者:胡日红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多发性含牙囊肿临床特征分析

    多发性含牙囊肿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少见疾病,多同时发生在颌骨的不同区段.我院近20年间共收治22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含牙囊肿.其中4例为多发性含牙囊肿.现对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中所报道的4例中都是男性,年龄有3例在10~12岁之间,1例为60岁.2例发生在双侧下颌角,1例在两侧下颌体发病,另1例是在上颌骨和双侧下颌骨广泛发生囊性改变.4例多发性含牙囊肿从发现病变至初诊时间较明确,短者1个月,长者达1年.都是发现一侧隆起来医院检查的同时发现对侧也存在囊性改变.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

    对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合理与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但发作仍不能控制,时间长达3年以上,被认为是顽固性癫痫.但目前无统一的标准,除发作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之外,还要考虑发作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发作而致意外和难堪事情的危险性.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全世界约5 000万,我国约600万不同年龄的癫痫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4‰~6‰.其中约有30%符合顽固性癫痫的标准,对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根据癫痫的类型和病因,采用不同的原理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已公认定型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1 颞叶切除术1.1 适应证 (1)单侧颞叶癫痫,表现为精神运动性癫痫或(和)大发作类型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病程达3年以上.(2)多次脑电图检查,以及睡眠脑电图和蝶骨电极、鼻咽电极记录,确认致痫灶位于一侧颞前叶者.(3)CT或MRI有局限的阳性发现,并与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相一致者.有条件者可行SPECT或PET检查,协助病灶定位.

    作者:刘灵慧;陈善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各种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身体大面积皮缺损,以往通常采用身体其它部位取皮,进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区愈合速度慢、皮肤美观度差,摩擦易引起破损甚至感染,我科采用皮肤牵张带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进行牵拉术,避免了取皮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牵拉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1~6月,我科共收治大面积皮缺损病人28例,男22例,女6例;上肢15例,下肢13例;年龄6~43岁.皮缺损面积大为36 cm×24 cm,均于使用皮肤牵张带牵拉3~7 d后直接缝合伤口,伤口愈合拆线后形成线状瘢痕.病人出院后随诊,2例自觉局部轻度瘙痒,无其它不适.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

    目的: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流动性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分离血液,去除白细胞辅助治疗白血病共15例,其中髓系白血病组9例,淋系白血病组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Hb,WBC,Plt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白细胞清除术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超;邢精红;陈军;杨岳琴;唐永明;陈继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外敷中药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11例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硬肿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综合治疗配合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硬肿缩小(或减轻)提前24 h,硬肿全部消失提前50.4 h,整个疗程缩短3~4 d(P<0.01).结论: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丹霞;高晓爱;周婉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长春新碱结合中医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长春新碱结合中医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IT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小4岁,大45岁,其中20~35岁10例;病程3个月~1年8例,1~2年5例,2年以上3例;血小板3×109/L~10×109/L者5例,10×109/L~20×109/L者7例,20×109/L~30×109/L者4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女性有月经过多,6例有脾脏肿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者10例,正常者6例,均有成熟障碍.全部病例均正规用过激素2个月以上,其中10例短期有效,但减量后血小板很快下降,6例无效.

    作者:彭春晖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在儿童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儿童感染H.pylori及其后果等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儿童感染H.pylori的概况儿童感染H.pylori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报告感染率差异较大,H.pylori感染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与民族不同无明显关系,却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儿童H.pylori感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儿童,前者感染率高达80%~90%,后者则为5%~10%[1,2].即使在同一地区,经济水平愈高,生活质量愈好,H.pylori感染率就愈低,反之亦然[2].但进一步观察发现,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种族,H.pylori的感染也不相同,如在美国,黑人的感染率为白人的两倍[1,2].H.pylori的感染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1,3~5].

    作者:王小岩;王亮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新体卡松与甘利欣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2例

    我科采用新体卡松与甘利欣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2例,均于短期内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诊断明确的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68岁,病程5~23年,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0例,脓疱累计面积均达体表65%以上,掌跖型脓疱型银屑病2例,全部均未有合并其它疾病.1.2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住院次数少2次,多8次,住院时均有应用大剂量强效激素、氨甲蝶呤、阿维A酯、青霉素G及中药等药物治疗史,其中5例因停服银屑灵复发,3例因激素减量不当复发,4例因单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加重.

    作者:朱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前庭大腺脓肿造瘘引流术

    我院于1996年7月~2000年5月应用环状橡皮片行前庭大腺脓肿造瘘引流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前庭大腺脓肿32例,年龄21~42岁,平均28岁,均为已婚妇女,病程3 d~5年;12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2例反复发作5次,曾分别在其他医院及我院多次行脓肿切开引流或引流加造口术.脓肿直径3~6.5 cm,10例手术前自行穿破.1.2 方法 32例中21例收住院,11例门诊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1%奴夫卡因5 ml局麻,于脓肿低部位,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作一纵形切口,约2~3 cm,放出脓液,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再于处女膜内侧阴道壁平行作1 cm长切口,两切口之间形成一瘘管,将消毒橡胶套环形剪成宽约0.5 cm引流条,以止血钳夹持环形引流条自外侧切口经脓腔至处女膜内切口穿出,1号丝线穿过环形橡皮条两端结扎固定,使橡皮引流条形成一双层耳环状异物固定于瘘孔.术前脓腔已自行穿破者,将破口扩大至3 cm,作为外侧切口,其后操作同前.术后给予灭滴灵0.4 g口服,每日2次,24 h后以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 min,共7 d,病人即刻可回家,2~3周后到门诊复查,拆除橡皮环.

    作者:王柳燕;陈智慧;黄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围拔管期剧烈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平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7±11)岁,ASA Ⅰ~Ⅲ级.无哮喘史及心传导阻滞.1.2 麻醉及监测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纳0.1 g,阿托品0.5 mg.诱导,静注米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6 μ g/kg,万可松0.12 mg/kg,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静滴及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在±15%范围内.拔管指征:呼之睁眼,自主呼吸petco2<40 mmHg,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拔管前5 min静推艾司洛尔0.5 mg/kg,硝酸甘油4 μ g/kg,用惠普监护仪连续监测记录注药前、注药后3 min、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拔管后6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1.3 统计处理数据均用±s表示,经F检验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妙仙;黄建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翼状胬肉39例治疗体会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移植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翼状胬肉39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18只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B组21例(23只眼)行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2年.发现早期复发胬肉的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结果:A组角膜上皮愈合良好且稳定,无新生血管增生.仅1例在移植片未达全长创面处结膜增厚充血.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较A组多1~2 d,反应较重.2例新生血管膜伸入角膜1 mm,3例结膜增厚充血,新生血管侵至角膜缘.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2~3次,新生血管退缩.结论:自体角膜缘移植可通过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角膜上皮修复快,角膜缘屏障功能恢复,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结膜瓣移植术,角膜上皮结膜化,有新生血管侵入机会,早期复发胬肉予结膜下注射平阳霉素可有效抑制增生,阻止复发.

    作者:尹东明;费文雷;林碧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疲倦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疲倦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有明显的影响[1].为了解癌症患者对所经历疲倦的感受并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我们通过对2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癌症患者疲倦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例自愿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癌症患者,入选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交流无困难,能书写,无其他危及生命的疾患,亦无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受试者男120例,女80例;年龄16~73岁,平均46.24岁.其中白血病20例,肝癌29例,乳腺癌40例,鼻咽癌32例,直肠癌16例,食道癌20例,胃癌25例,甲状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8例.所有患者均为Ⅰ~Ⅳ期,诊断均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癌症分期为Ⅰ期16例(8%),Ⅱ期36例(18%),Ⅲ期63例(31.5%),Ⅳ期85例(42.5%).

    作者:李小惠;李九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心包疾病21例临床分析

    心包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常常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及预后.我们对1998年以来住院的21例心包疾病患者中典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心包疾病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住院的心包疾病患者,男15例,女6例,男女之比约为2~3∶1,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误诊或漏诊的7例.按病因分类: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5例,肿瘤性心包炎4例(心包间皮瘤1例,肺癌心包转移2例,淋巴瘤心包转移1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包炎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2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4例.4例恶性肿瘤性心包炎均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证实.

    作者:赵凤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低镁血症54例的诊疗分析

    低血镁与低血钙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如不行血生化检查,常将前者误诊为后者.1995年3月~2000年8月我科共收治低镁血症患儿54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根据吴仕孝教授关于低镁血症诊断标准的建议进行评判[1].1.2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28 d 4例,~6个月10例,~1岁26例,~3岁10例,~7岁3例,~13岁1例.1.3 基础疾病 54例低镁血症患儿中并存有以下各种疾病(以第一诊断统计):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72.2%,其中并存感染性腹泻22例,肺炎17例(其中5例合并心衰,临床应用强心、利尿剂);营养不良4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2例.1.4 临床表现本组54例中46例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表现为面部肌肉、眼肌抽动,双眼凝视,阵发性呼吸暂停,四肢强直,震颤性惊厥及全身强直性惊厥等不同惊厥类型,其余8例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临床表现,仅有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恶心、腹胀、食欲减退、心动过速等非特异性低镁症状.

    作者:王昌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环孢霉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14例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CSA 2~6 mg·kg-1·d-1,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5例,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Evans综合征(ITP+AIHA)2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9%,大多数患者对CSA耐受性较好,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暂停治疗即能缓解.结论:CSA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疗效是肯定的,副作用是可以耐受的.

    作者:陈洁;杨镜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28例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恶病质.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值得同道探讨.我们对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等治疗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再加上中药及弥可保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近两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男7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8.8)岁;糖尿病史2~18年,平均为(12.4±5.7)年;其中有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8例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6±7.9)岁;糖尿病史2~15年,平均(10.5±6.0)年;用胰岛素治疗者5例,服用降糖药物者9例.

    作者:文晓明;刘风英;刘琼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