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李承慧;周之洁;扬海燕

关键词: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克霉唑
摘要: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阴道念球菌病的疗效.方法:对70例复发患者采用500 mg克霉唑阴道片每周1次共2周进行治疗,此后,将无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预防性用药每月1次(月经后)共2个月,未用药者为对照组.于预防性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62例(88.57%)首次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退.于预防性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时,预防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和26%,第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和29%(P<0.05).临床应用中无一例发生副作用.结论:每月间断预防性应用500 mg克霉唑阴道片对防治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有一定疗效,且使用方便.若将此药预防性治疗连用4~6个月,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促红细胞生成素加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贫血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γ-HuEPO)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因CRF行血液透析治疗伴贫血的患者于血透结束时皮下注射γ-HuEPO,配合蔗糖铁治疗,作前后对比.结果: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及Hb显著上升(P<0.01),其中显效30例(60%);有效17例(34%);无效3例(6%);总有效率达94%.结论:γ-HuEPO配合蔗糖铁治疗CRF贫血疗效确切.

    作者:蔡宗仰;潘健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炎1例

    患者男,2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7 d入院,病前2周出现左腰背部带状疱疹,1周后皮疹消退,但出现双下肢力弱,次日不能独立行走,逐渐出现尿便潴留,双下肢麻木发展到季肋部,曾出现一过性低热(T 37.7℃).

    作者:孙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行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26例29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滤过作用过强19例,脉络膜脱离5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恶性青光眼1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为了避免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应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一环节,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设计的完善.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随着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进展,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模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变化,从60年代之前的心肾模式(cardio-renal model),到80年代心脏循环模式(cardio-circulatory model),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的药物如米利隆,虽然改善了不少心衰的临床症状,但均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甚至可增加慢性心衰的病死率[1].

    作者:张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腹股沟疝患者行以聚丙烯为材料的网塞加补片的手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术后随访.结果:62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网塞加补片修补术,修补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平均随访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安全,复发率低,适用于原发和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

    作者:刘家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疲劳致聋短期治愈1例

    患者男,44岁.3 d前曾通宵打麻将至清晨,当时倍感疲劳,回家睡觉,醒后即感左耳失聪,稍有头晕,无恶心、呕吐.因症状一直不见好转于第3天晨直接到高压氧室接受治疗.

    作者:王疆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9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分为2组,Ⅰ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90例,Ⅱ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108例.结果:随访肝段切除组优良率为92.54%,胆管切开组优良率为68.61%.肝段切除组较胆管切开组术后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均低(P<0.05).结论: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发生、症状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敏;卢永明;朱正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原则及其进展

    糖尿病是世界性卫生保健问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995年约是1980年的3倍,目前估计有三千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故减少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是治疗的首要目的.

    作者:王佑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髂腰韧带损伤62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髂腰韧带损伤62例分别采用口服药物、局部注射及髂腰韧带松解手术治疗.结果:12例口服药物治愈,口服药物无效者其中45例经局部注射治愈,3例顽固性疼痛者经髂腰韧带松解手术治愈,2例放弃治疗.结论:髂腰韧带损伤的无菌性炎性刺激和形成的瘢痕卡压是造成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特点为腰臀部痛而无腿部放射性疼痛.腰5椎旁至髂嵴之间可触及明显的痛点,利多卡因髂腰韧带注射可立即止痛,严重患者需行髂腰韧带松解手术.

    作者:万小龙;古明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皮质类固醇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为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疼痛,预防术后发热及尽早恢复咽部功能,自1994年10月~1997年10月,我们应用剥离法行扁桃体切除术102例,随机对52例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时应用地塞米松,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守珍;李小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脾胃病特点及中医治疗

    老年人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胃脘疼痛伴纳食减少为主症就诊者多.我们进行辩证分型,用中药为主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小娟;田华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体真皮条缝合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不理想.我院于1983年~1999年11月采用病人自身真皮条修补缝合腹壁各种巨大切口疝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雪松;黄平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狼疮性肾炎免疫学指标变化检测结果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常见的器官损害之一.我院对33例LN患者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探讨免疫学指标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世平;刘加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导痰种子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观察中药导痰种子①②号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为PCOS的药物治疗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77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导痰种子①②号方+克罗米芬组)47例,对照组(克罗米芬组)30例,分别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LH)、睾酮(T)的变化及治疗周期的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3.3%、受孕率65.9%、排卵率85.2%,对照组痊愈率60.0%、受孕率28.6%、排卵率75.0%;两组痊愈率、受孕率及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05,P<0.025).两组患者LH/FSH,T治疗前后均有下降,治疗组LH/FSH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药导痰种子①②号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克罗米芬治疗.

    作者:黎小斌;李丽芸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关于随机化原则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婴幼儿胸科手术麻醉处理

    我院自1992~1998年共施行婴幼儿胸科手术148例,现将有关麻醉处理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丹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闭合性腹外伤单纯手术探查原因分析

    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单纯手术探查率过高,在我国约有10%~30%的此类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1].为进一步研究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单纯剖腹探查的指征,现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行剖腹探查的143例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重点讨论单纯剖腹探查与某些临床指标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陈兆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43例不同损伤类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 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结论: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过量使用脱水剂,体液丧失多而摄入不足,手术或腰穿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作者:方国宏;方泽鲁;黄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对人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具有终止妊娠指征的健康中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孕周为18~21周.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前6 h服用150 mg米非司酮,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胎脑组织可见:(1)神经细胞染色质分布不均,常呈块状,浓缩或边聚现象常见;(2)神经细胞核周质内细胞器肿胀或缺如,核糖体稀疏,微丝及微管少见;(3)暗细胞增多;(4)神经纤维肿胀,所含微丝及微管排列紊乱;(5)血管外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明显肿胀.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脑组织缺氧性损伤.由于足月新生儿的神经细胞已基本成熟不可再生,认为在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安全性未充分论证前,不宜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

    作者:王自能;朱颖( );卢凤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1996年1月~1997年12月,我科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6例并随访2年以上,现报道如下.

    作者:劳红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