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术治疗难治性交通性脑积水1例

詹升全;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舒航

关键词:神经, 内窥镜下, 脉络丛凝固, 术治疗, 难治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交通动脉瘤, 意识障碍, 脑室系统, 第四脑室, 自发性, 栓塞术, 头颅, 收入, 颅内, 患者, 侧孔
摘要:患者,女,48岁,因颅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 d收入我科,经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1个月后意识障碍加重.头颅MRI:全脑室系统及第四脑室双侧孔扩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真皮条缝合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不理想.我院于1983年~1999年11月采用病人自身真皮条修补缝合腹壁各种巨大切口疝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雪松;黄平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7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60%~90%.我们用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普恩复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绍凡;蒋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下射频治疗声带疾病疗效观察

    自1997年10月起我科将射频技术与纤维喉镜结合,治疗声带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席汉氏综合征15例观察及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2年1月~1998年9月共收治席汉氏综合征患者15例,除1例因不配合治疗、拒绝进食和服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外,其他均得到临床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红;余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辅以岩龙口服液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岩龙口服液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的辅助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8例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在化疗基础上辅以岩龙口服液治疗,对照组41例予单纯化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53.3%,对照组2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岩龙口服液有增强抗肿瘤化疗药的疗效、且能降低化疗药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新文;林显敢;谢德荣;张惠宜;陈岱佳;姚和瑞;向燕群;许怀麟;彭韩伶;曾昭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脾胃病特点及中医治疗

    老年人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胃脘疼痛伴纳食减少为主症就诊者多.我们进行辩证分型,用中药为主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小娟;田华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麻疹性肝损害36例分析

    为探讨麻疹病毒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6例麻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作者:龙英姿;石裕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芎嗪腹腔灌注治疗肠粘连6例

    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用川芎嗪溶液腹腔内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楚光;杨冠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强化病案回收,确保病案资料及时上网

    我院自1997年10月起,加强了病案回收制度的执行,要求病案在病人出院后48 h内完成书写整理和质检,病案室能按时回收,并及时完成装订和编码等整理工作,保证病案首页资料及时输入计算机,确保病案数据网上共享.

    作者:覃国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阴道念球菌病的疗效.方法:对70例复发患者采用500 mg克霉唑阴道片每周1次共2周进行治疗,此后,将无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预防性用药每月1次(月经后)共2个月,未用药者为对照组.于预防性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62例(88.57%)首次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退.于预防性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时,预防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和26%,第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和29%(P<0.05).临床应用中无一例发生副作用.结论:每月间断预防性应用500 mg克霉唑阴道片对防治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有一定疗效,且使用方便.若将此药预防性治疗连用4~6个月,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承慧;周之洁;扬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对人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具有终止妊娠指征的健康中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孕周为18~21周.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前6 h服用150 mg米非司酮,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胎脑组织可见:(1)神经细胞染色质分布不均,常呈块状,浓缩或边聚现象常见;(2)神经细胞核周质内细胞器肿胀或缺如,核糖体稀疏,微丝及微管少见;(3)暗细胞增多;(4)神经纤维肿胀,所含微丝及微管排列紊乱;(5)血管外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明显肿胀.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脑组织缺氧性损伤.由于足月新生儿的神经细胞已基本成熟不可再生,认为在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安全性未充分论证前,不宜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

    作者:王自能;朱颖( );卢凤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接种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诱发癫痫1例

    患者男,20岁.于1999年3月23日在我院接受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注射,为全程免疫第1年第1针注射.该药系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60810,有效期991110.

    作者:蒋友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神经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术治疗难治性交通性脑积水1例

    患者,女,48岁,因颅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 d收入我科,经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1个月后意识障碍加重.头颅MRI:全脑室系统及第四脑室双侧孔扩大.

    作者:詹升全;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舒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随着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进展,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模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变化,从60年代之前的心肾模式(cardio-renal model),到80年代心脏循环模式(cardio-circulatory model),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的药物如米利隆,虽然改善了不少心衰的临床症状,但均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甚至可增加慢性心衰的病死率[1].

    作者:张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与误诊相关性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体内铜代谢异常引起大量铜在肝、脑等全身组织中沉积,导致沉积部位的功能与结构损害.

    作者:王共强;洪铭范;杨任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加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贫血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γ-HuEPO)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因CRF行血液透析治疗伴贫血的患者于血透结束时皮下注射γ-HuEPO,配合蔗糖铁治疗,作前后对比.结果: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及Hb显著上升(P<0.01),其中显效30例(60%);有效17例(34%);无效3例(6%);总有效率达94%.结论:γ-HuEPO配合蔗糖铁治疗CRF贫血疗效确切.

    作者:蔡宗仰;潘健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内镜下微波扩张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

    1995年4月以来,我院采用内镜下微波扩张并置食管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20例,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曾斌;曾明新;陈湘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2例

    例1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半月余来院.查体:血压14/10 kPa,心率45次/min,心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心率46次/min.血甘油三酯3.2 mmol/L,血胆固醇8.9 mmol/L.初步诊断冠心病.

    作者:张天奇;刘荷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与创伤性膈肌破裂漏诊的关系,判断这些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0例漏诊的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钝击伤3例、穿通伤7例)在创伤初的病史、体征和物理学检查.结果:初诊时仅2,3例患者有轻度呼吸困难或腹肌紧张;仅1例钝伤、3例穿通伤患者的胸片提示存在血气胸和(或)膈肌抬高;B超未能提示膈肌破裂;2例钝伤、2例穿通伤患者诊断性腹腔穿刺有阳性发现;1例钝伤、2例穿通伤患者做了胸腔闭式引流并有血、气排出;5例做了剖腹探查术仍未发现膈肌破裂.结论: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对发病早期、尚未发展成膈疝的创伤性膈肌破裂并不实用.

    作者:李明秋;魏红;吴小波;陶德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甘露醇致呼吸衰竭9例

    我们将观察到因应用过量甘露醇致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各种脑血管意外患者565例,应用甘露醇治疗487例,致呼衰9例.

    作者:沈伟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