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张银清;张诚华;陈汉民

关键词:低温, 人工, 脑出血, 高血压
摘要: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或术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并与行常规未行低温治疗的34例做对比.结果:46例获4~8个月随诊,按ADL标准评定,治疗组ADL1 4例,ADL2 7例,ADL3 10例,ADL4 5例,ADL5 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7,6,2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3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随访观察

    我们对10年来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部分住院病例进行了2~5年的随访观察,取其资料完整的43例进行分析.

    作者:阮兢;吴美英;阮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阴道分娩子宫切除7例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子宫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2~1998年发生的7例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及过程.结果:7例产妇中经产妇5例,初产妇2例.6例用药物引产.其中6例总产程小于3 h.发生子宫破裂2例,羊水栓塞2例,DIC 3例.7例均因产后大出血休克不能控制而行子宫切除术,全部患者抢救成功.结论:不恰当的药物引产可引致宫缩过强,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及DIC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足月妊娠如果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者应在严密监测下等待其自然分娩,不需要过早人为干预.足月妊娠引产用药应特别慎重.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1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阴式子宫切除术重新受到重视,本文分析我院1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以期对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进一步评估.

    作者:罗喜平;陈胜兰;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联合口服抗生素治疗四肢感染临床体会

    四肢外伤性感染是临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经清创、换药及全身用药后,多能痊愈,但需用大量清洗液,消毒剂及敷料,临床浪费较大,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于1992年6月~2000年7月,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并口服抗生素治疗四肢感染、溃疡患者63例,疗效显著.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氟乙酰胺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中毒,起病急、发病迅速、症状严重,病死率高.我院从1992~2000年3月收治了21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患者,15例采用活性炭血液灌流治疗,11例抢救成功,现报告护理体会.

    作者:李欣;许元文;谢丹妮;陈小帆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我国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长期以来,医学期刊普遍采用专家审稿程序来保证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因此,读者对医学期刊,尤其是权威的医学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质量非常信任,有些读者甚至不加评价地直接引用这些论文的结果.但是,这种作法是否确实能够保证医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都不存在问题呢?近10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尤其是统计学家和临床流行病学家通过对一些医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严格的评价,普遍认为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近些年来虽然医学论文的质量已经逐渐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目前我国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作者:姜永茂;李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盆腔包块的诊断与治疗

    90年代以来,特别是介入摄录彩色屏幕,腹腔镜手术的种类与范围不断扩大,只要有形态改变特征者都可以经过腹腔镜获得诊断信息,其优点在于能直视盆、腹腔的全貌,迅速地作出诊断,而且准确地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不仅改善了疾病的诊断技术,同时手术应用也得到广泛推广.在我院腹腔镜检查成功率达到99.8%、准确率达99%(病理确诊)、手术率达95%.此种微创手术令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损伤小,愈后良好且安全性高,并由训练有素的医师施行,无疑对临床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腔镜手术业已成为现代妇科学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其中盆腔包块的腹腔镜下诊断与治疗居于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作者:迟闺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儿童斜视手术后全麻下缝线调整术

    目的:引进全麻下对儿童斜视手术后缝线调整的概念,探讨一种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水平斜视手术进行回顾,在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或者通过留置牵引线,为手术后调整准备.对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者,在7 d内,采用浅全身麻醉进行缝线调整.结果:43例中术后出现的过矫、欠矫共3例,于手术后7 d内进行了全麻下缝线调整,效果良好,手术后完全正位,术后两年追踪眼位保持正常.40例在手术后,由于眼位正常或3 d观察期内眼位回归正常,取消调整.结论:在具有客观斜视检查手段的前提下,对于儿童斜视,手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技术,可使患者在一次住院治疗过程中,治疗获得成功.

    作者:项道满;周红梅;毛娅妮;熊新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单管硬膜外麻醉(sigle-segment epidural anesthesia,SSEA)普遍用于腹部手术,但术中常会有肌松不良,或内脏牵拉反应,影响手术操作,我们采用双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double-segment epidural anes-thesia,CDSEA)于腹部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狄伟文;钮曙娅;陈美娟;张靖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抗生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研究

    恙虫病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现将我院对1986~1998年所收治的86例小儿恙虫病患儿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名秀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微波和高频电刀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对比观察

    近年来,生殖道尖锐湿疣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甚多,近期疗效一般还比较好,但复发率高.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月期间采用微波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高频电刀进行了对比.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和;翁智胜;梁瑞珍;许庆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硬膜外持续微量输注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首剂量加持续微量输注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首剂量注入6 ml吗啡、氟哌啶、布比卡因混合液,其后微量持续输入的方法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对照组肌注度冷丁或颅通定止痛.结果:观察组术后8,24,33 h镇痛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12%,53%.结论:硬膜外腔首剂量加微量持续输注吗啡、氟哌啶、布比卡因混合液,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后疼痛.

    作者:廖义清;陈少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68岁,于1999年5月17日以剑突下不适40 d为主诉入院.2年前曾撞伤胸部,入院体查局部压痛不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SM 3/6级柔和杂音,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前纵隔有一4.5 cm×2.7 cm×3.0 cm椭球形的回声肿块,压迫右室流出道.MR提示前纵隔、心包内右室流出道前方有一3.5 cm×3.5 cm×4 cm实质性占位性包块,右室流出道受压变窄.术前诊断为前纵隔肿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术中发现心包内肺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的前壁有一3.5 cm×3.5 cm×4 cm半球状紫蓝色的肿瘤,质地中等,有海绵状感,表面结节状,包膜完整,穿刺有鲜红血液从针孔喷出,肿瘤根部为2 cm×2 cm,以无损伤血管钳在根部缓慢钳夹后,肿瘤即明显萎缩.术中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给予姑息性大部分切除,残端以带垫片Prolene线两边平行缝合,再褥式缝合.在残留的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8 mg(加4 ml生理盐水稀释).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心脏杂音消失,3个月复查MR见海绵状血管瘤明显缩小,原症状消失.随访1年,情况良好.病理诊断为心脏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林宇;傅鉴;周汉搓;高承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疗效比较

    目的:对国产及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荨麻疹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用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用进口同类药.每日口服1次10 mg,首剂在病情发作时服,以后每隔24 h给药1次.6 d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荨麻疹61例,治疗组31例,平均起效时间(2.19±0.97)h,治疗痊愈率61.29%,有效率87.10%,副反应发生率25.81%.对照组30例,平均起效时间(2.24±0.74)h、治疗痊愈率66.7%,有效率90.00%,副反应发生率33.33%.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与进口同类产品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作者:谢淑霞;陆春;赖维;万苗坚;杨素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516例次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6年间收治的内异症516例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异症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及月经过多均以合并子宫腺肌病者多,与内异症其他临床类别比较均P<0.01.卵巢巧克力囊肿恶性变发生率0.97%.516例均经手术治疗,203例追踪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86.70%,单纯手术与联合治疗(手术+术后药物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平均复发率39.90%;单手术治疗比联合治疗复发率高、平均复发时间短(P<0.01).137例不孕症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75.18%,受孕率及术后受孕时间单手术与联合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异位症常见于生育年龄妇女.手术治疗可明确诊断,不孕症者术后受孕率可达75.18%,联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斌;闻安民;程新旺;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的预防措施及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将我院1989年12月~1999年12月收治的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25例,与随机抽取的50例同月分娩的正常孕妇作对照,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并将植入性胎盘25例分成粘连性,植入性,穿透性胎盘3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组产后出血率60%,宫腔手术史发生率72%,剖宫产率68%,低体重儿发生率32%,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的4%,34%,34%,4%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粘连性、植入性、穿透性胎盘3组比较,产后出血量、输血量、新生儿平均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随胎盘绒毛侵蚀程度加重而愈加严重.本组25例子宫保留率达92%,无产妇死亡.结论:晚期妊娠并植入性胎盘的产生,宫腔内手术为其主要诱因,亦与子宫发育不良有关,应加强避孕观念.对粘连性及植入性胎盘可采取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或MTX化疗,对穿透性胎盘植入宜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李映桃;黄翠玉;佘若青;黄艳仪;麦燕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胃粘膜出血点32例临床分析

    本院1998~1999年内镜检查288例患者,其中32例发现胃粘膜内出血点,现分析如下.

    作者:钟育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164例病因分析

    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164例患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总结.

    作者:王治静;张坤生;郑群孝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或术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并与行常规未行低温治疗的34例做对比.结果:46例获4~8个月随诊,按ADL标准评定,治疗组ADL1 4例,ADL2 7例,ADL3 10例,ADL4 5例,ADL5 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7,6,2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银清;张诚华;陈汉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倍他司丁对2型糖尿病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

    我们选用倍他司丁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粘滞血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震宇;盛平;徐松龄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