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培养模型的保护作用

肖向建;刘卫刚;李敏;马征;李春岩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萎缩侧索硬化, 谷氨酸, 脊髓
摘要:目的:利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DNF组(1ng/ml、5ng/ml和5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脊髓片形态变化,SMI-32免疫组化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体外生长良好,而模型组生长不良,SMI-3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GDNF各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多,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GDNF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智能轮椅的研究与发展

    智能轮椅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种,主要用来辅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对他们弱化的机体功能的一种补偿.智能轮椅在作为代步工具的同时又可以使用携带的机器手臂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能力,找回自立、自尊的感觉,重新融入社会.因而,智能轮椅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姚玉峰;孙立宁;杜之江;何富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和实施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备受各方的关注.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领域.

    作者:黄如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作者:宋为群;李永忠;杜博琪;徐倩;杜巨豹;潘钰;吴东宇;杨远滨;周景升;罗跃嘉;王茂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培养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利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DNF组(1ng/ml、5ng/ml和5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脊髓片形态变化,SMI-32免疫组化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体外生长良好,而模型组生长不良,SMI-3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GDNF各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多,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GDNF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

    作者:肖向建;刘卫刚;李敏;马征;李春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动治疗对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疗效、血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近年来,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传染病发生率均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血压患者常伴肥胖、高血脂及糖耐量异常,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足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mme,MS).

    作者:余秀兰;陈伟强;赵华云;贺青军;王文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动训练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分析

    目的:评价膝关节功能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的状况.方法:选择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另一组同样完成1疗程的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但在完成第2次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时开始膝关节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持续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膝关节功能训练组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组.结论: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膝关节功能训练能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起到温和持久的关节功能改善作用.

    作者:俞永林;任志伟;杨丰建;洪晓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动锻炼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作用及其机制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1],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的资料表明,冠心病在我国不仅住院人次在逐年快速上升,平均住院费用也列于各种疾病之首.

    作者:钟兴明;姚鸿恩;陈佑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促进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和减少其远期发病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互联网检索MEDLINE(1978-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6)、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1995-2006)、Highwire 文献数据库,获取所涉及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而后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从中获取患者基本情况、干预措施、终点指标和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7个小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55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因其在试验设计、报道上存在明显缺陷,以及试验之问存存较大差异.不符合Meta分析条件,因而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疗效(P<0.001).结论: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入选的7个随机对照试验规模小,质量不高,降低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开展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作者:龚晓明;任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入住我康复中心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均符合下述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次发病者;②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③年龄40-80岁,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④脑梗死发病1-21d,脑出血后10-21d,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48h.

    作者:唐春莲;焦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抑郁情绪的评定工具,评价26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中168例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护理组84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而康复护理组则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应用HAMD抑郁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康复护理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脑卒中的抑郁情绪,同时还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秦延京;王海玲;潘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患者遭受伤残和损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范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作者:邱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障碍特征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痴呆量表选择4组实验对象,分别为认知正常组(NC)、血管性认知损害未达痴呆诊断组(VCIND)、轻度VD组(VD1)和中度VD(VD2)组.各组均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测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与NC组相比,VCIND组存在某些方面的认知障碍,痴呆组则有广泛的认知损害,且随着痴呆程度加重而加重.中医证候诊断中,VCIND组的肾精亏虚证候比NC组明显,VD1组的痰浊阻窍证候比VCIND组和NC组明显,VD2组的瘀血阻络证候比NC、VCIND、VD1组明显,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均与各认知量表得分、痴呆程度相关.结论:认知量表结合证候分析可能可以预测认知损害的变化.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与认知损害关系密切,对中医证候的干预可能对防治VD有意义.

    作者:王芗斌;王梅平;陈晓春;宋为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练在亚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期的稳定性卒中患者28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靶向性训练和PBWSTT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FAC由治疗前0.37+0.14提高到治疗后3.9±1.2、FMA由治疗前21.8±6.3提高到治疗后42.5±7.6、FIM由治疗前33.8±3.3提高到治疗后86.8±9.6:对照组FAC由治疗前0.38±0.28提高到治疗后2.6~1.1、FMA由治疗前19.1±5.6提高到治疗后32.6±5.2、F1M由治疗前32.3±4.8提高到治疗后73.8±7.8.试验组FAC、FMA积分及FIM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有利于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

    作者:杜巨豹;宋为群;王茂斌;张艳明;潘钰;屈亚萍;袁英;程亦男;朱琳;刘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屈伸肌力的等速测试研究

    目的:通过对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健侧膝关节肌力及同年龄组健康者膝关节肌力的测试研究,找出三者的关系,为围手术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出指导意见.方法:以18例准备进行单侧TKR的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健侧、患侧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以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单次大做功和屈,伸肌肌力比值(H/Q)为观察指标,并以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试.结果:在低速(60°/S)和高速(180°/S)测试中.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肌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单次大做功均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患侧膝关节屈肌各观察指标中除单次大做功在高速测试中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指标均与健侧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侧膝关节除H/Q比值在低速测试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膝关节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患者健、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均比健康人差,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的下降以伸肌为显著.提示TKR患者围手术期功能训练患侧应以伸肌训练为主,同时兼顾健侧肢体屈伸肌训练.

    作者:侯来永;宋军;薛勇;谢欲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2月-2005年1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分为单膝置换组42例,双膝置换组30例.1.2 方法

    作者:郭锦丽;刘巧玲;李佳慧;耿俊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补气活血方对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测补气活血方对东莨菪碱(Stop)所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MAO活力及5-HT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通过跳台法、光电比色法及免疫组化法,在实验中与造模组比较观察.结果:预防组小鼠触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5min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MAO活力显著降低(P<0.01);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结论:补气活血方对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穆敬雯;呼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单纯以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能合剂、激素、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137例147耳为对照组,另一组176例185耳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为HB0组.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7.1%,HB0组有效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HBO组均以病程≤10天组疗效较好,有效率分别达到75.9%和92.9%.结论:常规应用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其治愈、显效、有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聂采现;邓长秀;唐明灿;黄玲岭;曾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氧舱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分为氧气加压舱和空气加压舱治疗两种.自我院引进多人空气加压舱后,作者通过对应用两种不同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的257例颅脑外伤患者意识障碍改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空气加压舱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人纯氧加压舱治疗组.

    作者:刘敏;吴致德;蒋宇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作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每个作业活舌动进行动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性分离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runnstcom分期评定上肢功能,以及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性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鹏;陈少贞;江沁;黄东锋;丁建新;张保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001).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较单一的被动运动康复能更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杨坚;乔蕾;朱琪;黄欣;孙鸣;羊健中;范利;李洪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