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铮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时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而引起的梗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所占比例高,占25.8%[1].我院儿外科自1979年以来收治新生儿肠旋转不良3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宁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12月经食管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仁明;杨洪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硬化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4例行手术及病因治疗症状改善,1例死亡.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确诊主要靠血管造影.预后与病因和侧支循环情况及全身状态有关.
作者:李森美;吴育彬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氟罗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52例,并与51例应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比较.结果:氟罗沙星组的痊愈率为73.1%、有效率为94.2%、细菌阴转率为92.2%、细菌消除率为92.2%;氧氟沙星组则分别为56.9%、86.3%、87.2%、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15.4%),略高于对照组(13.8%),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对肝、肾、血液系统亦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氟罗沙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氧氟沙星相近似.
作者:周汉建;田虹;余步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其发生率达85%,本病出血迅猛,病情凶险,是APL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血液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新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APL完全缓解率(CR)明显提高.但APL病人合并DIC则常使病人死于实施有效化疗之前.近年来作者采用微量肝素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常规量肝素和传统抗肿瘤化疗方案作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陈少通;赵淑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有关青光眼手术与视力的关系多见报道,但术后瞳孔对视力的影响则少见报道.本文观察126例急性发作期青光眼的病程、眼压与瞳孔形态,视力与瞳孔形态之间关系,显示病程短、药物能控制眼压者瞳孔尚能缩小,滤过手术后保持圆瞳孔者视力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虹霓;郑康铿;周忠夏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狼疮危象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肾功能衰竭、日光曝晒及药物等诱因的作用,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生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严重损害,从而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危急状态,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XM)加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治疗29例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谭志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对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是:颅内血肿量、GCS评分、瞳孔改变、损伤后发生颅内血肿类型、脑挫裂伤范围及并发症.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致颅内压增高和严重并发症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结论: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尽早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
作者:李波;黄勤;朱建堃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无明显诱因觉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1个月,经西医门诊治疗(药物不详)疼痛无明显改善,行走拘谨,并向前倾,每次仅能行走5~6 m,咳嗽时疼痛加重于1995年12月3日就诊.
作者:秦标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又称为隐匿型哮喘或过敏性哮喘.因其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哮喘症状,临床上常被忽视.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以致延误治疗.
作者:郭炯光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14~55岁,其中14~19岁8例,20~45岁31例,46~55岁11例.出血持续时间<2周25例,2周~1个月15例,~2个月7例,~5个月3例.
作者:张呈淑;孟昭全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0月对66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拥军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我院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7例,占同期收治重型脑外伤292例的19.5%,死亡31例,分析如下.
作者:任安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患者女,57岁.因绝经7年,阴道排液伴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6月1日入院.绝经后一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排液,呈阵发性,量较多,每日需用卫生垫2~3片,味腥臭,伴外阴瘙痒、下腹胀痛,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及甲硝唑阴道放药20余天,但效果不佳,而且上述症状渐加重,出现腰骶部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8/14 kPa(135/105 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白晓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提高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施行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于左右肝管置Y型管,由失功空肠袢内潜行穿出,术后早期(1~3月内),经Y型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结果:8例术后共取石23次,至镜下无结石残留.随访8月~3年,无胆管炎发作.结论: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吻合加术后早期经Y管窦道取石,是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会春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少霞;王启仪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患者,女,36岁.1996年4月因右侧咽部持续梗痛3年余来诊.自诉初起右颊部麻木感,右下颌酸胀及烧灼感.3个月后出现右侧咽部持续性梗痛及耳鸣,吞咽时梗痛加剧.曾多方诊治.经拔牙、颈部软组织劳损及神经痛治疗等未愈.
作者:余冠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胆道术后复发结石的治疗颇为棘手,无论是西药、中药或者是再次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不够理想.自1986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华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线索细胞阳性是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指标之一.BV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当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侵入而致病.
作者:魏月容;王美兰;钟醒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本文总结我院儿科1996~1998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97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用液固双相培养瓶行需氧菌血培养确诊的36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应用WHONET-4对36株需氧菌的药敏进行统计,同时予以临床诊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楚根;林孟森 刊期: 199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