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1例

李兰铮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良好疗效, 健脾补肾, 活血化瘀, 辨证运用, 单纯型, 肾病
摘要:近年来笔者辨证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治疗41例单纯型小儿肾病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茎突综合征1例

    患者,女,36岁.1996年4月因右侧咽部持续梗痛3年余来诊.自诉初起右颊部麻木感,右下颌酸胀及烧灼感.3个月后出现右侧咽部持续性梗痛及耳鸣,吞咽时梗痛加剧.曾多方诊治.经拔牙、颈部软组织劳损及神经痛治疗等未愈.

    作者:余冠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在不同慢性肝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对210例正常人及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和AFP、CEA.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组(PHC)高,中、重型慢性肝病高于轻型慢性肝病,活动性肝硬化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或<0.01).PHC组AFP<25 μg/L与AFP>25 μg/L二者间AFu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组均有显著差异.PHC组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组的AFu、AFP、CEA阳性率明显不同.结论:血清AFu在PHC中敏感性较高,在其它慢性肝病中也有升高,但似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并不意味着恶性变.联合检测AFu与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率.AFu与CEA在鉴别PHC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杨乐薇;王燕;刘淑华;王娟;李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

    本组选用本院近2年收治的缺氧症状明显的住院患儿36例,均符合小儿喘憋性肺炎诊断[1],采用酚妥拉明治疗,以观察酚妥拉明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叶世武;徐艳鸿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食管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体会

    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12月经食管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仁明;杨洪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手术后呼吸管理226例体会

    1987年8月~1998年10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85例、普胸手术41例术后使用呼吸器进行机械通气.现将有关术后呼吸管理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邓贵陶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与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

    我们用酚妥拉明与肝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病人40例,并与未用此两种药的40例病人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乔玉奇;薛文清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猝死与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引起.它早由Campbell于1985年提出,现已用作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方法.本文总结21例住院期间猝死的心血管病人与QTd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病人猝死方面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宝荣;林书乐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结石术后复发164例

    胆道术后复发结石的治疗颇为棘手,无论是西药、中药或者是再次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不够理想.自1986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华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抑肽酶定量全身预充和局部浸泡的方法,与未用抑肽酶的相同病例作对照,对两组术后引流量、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及升压药应用时间作对比.结果:抑肽酶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及升压药用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体外循环中采用定量全身预充和局部浸泡的方法除了有效地抑制由于体外循环引起凝血障碍外,并且具有复合的药理学和药效学作用.

    作者:苏梓航;谭光强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7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7例,占同期收治重型脑外伤292例的19.5%,死亡31例,分析如下.

    作者:任安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1例

    近年来笔者辨证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治疗41例单纯型小儿肾病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李兰铮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感染性腹泻患儿红细胞SOD、血浆丙二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研究表明,自由基损伤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有关.我们自1996年以来,对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进行检测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抗氧化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阎石;杨军;孟晓晖;李乐;邹淑新;王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颈外动脉结扎治疗重症鼻出血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结扎对重症鼻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用颈外动脉结扎术止血的18例重症鼻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鼻出血来势很急,且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不易止血,易引起贫血、休克等并发症,鼻腔填塞特别是前后鼻孔一起填塞时间过长,可引起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出血时间越长,全身情况越差.结论:鼻出血时可用纤维喉镜、鼻内窥镜边吸引边查找出血灶,填塞方法应正确,如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填塞在2次以上,应行血管结扎术.

    作者:梁健刚;梁耀基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老年肺炎101例临床分析

    现对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101例住院老年肺炎作一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淑兰;彭学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治疗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29例体会

    狼疮危象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肾功能衰竭、日光曝晒及药物等诱因的作用,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生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严重损害,从而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危急状态,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XM)加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治疗29例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谭志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锌制剂的临床应用

    自1869年Raulin发现微量元素锌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以来,很多学者对锌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临床诊疗意义.锌用于治疗锌缺乏症(如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引起的锌缺乏症)及与锌缺乏有关的疾病(如下肢溃疡、慢性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味觉障碍,性机能障碍,不育症等).本文就锌在临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中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

    1995年5月~1998年9月,我院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两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5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荣海;黄晓生;廖勇彬;陈立新;庞健;程州平;徐宝琼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结果分析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是血管性疾病死亡或复发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时MPV增大[1],为了解脑梗死患者中MPV变化情况,对71例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MPV和血小板数(Plt)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晓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绝经后输卵管峡部腺瘤样瘤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7年,阴道排液伴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6月1日入院.绝经后一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排液,呈阵发性,量较多,每日需用卫生垫2~3片,味腥臭,伴外阴瘙痒、下腹胀痛,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及甲硝唑阴道放药20余天,但效果不佳,而且上述症状渐加重,出现腰骶部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8/14 kPa(135/105 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白晓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肝癌破裂出血误诊为宫外孕1例

    患者女,18岁,因停经34天,下腹部疼痛10小时,晕厥2小时,于1997年4月17日入院.无阴道流血,既往月经不规律,末次月经为1997年3月14日,未婚,无外伤史.查体:P 120次/分,BP 12/7 kPa.神志淡漠,贫血貌,无黄疸,心肺正常.

    作者:邹锦考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