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李森美;吴育彬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硬化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4例行手术及病因治疗症状改善,1例死亡.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确诊主要靠血管造影.预后与病因和侧支循环情况及全身状态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结石术后复发164例

    胆道术后复发结石的治疗颇为棘手,无论是西药、中药或者是再次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不够理想.自1986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华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猝死与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引起.它早由Campbell于1985年提出,现已用作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方法.本文总结21例住院期间猝死的心血管病人与QTd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病人猝死方面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宝荣;林书乐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1994年开始采用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该病,其中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玉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肺心病并多脏器衰竭80例临床分析

    1988年2月~1998年2月我院收治肺心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或衰竭患者80例,现就其病因、肺心病高凝状态及防治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先辉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在不同慢性肝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对210例正常人及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和AFP、CEA.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组(PHC)高,中、重型慢性肝病高于轻型慢性肝病,活动性肝硬化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或<0.01).PHC组AFP<25 μg/L与AFP>25 μg/L二者间AFu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组均有显著差异.PHC组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组的AFu、AFP、CEA阳性率明显不同.结论:血清AFu在PHC中敏感性较高,在其它慢性肝病中也有升高,但似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并不意味着恶性变.联合检测AFu与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率.AFu与CEA在鉴别PHC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杨乐薇;王燕;刘淑华;王娟;李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老年肺炎101例临床分析

    现对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101例住院老年肺炎作一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淑兰;彭学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256例治疗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常致严重后果.我科1992~1998年收治经CT诊断并以入院后首次GCS评分≤8分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的病人256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伟健;林育臻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14~55岁,其中14~19岁8例,20~45岁31例,46~55岁11例.出血持续时间<2周25例,2周~1个月15例,~2个月7例,~5个月3例.

    作者:张呈淑;孟昭全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1000例Tcu 200C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cu 200C型节育器在我省育龄妇女应用中的避孕效果.方法:对放置Tcu 200C型节育器1 000例育龄妇女的3年避孕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放置节育器3年继续存放率、妊娠率、脱落率分别为79.77、3.99、4.50/每百妇女.结论:Tcu 200C型节育器避孕效果较好,适用我省育龄妇女的避孕需要.

    作者:陈瑞香;麦小珊;赵秀兰;温金凤;谭雄光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自发性胆管破裂2例诊治体会

    胆管破裂无论在病因或是病理上都不同于各类胆道瘘,笔者收集2例自发性胆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刘支刚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84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又称为隐匿型哮喘或过敏性哮喘.因其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哮喘症状,临床上常被忽视.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以致延误治疗.

    作者:郭炯光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急性弓形体感染疗效分析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由于近年对弓形体病的检测手段的发展,发现弓形体病的病人逐渐增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逐步更新.我院自1995年开始至今共发现14例弓形体感染病人,并经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冬梅;何红;郭旦敏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PCR技术在儿科结核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观察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2例结核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50例对照组,应用PCR技术,经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结果:血样本TB-DNA-PCR的阳性率为结核组18.18%,对照组36.00%,敏感度18.18%,特异性64.00%,假阳性36.00%,假阴性81.82%.18例结核病未经抗结核治疗予复查,仅8例阳性,占44.44%.结论:应用定性PCR技术检测结核血标本的敏感度低,其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应引起注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尚要解决取样、操作技术、判断结果的标准化和量化问题.在诊断结核病时不能脱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和血清学.

    作者:杨镒宇;李建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氟罗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氟罗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52例,并与51例应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比较.结果:氟罗沙星组的痊愈率为73.1%、有效率为94.2%、细菌阴转率为92.2%、细菌消除率为92.2%;氧氟沙星组则分别为56.9%、86.3%、87.2%、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15.4%),略高于对照组(13.8%),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对肝、肾、血液系统亦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氟罗沙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氧氟沙星相近似.

    作者:周汉建;田虹;余步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绝经后输卵管峡部腺瘤样瘤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7年,阴道排液伴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6月1日入院.绝经后一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排液,呈阵发性,量较多,每日需用卫生垫2~3片,味腥臭,伴外阴瘙痒、下腹胀痛,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及甲硝唑阴道放药20余天,但效果不佳,而且上述症状渐加重,出现腰骶部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8/14 kPa(135/105 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白晓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结果分析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是血管性疾病死亡或复发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时MPV增大[1],为了解脑梗死患者中MPV变化情况,对71例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MPV和血小板数(Plt)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晓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61例头痛的急诊诊断

    头痛因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伴随症状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61例急诊头痛的分析,探讨其主要病因及临床特点.

    作者:刘生智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严重腹胀体会

    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0月对66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拥军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柯萨奇病毒感染致颈部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

    淋巴结炎在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中常见[1],笔者收治柯萨奇病毒致颈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报道如下.

    作者:丁关庆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术后早期胆道镜取石

    目的:提高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施行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于左右肝管置Y型管,由失功空肠袢内潜行穿出,术后早期(1~3月内),经Y型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结果:8例术后共取石23次,至镜下无结石残留.随访8月~3年,无胆管炎发作.结论: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吻合加术后早期经Y管窦道取石,是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会春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