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善得定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杨玉华

关键词:小剂量, 善得定, 药物治疗, 老年,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中青年患者, 病死率, 应用, 临床, 疗效, 急症
摘要: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我科于1995年1月~1997年12月应用小剂量善得定治疗20例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无明显诱因觉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1个月,经西医门诊治疗(药物不详)疼痛无明显改善,行走拘谨,并向前倾,每次仅能行走5~6 m,咳嗽时疼痛加重于1995年12月3日就诊.

    作者:秦标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结果分析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是血管性疾病死亡或复发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时MPV增大[1],为了解脑梗死患者中MPV变化情况,对71例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MPV和血小板数(Plt)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晓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在不同慢性肝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对210例正常人及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和AFP、CEA.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组(PHC)高,中、重型慢性肝病高于轻型慢性肝病,活动性肝硬化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或<0.01).PHC组AFP<25 μg/L与AFP>25 μg/L二者间AFu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组均有显著差异.PHC组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组的AFu、AFP、CEA阳性率明显不同.结论:血清AFu在PHC中敏感性较高,在其它慢性肝病中也有升高,但似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并不意味着恶性变.联合检测AFu与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率.AFu与CEA在鉴别PHC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杨乐薇;王燕;刘淑华;王娟;李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颈外动脉结扎治疗重症鼻出血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结扎对重症鼻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用颈外动脉结扎术止血的18例重症鼻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鼻出血来势很急,且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不易止血,易引起贫血、休克等并发症,鼻腔填塞特别是前后鼻孔一起填塞时间过长,可引起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出血时间越长,全身情况越差.结论:鼻出血时可用纤维喉镜、鼻内窥镜边吸引边查找出血灶,填塞方法应正确,如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填塞在2次以上,应行血管结扎术.

    作者:梁健刚;梁耀基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硬化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4例行手术及病因治疗症状改善,1例死亡.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确诊主要靠血管造影.预后与病因和侧支循环情况及全身状态有关.

    作者:李森美;吴育彬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锌制剂的临床应用

    自1869年Raulin发现微量元素锌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以来,很多学者对锌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临床诊疗意义.锌用于治疗锌缺乏症(如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引起的锌缺乏症)及与锌缺乏有关的疾病(如下肢溃疡、慢性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味觉障碍,性机能障碍,不育症等).本文就锌在临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中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及治疗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并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并发狼疮脑病(NP-SLE)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LN并NP-SLE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大剂量MP并CTX双冲击治疗组及标准剂量强的松并CTX单冲击治疗组.结果:双冲击组与单冲击组总体疗效相似(P>0.05),但双冲击组于第1疗程结束后缓解率达100%,其中完全缓解率60%,部分缓解率40%;而单冲击组完全缓解率0,部分缓解率50%(P<0.05).结论:预防LN并发NP-SLE的重要措施是早期积极治疗LN.双冲击治疗起效快,副作用与单冲击组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琳洁;范晓云;李志军;刘艳梅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方法: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13例正常人,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GFR.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均值较对照组升高26.5%;微量白蛋白尿组GFR与对照组无差异;微量白蛋白尿GFR下降组绝大部分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正常,与GFR正常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血BUN、Cr不能反映DN早期肾损害;UAER不能预测肾损害的严重程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靠灵敏,可作为一项反映早期DN肾损害的定量指标,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文星;陈桐生;王晓军;文薇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内镜检查体会

    我院自1996年6月~1998年9月共开展上消化道内镜检查3 701例,共检出癌症368例,其中多原发癌12例,均经病理活检证实.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夏为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四肢假性动脉瘤30例诊治体会

    我科自1993年7月~1995年7月间共收治30例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均一次性治愈出院,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我们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邱勇龙;彭林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大肠息肉电切术103例分析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少霞;王启仪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224例不孕症患者病因分析

    不孕症已成为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已婚夫妇的10%左右.深圳是一个年轻化的城市,不孕症的病人相对较多.现随机抽取近半年来在我院诊治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作者:钱卫平;蔡志明;黄东平;庄凯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外科治疗

    我院外科自1993年1月~1998年10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溃疡(DU)大出血经手术治疗51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瑞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

    本组选用本院近2年收治的缺氧症状明显的住院患儿36例,均符合小儿喘憋性肺炎诊断[1],采用酚妥拉明治疗,以观察酚妥拉明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叶世武;徐艳鸿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与瞳孔形态关系的观察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有关青光眼手术与视力的关系多见报道,但术后瞳孔对视力的影响则少见报道.本文观察126例急性发作期青光眼的病程、眼压与瞳孔形态,视力与瞳孔形态之间关系,显示病程短、药物能控制眼压者瞳孔尚能缩小,滤过手术后保持圆瞳孔者视力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虹霓;郑康铿;周忠夏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的应用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对67例经X线胸片、CT检查证实有肺部肿块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小英;罗葆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对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是:颅内血肿量、GCS评分、瞳孔改变、损伤后发生颅内血肿类型、脑挫裂伤范围及并发症.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致颅内压增高和严重并发症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结论: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尽早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

    作者:李波;黄勤;朱建堃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补虚化瘀重镇法为主治疗老年病因不明性房颤

    心房纤颤是仅次于过早搏动的常见心律失常,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疗效,我们运用补虚化瘀重镇法治疗房颤26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惠芝;范林香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氟罗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氟罗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52例,并与51例应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比较.结果:氟罗沙星组的痊愈率为73.1%、有效率为94.2%、细菌阴转率为92.2%、细菌消除率为92.2%;氧氟沙星组则分别为56.9%、86.3%、87.2%、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15.4%),略高于对照组(13.8%),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对肝、肾、血液系统亦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氟罗沙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氧氟沙星相近似.

    作者:周汉建;田虹;余步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7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7例,占同期收治重型脑外伤292例的19.5%,死亡31例,分析如下.

    作者:任安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