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思齐;王小忠;陈进新
狼疮危象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肾功能衰竭、日光曝晒及药物等诱因的作用,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生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严重损害,从而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危急状态,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XM)加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治疗29例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谭志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现对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101例住院老年肺炎作一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淑兰;彭学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淋巴结炎在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中常见[1],笔者收治柯萨奇病毒致颈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报道如下.
作者:丁关庆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下综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方法:总结1996年9月~1998年9月亚低温下综合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并以1995年1月~1996年6月常温下治疗的同类病人50例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者33例(66%),死亡4例(8%);常温组分别为23例(46%)及16例(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0.005).两组并发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治疗组能显著抑制伤后高血压反应.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采用亚低温下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恢复良好率.
作者:高添喜;伍爱平;何维熊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患者女,57岁.因绝经7年,阴道排液伴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6月1日入院.绝经后一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排液,呈阵发性,量较多,每日需用卫生垫2~3片,味腥臭,伴外阴瘙痒、下腹胀痛,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及甲硝唑阴道放药20余天,但效果不佳,而且上述症状渐加重,出现腰骶部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8/14 kPa(135/105 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白晓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在不同慢性肝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对210例正常人及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和AFP、CEA.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组(PHC)高,中、重型慢性肝病高于轻型慢性肝病,活动性肝硬化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或<0.01).PHC组AFP<25 μg/L与AFP>25 μg/L二者间AFu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组均有显著差异.PHC组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组的AFu、AFP、CEA阳性率明显不同.结论:血清AFu在PHC中敏感性较高,在其它慢性肝病中也有升高,但似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并不意味着恶性变.联合检测AFu与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率.AFu与CEA在鉴别PHC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杨乐薇;王燕;刘淑华;王娟;李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995年5月~1998年9月,我院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两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5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荣海;黄晓生;廖勇彬;陈立新;庞健;程州平;徐宝琼 刊期: 1999年第07期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引起.它早由Campbell于1985年提出,现已用作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方法.本文总结21例住院期间猝死的心血管病人与QTd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病人猝死方面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宝荣;林书乐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987年8月~1998年10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85例、普胸手术41例术后使用呼吸器进行机械通气.现将有关术后呼吸管理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邓贵陶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少霞;王启仪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我院外科自1993年1月~1998年10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溃疡(DU)大出血经手术治疗51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瑞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胆管破裂无论在病因或是病理上都不同于各类胆道瘘,笔者收集2例自发性胆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刘支刚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时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而引起的梗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所占比例高,占25.8%[1].我院儿外科自1979年以来收治新生儿肠旋转不良3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宁 刊期: 1999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1994年开始采用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该病,其中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玉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常致严重后果.我科1992~1998年收治经CT诊断并以入院后首次GCS评分≤8分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的病人256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伟健;林育臻 刊期: 1999年第07期
1988年4月~1999年1月我科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19例,其中10例误漏诊,为提高真红早期确诊率,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涛;祁明芳;许敏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患者女,18岁,因停经34天,下腹部疼痛10小时,晕厥2小时,于1997年4月17日入院.无阴道流血,既往月经不规律,末次月经为1997年3月14日,未婚,无外伤史.查体:P 120次/分,BP 12/7 kPa.神志淡漠,贫血貌,无黄疸,心肺正常.
作者:邹锦考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氟罗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52例,并与51例应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比较.结果:氟罗沙星组的痊愈率为73.1%、有效率为94.2%、细菌阴转率为92.2%、细菌消除率为92.2%;氧氟沙星组则分别为56.9%、86.3%、87.2%、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15.4%),略高于对照组(13.8%),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对肝、肾、血液系统亦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氟罗沙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氧氟沙星相近似.
作者:周汉建;田虹;余步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位于幕下者少见,我们遇到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25岁.头痛2个月,伴复视逐渐加重,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于1981年2月29日入院.体查:右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右面部针刺觉稍差,右侧Gordon征阳性,全身皮肤及眼球无异常,无其它脏器疾病史,疑诊脑干肿瘤.
作者:蔡志谋;杨振铭;杨;波;欧阳世杰 刊期: 1999年第07期
胆道术后复发结石的治疗颇为棘手,无论是西药、中药或者是再次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不够理想.自1986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华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