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伟;母心灵;关晨霞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统一的入选条件选取在3家协作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对入选患者在第1周内和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率来评定功能改善程度,并比较两组继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周后实验组疗效评定分级和护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蒋运兰;王芳;温贤秀;刘素蓉;刘晓春;龙芙容;孙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单元组与普通病房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康复单元组同时制定标准化、量化的操作程序,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普通病房患者虽然也给予康复,但不系统.治疗前后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WHOQOL-100总分、Fugl-Meyer总分、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中医康复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立典;林秀瑶;陶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1年3月-2007年2月住院的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和脑血管性痴呆患者180例,诊断标准为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1994年长谷川和夫修订)(Hastgawa dementia scale,HDS-R)[1],变性病与非变性病痴呆患者均包括在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作者:马兴常;冯玉辉;王泽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并研究GFAP与压迫程度的关系,以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制作Wistar大鼠CCSCI模型,分成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椎管侵占率25%压迫组)和C组(椎管侵占率50%压迫组),结合大鼠的生物行为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于术后1、2、3、5、8、12周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GFAP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差异.结果:GFAP表达在3周时达高峰,同时间点A组表达低,C组高.BBB评分显示术后3周内压迫组脊髓功能恢复较快.结论:GFAP在CCSCI中的表达水平与压迫程度有关,适度的GFAP表达增高和胶质化反应有助于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冯旭;陈安民;孙正义;黄建明;刘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①吞咽训练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②针灸组31例,进行针灸治疗(风池、廉泉、夹廉泉、百劳、金津、玉液)和吞咽训练;③电刺激组31例,进行咽喉肌电刺激治疗和吞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采用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3组患者的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均显著好转.②3组治疗后饮水试验结果诊断正常例数分别为5,15,11例;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得分分别为7.27±2.45,9.29±0.90,8.68±1.70;临床疗效评价治愈分别为8例(24.2%)、18例(58.1%)和10例(32.3%).针灸组和电刺激组的得分均好于吞咽组.而针灸组与电刺激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为5分)的饮水试验得分,针灸组好于电刺激组.结论:针灸加吞咽训练、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针灸加吞咽训练与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的疗效相当,但对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针灸加吞咽训练的疗效好于电刺激加吞咽训练,并且疗程更短.
作者:张盘德;姚红;周惠嫦;蔡昭莲;黄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颈部轴性症状.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JO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时康复组JOA评分、ADL评分和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关晨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以大鼠力竭性运动为模型,观察VitE对力竭运动时肝、脑、肌肉组织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VitE+力竭运动组(VitE剂量为100mol/L,以0.5ml/kg体重连续腹腔注射10d,10d后做1次性力竭游泳测试).结果:力竭运动后即刻,肝、脑、肌肉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补充VitE与力竭运动组肝、脑、肌肉组织比较,SOD活性明显升高,而且SOD能阻止MDA含量增加,同时使大鼠力竭运动组的时间延长.结论:力竭运动大鼠肝、肌肉、脑组织中的自由基代谢加强.VitE在大鼠肝、肌肉、脑组织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从而消除运动时产生的过量自由基.
作者:周庆功;刘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兔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兔MCAO/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8只;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5只)及再灌注组(5只)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微弱,血清含量较低.永久性脑缺血3h和缺血再灌注2h后,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同步升高和降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NSE和S-100表达在缺血再灌注47h组较永久性缺血48h组再次明显升高.血清NSE和S-100水平直到缺血5h和再灌注5h开始同步升高,较脑组织NES和S-100表达时间延迟3h.结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常敏感,再灌注可加重脑组织的损伤,破坏血-脑屏障,NSE和S-100从脑脊液循环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清NSE和S-100的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损伤程度和转归的早期指标.
作者:金丽英;刘真友;杨学伟;隋庆兰;郭云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肾补阳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以常规治疗加上温肾补阳的中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钙尔奇,每日1次,每次1粒),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止痛效果,骨密度(BMD)及生化指标血钙素(BGP)、尿吡啶酚(PY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血钙素(BGP)及骨密度测定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BGP及BMD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PYD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补阳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红健;邓伟;吴国珍;黄惠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固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及行走训练,每天使用超过2h.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的步态、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经康复治疗8周后,动踝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动踝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固踝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作者:李哲;郭钢花;白蓉;关晨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估针刺对意识障碍患者皮质的即刻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意识障碍患者的安静闭眼、针刺患侧、针刺健侧三种状态下的脑电进行采集,利用脑电信号的关联维数、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意识障碍患者在三种状态下的脑电非线性指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脑电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亦没有显著性(P>0.05).但多数患者的关联维数在针刺状态较其安静闭眼状态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针刺在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但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单次针刺对皮质的即刻作用可能严重受影响;脑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针刺对皮质的即刻作用.
作者:袁英;吴东宇;杜巨豹;陈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药超声透入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7只SD成年大白鼠的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超声组每日予骨折部位行低强度超声治疗,实验组予以中药为耦合剂的低强度超声透人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分别在术后10d、20d、30d每组各处死大鼠3只取标本(骨痂)行Ⅰ、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0d时Ⅰ型胶原表达在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Ⅱ型胶原表达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d时Ⅰ型胶原表达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Ⅱ型胶原表达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组高于对照组(P<0.05);30d时Ⅰ型胶原表达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组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表达在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超声透入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机制有可能是:在早中期促进Ⅱ型胶原表达,在中后期促进Ⅰ型胶原表达.
作者:徐琳峰;樊振勇;纵亚;胡坚勇;陈丽娜;傅华洲;顾伟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简化矫形器制作过程、缩短制作时间,提高质量和成品率,增加佩戴的舒适度并减少人力.方法:按人体部位外形特点,选用透气的高分子纤维材料制成不同形状和型号的系列模具、即成型器.用薄层海面片增加成型器的适配性,弹力固定带可使材料按肢体形状良好成型.结果:用矫形器成型器制作的矫形器不仅节省时间和减少材料浪费,而且明显简化制作过程、提高制作质量、增加佩戴的舒适性及节省人力,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结论:矫形器成型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简化矫形器制作过程、提高制作质量和佩戴的舒适性.
作者:赵文汝;霍剑菲;萧国锋;钦湘;赵海红;孙爱萍;曹效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高压氧处理后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细胞MMP-9和VEGF的表达,探讨高压氧对鼻咽癌细胞浸润与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用人鼻咽癌CNE2Z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乏氧组(B组)、乏氧加高压氧组(C组)、单纯高压氧组(D组)四组.各组分别处理后,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鼻咽癌细胞MMP-9、VEGF的表达水平,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MMP-9、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CNE2Z细胞MMP-9、VEGF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平均光密度值比B组明显降低,但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和D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处理可使乏氧条件下人鼻咽癌CNE2Z细胞MMp-9、VEGF高表达减少,而对正常条件下鼻咽癌CNE2Z细胞MMP-9、VEGF的表达无影响,从而提示高压氧处理可能是通过改善乏氧状态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
作者:彭争荣;王素娥;刘娟;肖平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编译癫痫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初步建立中文版癫痫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方法:①首先对量表进行翻译及回译,然后进行文化调适,再作预测试;②通过对32例癫痫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测评,检验中文版癫痫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①经对原量表翻译及回译,核心工作组的修改,预测试等步骤而定稿为中文版癫痫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②该量表的信度检验显示,量表总分及其4个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大于0.7;量表总分及其4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③效度检验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也较好.结论:中文版癫痫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适用于中国儿童.
作者:王广新;杨作成;马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对心肌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SD大鼠进行1次力竭游泳,分别在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Oh)、3h、24h、48 h和100h,取左心室肌进行石蜡切片样本处理和常规透射电镜样本处理,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观察和计算其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电镜标本观察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次力竭游泳后从即刻到24h,心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持续降低至低点,超微结构也出现损伤性改变;运动后48h,心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开始增加,超微结构的损伤也开始改善.结论:力竭游泳运动可以引起大鼠心肌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出现逐渐恢复的过程.
作者:王鑫;陈正东;吴昊;吴洪海;朱永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对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性负变的影响,以判断此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CNV)检查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CNV检查和PANSS评定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CNV波形较发病期稳定,潜伏期M1点缩短,波幅M2点增高,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下降(P均<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PANSS反应缺乏和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改善了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部分精神症状.
作者:高存友;甘景梨;张东卫;杨代德;张伟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983年Cannon JG和Kluger MJ[1]首次报道从受试者运动后获取的血浆注射入鼠腹膜腔,导致其直肠温度升高,提示运动诱发细胞因子反应.已证实大强度运动不仅导致致热反应,还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及功能的增强,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导致传染易感性增加.细胞因子作为这种现象的调节因素被释放进入外周循环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在全民健身和竞技运动领域,关注免疫与健康,预防过度训练所引发的运动性免疫抑制,探讨细胞因子动力学对运动的反应及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就运动与细胞因子动力学的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洋;杨贤罡;崔荣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时B组病变区域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射频毁损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作者:杨立强;朱丽萍;倪家骧;何明伟;张春雷;刘京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为2005年8月-2006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2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20±7.80岁;左膝18例,右膝16例,双膝20例;病程10个月-6年,平均12.23±6.72个月.对照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26±8.32岁;左膝15例,右膝14例,双膝19例;病程8个月-8年,平均11.46±8.22个月.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有响声,部分患者有明显晨僵和关节活动受限;伴随症状有膝关节内翻或膝关节外翻变形,股四头肌萎缩,关节腔积液.X线摄片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髁间嵴变尖、髌骨与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昭扬;李玲;梁力;唐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