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秦利娜

关键词:早期护理, 糖尿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机制, 必要性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因体内血糖浓度异常升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拴的风险较大,而术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则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拴形成.笔者就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机制以及预防护理必要性和早期护理措施作一综述,为预防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借鉴.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焦虑评分、抑郁评分、FPG、2hPG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指标,而且还能减轻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晓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3例,回顾分析患者急救和护理效果.结果:53例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8.11%,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住院时间为(11.05±2.62)d,护理满意程度为96.23%.结论:为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作者:戴娅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气腹后10min时HR、SBP、DBP均优于诱导前,实验组在气腹后10min、手术完毕和气腹完毕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睁眼、拔管、手术完成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拔管后5min的OA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C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麻醉程度理想,患者清醒迅速.

    作者:高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在早产儿眼底筛查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在早产儿眼底筛查门诊中的应用实施.方法:介绍了在早产儿眼底筛查门诊中构建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的做法.结果: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的构建,使得医护人员在为患儿检查的过程中保证彼此间无缝衔接,提高了门诊就诊效率,改善了就诊环境;通过预检分诊护士的精准分诊和对病人的正确分流,深入落实了科内分级诊疗政策;同时提升了护士有效沟通能力,拓宽了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在专科门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儿内科专科门诊进行推广.

    作者:罗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抗感冒药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目前,抗感冒药品种众多,成分相同或类似,若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或者错误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有的还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现就抗感冒药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张磊勤;王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以中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化的结直肠癌Xle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缓解化疗毒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谢仁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给予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抑郁症患者的总有效率(80.65%)显着好于对照组(64.52%),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解郁安神汤与帕罗西汀合用能显着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疗效可靠.

    作者:严燕如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同步放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水平、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建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78例产妇,将其均分成干预组(n=39)和常规组(n=39),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则使用个性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和干预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子宫恢复时间、产后恶露维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上,全部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唐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和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照组患者对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进行使用,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使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5%,投诉事件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投诉事件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将风险护理力度不断的强化,可以将护理的质量不断的提升,将护理缺陷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防范措施的推广力度加大.

    作者:王晓艺;董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引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AD发病越来越多,是当前公共卫生医学关注的问题.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患病率8.4%,60~90岁人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1].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900万痴呆患者,其中2/3为AD;预计到2050年全球AD将超过8000万.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当被真正临床诊断时,已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对于其治疗仅局限于改善症状,无法逆转其病理过程,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尤为重要.影像医学的发展,MRI 对其诊断起着积极作用.DTI 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癫痫等疾病,对 AD 早期诊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将DTI技术对AD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凡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和术中出血量观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9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此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分配发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抗炎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是85.7±14.5、102.5±11.7、15.9±4.3,而对照组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是128.7±17.2、139.5±12.5、20.6±5.8,治疗组明显效果要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7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2.22%.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程度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大范围内推荐.

    作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在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通过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则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后进行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33%,较对照组的90.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且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生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集到的100份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结果:观察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灭菌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物品清洗消毒以及除锈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评估跟腱断裂修复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评估跟腱断裂修复术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例数5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1月2日到2018年2月5日,在患者术后对患者实施高频超声评估,观察患者周边软组织情况、内部回声、跟腱包膜.结果:术处跟腱厚度平均值(14.01±3.15)mm、宽度平均值(27.15±4.41)mm与健侧跟腱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50例患者中连续性完整患者有40例、部分再断裂患者2例、完全再断裂患者1例、粘连患者有7例;其中1例完全再断裂患者以及1例部分再断裂患者经过手术证实,1例部分再断裂患者未实施手术治疗.结论:高频超声能作为评价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像学方式,从而能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指导.

    作者:黄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社区护理中的口腔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中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开展效果.方法: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社区内就诊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着重开展口腔护理,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但口腔护理并未进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龋率、牙周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中开展口腔护理后,可有效的提升社区人口的口腔健康程度,并提升其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硬化剂聚桂醇对于肝肾囊肿进行介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合无水乙醇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硬化剂聚桂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39/41),对照组为78.05%(32/41),观察组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14.63%(6/41),对照组为36.59%(15/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肾囊肿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硬化剂聚桂醇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干预手段.

    作者:王予屏;叶娟;梁红;谭小飞;吴永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力衰竭尿标本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确立,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患者的生命延续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尿标本对心衰诊断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现本文对慢性心衰患者尿标本进行分析,为心衰患者早期发现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阿迪拉·帕力哈提;穆叶赛·尼加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及护理进展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该病症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遗传学异常以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因素存在较大关系[1-2].白血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尤其在疾病发展及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骨髓正常造血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常造血被白血病细胞严重抑制,化疗后骨髓造血细胞恢复造血时间长,加之初治患者骨髓抑制期不适合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促进粒细胞恢复,粒细胞缺乏常常持续时间久,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发热常是感染的唯一征象[3-4].为此,做好急性白血病发热病人的护理尤其重要.本文就阅读的文献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方法对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郁晴萍;瞿春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动发药系统在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与优化探析

    目的:持续优化门诊的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法:对现有的自动发药系统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其优点和缺点,并得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和讨论:药品的排放位置对于智能系统来讲较为重要,便于快速的运行和减低出错率,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避免意外的发生,不断的优化管理制度便于应对智能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尽量降低患者取药的时间,通过以上的种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动发药系统的运行能力.

    作者:秦丽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