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zio Silvestri;Elvino Silvestri;Linnea Passaler;欧阳翔英
目的 评价5种不同根管充填技术对根充糊剂与牙胶、根充糊剂与根管壁之间的分布情况.5种技术包括:垂直加压、Obtrua Ⅱ、System B、SimpliFill和Thermafil Plus,以侧压法作对照.方法和材料 105颗离体单根牙根据不同根充方法分为5组,每组20颗,另外5颗作为侧压根管充填组.按照生产厂家的推荐,选择相应的根管预备方法和糊剂类型.根充后牙齿保存在37℃100%湿度条件下4个月.牙根纵向劈开,立体镜下(10倍)研究根充糊剂在牙胶和根管之间的覆盖程度.覆盖程度按等级分为轻度(O~1/3),小部分(1/3~2/3),大部分(2/3~9/10),全部(9/10~10/10).结果 没有一种方法能形成牙胶与根管壁之间连续的糊剂层.垂直加压根充组一般为低覆盖.Obtura Ⅱ组是唯一仅在冠1/2形成轻度覆盖的组.System B和Thermafil Plus组冠部和根尖部多数样本具有大部分覆盖.Simplifill组多数样本在冠部和根尖部具有全部覆盖.所有侧压组都表现为小部分覆盖.结论 不管何种充填方法,糊剂分布形式是不全面和不连续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在牙胶和根管壁之间形成连续的糊剂层.
作者:Christopher L. Hugh;Richard E. Walton;S.Ryan Facer;尹兴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许多解剖、物理及医源性因素如:深窝沟、口腔内温度变化、窝洞预备设计不良和充填材料选择不当都可导致后牙出现牙裂综合征.牙裂综合征通常伴有一些特异症状,不易被诊断,症状可持续多年.牙劈裂或折裂主要发生在上颌磨牙、前磨牙和下颌磨牙,它是发达国家人群中导致缺牙的第三大原因.本研究显示:牙裂综合征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易发生牙裂综合征的牙齿可用覆盖牙尖的铸造修复体或用粘接陶瓷修复体做牙齿内夹板等方法加固修复.
作者:Werner Geurtsen;Thomas Schwarze;Huesamettin Günay;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发生在右上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尖唇侧粘膜穿通病例.患牙临床检查牙髓无活力,颊侧根尖已穿通了骨和软组织,暴露在口腔中,常规的根管治疗无效.设计实施了牙周侧向转瓣手术,术后一个月复查,手术部位完全愈合.健康的粘膜组织覆盖了根尖穿通区.术后一年复查,粘膜覆盖完好,X线片显示根尖周有明显的骨生成修复.
作者:Yuh-Ren Ju;Alice Hsin-Yi Tsai;Yu-Jen Wu;Whei-Lin Pan..;张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采用传统的双端固位设计与单端悬臂固位设计的全瓷粘接固定桥修复体的长期临床寿命.方法和材料 37件采用In-Ceram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制作的前牙全瓷粘接固定桥,其中16件采用传统双端固位设计,21件采用单端悬臂固位设计.采用Panavia或Panavia 21作为粘接剂,粘接之前修复体表面经硅涂层和硅偶联化处理,或只单纯喷砂处理.患者每年定期临床复查,双端固位组的平均观察期为75.8个月,单端固位组为51.7个月.结果 无修复体粘接失败.在双端固位组,一件修复体使用3个月后双侧连接体断裂而缺失,一件因意外而拆除;另有4件修复体在使用后15个月内发生单侧连接体断裂,但桥体保留在原位,作为单端全瓷粘接固定桥存在了数年.在单端固位组,只有一件固定桥在使用48个月后折断并缺失.双端固位组的5年成功率为73.9%,单端固位组则为92.3%.若将修复体发生单侧折断纳入修复失败的评价标准,则双端固位组的5年成功率降至67.3%.结论 在前牙区可采用由高强度氧化陶瓷制作的、单端树脂粘接固位的全瓷固定桥来取代双端固位的粘接固定桥.
作者:Matthias Kern;刘宣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4种不同消毒液对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远缘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污染的4种不同软衬材料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研究3种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远缘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软衬材料(Tempo,Immediate,Flexacryl soft,Ufi Gel P)和4种消毒液(5.25%次氯酸钠,2%次氯酸钠,5%Deconex和3.5%Savlex溶液),4种软衬材料被每一种微生物污染,然后用离体消毒试验检查消毒液对义齿软衬材料的效果.样本(n=5,总数=240)浸入每种溶液中5分钟以杀灭微生物.对照样本(每一种材料选一个,n=5,总数=60)浸入蒸馏水中5分钟.测定微生物计数的减少作为结果.用Kruskal-Walli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对所有的微生物,浸入5.25%次氯酸钠后粘附的活微生物数目较2%次氯酸钠显著减少,而后者又较5%Deconex或3.5%Savlex显著减少.在所有组中用5.25%次氯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5.2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4种不同的义齿软衬材料是有效的浸入技术.为达到有效消毒,浸入其它消毒液的时间可以延长.
作者:Handn Yilmaz;Cemal Aydin;Bilge Turhan Bal;Berrin (O)z(c)elik;范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青春发育高峰偏后段开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可以使矫形治疗和固定矫治两步融合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及长期稳定性.方法 选择了在1960年左右开始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其矫治方法为先使用颈牵引配合平面导板进行矫形治疗,之后立即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治疗结束40年后,回访收集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模型.结果 40年后7例患者的矫治效果稳定,下颌切牙发生拥挤变化的量非常小.结论 多年的正畸实践过程已经证明对于安氏Ⅱ类患者,在青春期使用这种分两步的单期矫治方法非常有效.此外,每个患者的生长潜力可以用骨骼矿化程度进行估计,从而使医师可以对Ⅱ类患者进行目的明确的干预.
作者:Keith Grave;Grant Townsend;崔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恒磨牙龋的临床表现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看似健康的(牙合)面下隐藏着广泛的牙本质龋,并只能通过X线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如果牙科医生只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窝沟封闭,就可能将隐匿龋误诊为是健康的牙齿.窝沟封闭术作为预防龋病的方法在一些地区已被包括在牙科保险之中.在Erfurter龋病风险性研究中应包括窝沟封闭的磨牙(牙合)面为可疑的龋病病损病例.对一份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回顾性研究说明,通过临床和X线诊断确认14~15岁少年的龋病流行呈增加的趋势(DMFS为7.5).73%的青少年至少有一颗经过窝沟封闭的牙齿,而(牙合)翼片检查的结果显示,经过窝沟封闭的牙齿中有14%惟患隐匿性龋.在进行预防性窝沟封闭之前对(牙合)面龋的明确诊断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通过(牙合)翼片进行龋病的X线诊断检查,对进行过或未进行过窝沟封闭的磨牙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Roswitha Heinrich-Weltzien;Jan Kühnisch;Lutz St(o)βer;张克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报告了一例上颌前牙区的修复治疗.正确的美学诊断和适当的治疗计划是可预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正确执行治疗计划不同阶段的治疗及适当材料的使用可保证成功的美学和功能效果.在本文所报告的病例中,一位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牙列严重受损,治疗前对患者制定了仔细的治疗计划,之后患者按计划接受了口腔卫生、牙髓、牙周和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了骨切除术,并精心选择了用于修复体基牙修复的材料,后二者是本病例获得成功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Maurizio Silvestri;Elvino Silvestri;Linnea Passaler;欧阳翔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双套冠作为可摘义齿的固位装置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根据固位方式的不同可将双套冠分为以下3种:套筒冠(摩擦固位)、锥形双套冠(楔力固位)及间隙配合型双套冠(附加的固位装置).尽管双套冠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但迄今为止仅有少量的文献报道了双套冠修复体的长期成功率.本文对间隙配合型的Marburg双套冠原理进行了研究.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双套冠,Marburg双套冠义齿是一种弹性支持型修复体.长期成功率研究表明,Marburg双套冠系统的基牙脱落率5年为6%,10年为18%.如果基牙数量足够,所有不同类型的双套冠系统都可以达到这样好的预后效果.然而,刚性就位双套冠系统会增高基牙脱落率.研究表明,按照牙周病修复治疗理论设计的弹性支持型可摘义齿没有显著增高基牙脱落率,因此该设计可能有利于口内余留牙数量较少的情况.
作者:Hans-Jurgen Wenz;Katrin Hertrampf;Axel Sonnenschein;Klaus M. Lehmann;陈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牙周病患者系统的正畸治疗可能无法阻止其牙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仍不失为整个治疗计划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正畸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以确定牙齿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牙体及其支持组织有无缺陷和结构破坏,以及患者自身获得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能力.在正畸治疗中需要重视:(1)患者必须坚持进行牙周维护治疗;(2)应用很小的力移动牙齿.治疗中可以考虑应用片段弓的力学机制.治疗结束后需要对牙齿进行夹板固定.经过系统的正畸治疗,患者的牙齿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均可以得到改善,治疗效果也能够得以保持.本文报道的病例存在严重的牙周病变,治疗中利用片段弓压低下切牙.鉴于其牙槽骨严重丧失,治疗结束后应用舌侧固定保持器进行永久保持.
作者:Tülin Arun;Korkmaz Sayinsu;Didem Nalbantgil;欧阳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增加多个相邻牙附着龈宽度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是在以前介绍的改良根向复位瓣术(the modified apically repositioned flap,MARF)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良方法.MARF法使用单一的角化组织内的水平切口,翻开半厚瓣,将瓣缝合至根方位置的骨膜上;在水平切口与瓣的冠方边缘之间的区域内骨膜处于暴露状态;暴露骨膜区的四周完全被角化组织围绕.因此,在伤口愈合期角化上皮细胞会向骨膜表面生长,从而在暴露的骨膜区形成角化的附着龈.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手术简单:只使用单一的一个水平切口;因不需任何腭侧供区组织,从而并发症低;新形成的牙龈颜色也与周围组织相匹配.
作者:Jo(a)o Carnio;Paulo M. Camargo;欧阳翔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上颌窦底提升是可以产生预期结果的常规操作,在有足够骨量的条件下推荐无瓣法种植,萎缩上颌骨的无瓣外科技术是内窥镜辅助上颌窦下侧基底入路窦底提升(SALSA)技术的改进.材料和方法 依靠计算机CT扫描,用商家提供的设计程序设计上颌窦环钻开窗和种植位点,根据治疗计划的数据制作外科模板.采取不翻瓣的SALSA技术进行窦底空间的扩增,将种植体在不翻瓣的情况下穿龈植入,并用内窥镜监控覆盖螺栓的放置.结果 连续6例患者采用此法植入21枚种植体并同期完成上颌窦提升,平均提升高度为10.7 mm(5.7~16.6 mm),平均剩余骨高度5.1 mm(1.9~12.1 mm).结论 无瓣法上颌窦提升(FSA)可以显著减少外科创伤和术后不适,很容易被患者接受.FSA扩大了微创外科的范围,可有利于血管形成并减少牙槽骨吸收.
作者:Wilfried Engelke;Meercedes Capobianco;陈琰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