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伍爱婵
我院自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于寻常疣基底部注射治疗寻常疣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应才;程素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20世纪的治疗药物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特效药的发现,药物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阐明,对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的了解,发现新药和评价药物的毒性方法等方面,远远超过20世纪以前人类所有发现的总和.当今现代医学使用的药物,80%以上的种类是在20世纪发现的.即使有确切疗效的传统药,也多经过现代医学的加工以新的面孔出现.
作者:黄守坚;丘仕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脑出血以高血压脑出血为常见,在各种脑血管病中大约不到1/5,我科连续住院有CT证实诊断的1045例脑血管病,130例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仅占12.4%,Toole记载原发性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左右.
作者:张葆樽;高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危重病儿的低钙血症,往往掩盖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使临床表现复杂化而直接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本文将1996年9月至1998年8月收治的无佝偻病危重病儿的低钙血症5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院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了138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病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愈率77.5%.现报道如下.
作者:索明德;张青花;索光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进修医生 请问教授,高血压病在诊断方面有何进展?教授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仍是1979年郑州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997年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发表的预防与治疗高血压的报告对临床防治高血压更有指导意义,1999年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作了新的修定.
作者:周和;伍爱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女,37岁,农民,已婚,以上腹痛3年、呕血、黑便10天于1998年10月8日入院.不明原因自3年前感上腹隐痛,饭后加重,食纳差,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黑色糊便,伴发热、乏力.
作者:杨晓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腹部、盆腔、体表组织等器官疾病诊断中的普遍运用,是近年来超声医学领域令人注目的新进展之一.除了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外,近又开发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等新技术.
作者:吕明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环磷酰胺对治疗肾病综合征,尤其是对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公认的效果,但由于环磷酰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许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出现白细胞减少症而不得不中断治疗,甚至有的病人因此而拒绝接受治疗[1,2.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配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1例,观察其对白细胞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宪英;赵妙珍;傅树楷;高和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目的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既往大规模随机对照的饮食和药物干预对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升高的血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及其病死率;晚近的降低血胆固醇与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结果不但证实了上述的结论,而且表明降低血胆固醇并未增加非心脏原因的死亡率.
作者:陆国平;戚文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怕热、多汗、心悸、消瘦6年余,间断性黄疸4年,加重15天于1999年4月3日入院.
作者:王龙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哮喘曾被认为是由IgE触发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在认为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抗原呈现细胞、嗜酸粒细胞(EOS)、嗜中性粒细胞(NS)和T淋巴细胞等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支气管慢性炎症.这些细胞产生大量的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支气管收缩、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和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哮喘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从而引导人们尽早应用抗炎治疗,并致力于哮喘新型抗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本文结合近文献,就哮喘的抗炎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郑方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长期以来,强迫症被当作一种罕见的难治的疾病.而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在普通人群的终身患病率为2%至3%.对强迫症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丛志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在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ALL、ANLL和CML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与ANLL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组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3)组(P<0.05),治疗有效的CML患者,治疗后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IL-8的变化可作为ANLL分型及监测CML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作者:李庆山;温春光;洪文德;许多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尿少、浮肿1个月,发热、咳嗽、胸痛、咯血4日于1997年10月7日入院.
作者:刘锡国;孙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发生在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以及肌肉型动脉(如冠状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因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沉着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增殖,形成纤维脂质斑块或粥样病灶.动脉壁增厚,血管变硬,管腔狭窄,严重时局部斑块内膜坏死脱落,血栓形成,血管腔阻塞.AS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病理过程.
作者:郭衡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或合并冠心病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52名,应用PCR技术检测ACE基因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gⅡ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在ACE基因II,ID,DD型中分别是(102±43)ng/L,(104±44)ng/L,(106±43)ng/L;经ACEI治疗后分别下降为(76±28)ng/L,(76±28)ng/L,(78±29)ng/L.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ng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王继文;劳绮云;陈次滨;吴沃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下半身进行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使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形成搏动性的高灌注压力,增加心脏及其它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
作者:钱孝贤;郑振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引言我科于1995年8月至1998年10月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联合治疗急进性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0例,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柏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历摘要见1999年第10期600页.2 临床讨论2.1 本病例的特点本例特点为:①男性青年,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胀病史,无腹部手术史.
作者:章宗泉;蒋其诺;宋世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