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香港作业治疗临床教学

陈旗;戴玲;吴显波

关键词:香港, 作业治疗师, 整体功能, 障碍, 学习困难, 心理社会, 康复医学, 活动环境, 个体发展, 感觉运动, 发育迟缓, 心组织, 心理性, 生理性, 组成, 预防, 娱乐, 设计, 健康, 方法
摘要: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作业治疗师精心组织、设计,安排功能受到限制的人(包括生理性障碍、心理性障碍、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从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方面进行感觉运动、心理社会、活动环境等因素的重新调整,寻求适应于个体发展的方法,获得大的功能独立,预防残损,维持健康,达到整体功能的平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炎镇痛新药--双氯芬酸钾片临床疗效

    双氯芬酸钾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和镇痛作用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其作用机理主要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当关节、肌肉扭伤、拔牙及手术后,可造成无菌性炎症、组织水肿和疼痛,随着炎症的产生,受伤局部合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增加.双氯芬酸钾可使受伤局部合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减少,起到抗炎和镇痛作用,比同类药物治疗效果好,国外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双氯芬酸钾和双氯芬酸钠(扶他林)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可迅速在血液中达到较高浓度,而后者约需2h.国外临床观察证实它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更强,适用于短期治疗急性关节肌肉损伤、牙痛、手术后疼痛的病人,国内尚未开始临床应用.

    作者:王彤;励建安;顾晓圆;吴谆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INTERNET上的康复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

    INTERNET是世界上大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 它上面有众多与医学有关的信息资源, 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在世界各地数百万台计算机上. INTERNET为这些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及交流提供极大的方便. 特别是近期INTERNET上使用的一些图形界面的浏览器, 如Netscape,Explore, Mosaic,Hotjava等, 使得INTERNET医学资料的寻找更为方便, 它能将全世界相关医学数据库的资料, 如病理学切片、X光片、其他图形资料等数秒钟内呈现在你的面前, 同时它不但能提供图形、文字等形式的信息内容, 还能提供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作者:黄国志;朱迪南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活动、早出院已成为当今的趋势.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多经验.而我国在基层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甚少.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康复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一颖;贾平;张岩;朱新民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在急性脑梗塞康复中的应用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近十年兴起的新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我院自1995年应用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30例,取得明显的疗效,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梁勋;吴跃坤;刘淑云;邓国志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低频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髌股关节病

    髌股关节病是膝关节的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治疗较困难.如果一般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常常导致手术.我们采用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选择性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增强其肌力,从而牵拉半脱位髌骨复位,同时利用其消炎止痛作用来治疗髌股关节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华桂如;吴志宏;李清;叶启彬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康复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其特点是睁眼,貌似清醒,但无意识活动,有睡眠-觉醒周期,上述现象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者[1].该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差,因而治疗态度不积极,大多数患者不能恢复,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我院自1991年以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PVS 112例,取得初步成效.结合临床特点,就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杨树发;王喜臣;王伟祥;王大威;刘畹竹;王德生;赵玉金;李江东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双桥运动时下肢肌的肌电分析

    目的:了解双桥运动时偏瘫病人下肢主要屈伸肌群的收缩情况.方法:测定10例正常人和36例偏瘫病人在双桥运动时股四头肌、绳肌、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并比较两侧同名肌的比值.结果:双桥运动时,仅大腿肌有明显的肌电活动,正常人两侧对称(P>0.05),偏瘫病人患侧大腿肌的肌电变化明显低于健侧(P<0.05);小腿肌在运动前后肌电变化不明显.结论:双桥运动对抑制偏瘫病人下肢的协同模式有利.

    作者:许纲;徐明香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100例脑卒中患者5年随访报告

    脑卒中在我国老年人死因中是名列前茅的.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为了观察其远期预后和转归,我们对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街道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进行5年随访,并从中分析延长存活年限的有关因素.

    作者:王家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功能独立性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在残疾评测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检测29例住院康复患者,中风9例,脊髓损伤13例,外伤性脑损伤7例.其中16例作了评测者内部、评测者间的信度分析;FIM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 α计算.对FIM总分、FIM运动分、FIM认知分及Barthel指数、简易智力状态速测法(MMSE)得分作相关分析.结果:FIM评测者内部及评测者间信度佳(Pearson r=0.9998,P<0.001,r=0.9933,P<0.001),FIM内部一致性良好(入院FIMα=0.83,出院FIMα=0.82);FIM总分与Barthel指数及MMSE得分显著相关(r=0.9174,P<0.001,r=0.3162,P<0.05),FIM运动分与Barthel指数显著相关(r=0.9546,P<0.001),FIM认知分与MMSE得分显著相关(r=0.8567,P<0.001).结论:FIM具有很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良好,与Barthel指数及MMSE有良好的平行效度,是整体功能残疾一项可信、有效的评测工具.

    作者:邱纪方;张天友;李建华;刘晓林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神经心理康复系列讲座(二)神经心理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4.3 机能重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神经心理康复的主要过程是病人终得以通过其它生理、心理过程而恢复被破坏了的机能.脑损伤病人具有重新学习的潜能,他们可以通过发展这种能力,采用机能补偿的办法,来实现丧失了的机能过程.比如,本体感觉障碍的病人可以通过更多地依赖视觉反馈的信息而完成同样的机能活动.Luria(1969)是这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特别强调这种理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性.认为有效的训练可以使丧失脑机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得到恢复.

    作者:尹文刚;谢欲晓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香港作业治疗临床教学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作业治疗师精心组织、设计,安排功能受到限制的人(包括生理性障碍、心理性障碍、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从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方面进行感觉运动、心理社会、活动环境等因素的重新调整,寻求适应于个体发展的方法,获得大的功能独立,预防残损,维持健康,达到整体功能的平衡.

    作者:陈旗;戴玲;吴显波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外生活,因此,开展社区和家庭方面的康复治疗很有必要.作者采用综合性的康复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许均黎;李红艳;黄丰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关于Pusher现象的症状学研究

    目的:探讨脑中风时Pusher现象的症状发生规律. 方法: 调查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病灶、运动功能及半侧空间忽略等,将出现Pusher现象的患者分为二组,一组采用作者提出的整体性训练方法,另一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结果: 脑中风Pusher现象发生率为23%,其中左侧瘫占62.5%,右侧瘫占37.5%. Pusher现象的责任病灶多与两个以上脑叶受损有关,其中均包括颞叶.Pusher现象有75%在发病1个月内出现.采用不同训练方法的二组Rivermead运动指数有显著差异.Pusher现象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症的发生比率为56.3%. 结论: 大面积脑损伤时 Pusher现象发生率增高,认为其产生原因与大脑整合障碍有关,半侧空间忽略症是否为独立存在的症状尚无定论.右脑损伤时出现Pusher现象机会多,可能与功能定位有关.整体性训练法有助于出现Pusher现象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世文;安晓芳;宋洪臣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日本康复医疗机构见闻

    我们于1997年7、8月间应邀到日本青森县参加第二届日中康复护理学会议,并参观了黎明乡康复医院、弘前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和日本国立康复中心,这三所医院在康复护理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分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作者:耿莉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肺功能观察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及影响肺功能恢复的有关因素;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肺功能改善程度及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两组术前1周内连续3天测肺功能(取均数),为术前肺功能值,术后2、4、6、8、10天各测一次肺功能,测得某一肺功能值除以术前肺功能值,为该日患者肺功能恢复的百分数.治疗组术后除同对照组常规治疗外,加康复治疗.结果:术后两组肺功能均下降,治疗组肺功能恢复明显,肺功能的恢复与术后天数有明显关系.不同类型的心脏手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但无显著性.治疗组术后未出现肺部并发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康复治疗是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余同珍;钟华荪;夏玉莲;蓝惠兰;严春红;叶彩英;黄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介入越早越好[1],但关于早期康复治疗内容说法不一[2~6].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概念上把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与康复医疗区别开来.康复医疗应具有特定的内涵.其次要克服目的不明确的或一味追求肌力增强的活动,以避免误用综合征.脑卒中早期究竟用什么治疗方法更好,我们观察了一组病例,旨在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史长青;沈晓莲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锌氧胶绷带对肿胀患肢的康复作用

    自1992年以来,我们将自行研制的锌氧胶绷带应用于临床,并不断探索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锌氧胶绷带能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肢体、关节肿胀,有利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尤其对石膏固定拆除后引起的患肢下垂性浮肿有积极的康复作用.本文就1992年3月~1996年11月间应用锌氧胶绷带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有兵;贾志勤;丰建民;李成永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下腰痛与腹背肌肌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常见于骨科、运动医学科和康复医学科.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LBP发病力学机制及相应的康复医疗措施,特别是腹背肌肌力训练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近期资料做一综述.

    作者:朱玉莲 刊期: 1998年第02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