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玉萍

关键词: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护理, 胃肠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患者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3.48±2.64)h、(31.46±2.83)h、(42.13±2.41)h、(48.76±4.22)h,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的(33.15±4.76)h、(54.48±6.17)h、(66.38±6.45)h和(64.18±6.53)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2.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仁素表达下调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核仁素(C23)表达下调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2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NA干扰技术将C23 siRNA质粒转染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中,下调其表达;细胞增殖采用MTS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结果 C2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核仁、胞浆及胞膜上均表达.MTS法检测显示,癌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与对照组和空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干扰后癌细胞凋亡增加,尤以早期凋亡为明显;transwell检测显示,siRNA干扰组的癌细胞穿膜细胞数为(277.00±59.30)个,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17.17±43.60)个和空白组的(443.17±37.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C23下调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减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黄伟;李静;高双全;丁宇;肖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凝聚合力创造辉煌

    #

    作者:孟威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喘憋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意外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作者:杨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住院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的评估及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需求进行评分,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4个层面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自尊需求、情感需求及自我价值需求5个层面的护理需求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患者生存质量越低,其护理需求反而越高,医护人员应进一步完善AIDS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菏泽市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84例外生型剖宫产术后CSP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总住院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且术中出血量也较观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出血、腹痛、发热、臀部疼痛为主,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CSP的患者,宫腔镜手术同时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的损伤,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病情,同时不良反应率低,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托普利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3例.卡托普利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参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31/33),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的69.70%(23/33)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4/33),低于卡托普利组的33.33%(11/33)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组的3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聂永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6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经MRI增强扫描及DWI图像分析,乳腺良性病灶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边缘光滑,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良性病灶以Ⅰ型为主,恶性病灶以Ⅱ、Ⅲ型为主;其中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91%、71.74%、76.09%,DWI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61%、67.39%、78.26%,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0%、93.48%、95.65%,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任何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和DWI联合扫描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宪增;唐芳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鉴别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对鉴别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24例及单发脑转移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39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1 H-MRS扫描.检测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变化,计算NAA/Cr、Cho/Cr及Cho/NAA的比值.对比分析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区NAA/Cr、Cho/Cr、Cho/NAA的比值.结果 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之间1 H-MRS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分析,肿瘤实质区NAA/Cr比值分别为(0.96±0.42)、(1.66±1.10),肿瘤边缘区NAA/Cr比值分别为(1.07±0.47)、(1.48±0.40),Cho/NAA比值分别为(2.21±1.20)、(1.21±0.35),瘤周水肿区NAA/Cr比值分别为(1.24±0.62)、(1.68±0.35),Cho/Cr比值分别为(1.78±0.79)、(1.10±0.26),Cho/NAA比值分别为(1.51±0.58)、(0.6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 H-MRS成像技术可以弥补常规MR成像的局限性,瘤周水肿区1 H-MRS代谢物比值对鉴别恶性胶质瘤及单发性脑转移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子文;段阳;杨本强;徐志华;许在华;林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颅内压监护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35例,随机分为监测组(19例)和非监测组(16例).监测组患者采用ICP监测,非监测组患者未采用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监测意义及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19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1例,中度残疾5例,病死3例;非监测组1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3例,病死5例.监测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各项指标均优于非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中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有助于对病情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判断其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曲虹;李鉴峰;赵明光;赵丽萍;李晓红;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椎动脉沟环三维CT相关影像解剖与研究

    目的 利用三维CT显示寰椎椎动脉沟环(PP),进行PP分类与解剖测量,为相关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PACS系统中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三维重建数据的63例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三维影像解剖显示与测量,测量参数包括PP前后径(AD)、上下径(VD)、椎动脉V3段直径(D-VA)、PP高点到相应侧枕骨的距离(D-RO)、PP到正中线的距离(D-RL)、寰椎后弓结节到枕骨的距离(D-NO).结果 三维CT显示PP变异共63例,男53例,女10例.左侧PP 49例,完整型23例、不完整型26例;右侧PP 55例,完整型22例,不完整型33例.左侧PP测量值AD、VD、BD、D-VA、D-RO、D-NO、D-RL分别为(5.02±1.17)、(3.59±1.26)、(3.91±2.51)、(3.88±0.78)、(2.15±2.58)、(18.62±3.01)mm;右侧PP分别为(5.13±1.29)、(3.87±0.88)、(4.02±2.77)、(3.59±0.89)、(2.14±2.63)、(4.89±3.36)、(18.89±3.74)mm.统计学比较显示,PP的AD均值>VD、D-VA值,双侧PP的BD均值>单侧,且>D-VA值,单侧PP的BD值不完整型.结论 CT三维成像显示PP形态与椎动脉等结构清楚、直观,PP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左右侧PP的分型、发生率、大小形态相仿.PP的AD值>VD值,其影响VA值上下活动,完整型PP更明显.双侧PP的不完整型开口较单侧大,可能与退化演变有关.

    作者:赵文俊;邓丽珠;段少银;钟华;陈雍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CF 2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转录因子21(TCF 2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手术切除的78例乳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块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乳腺肿瘤组织中TCF 21的表达情况.结果 TCF 21总表达缺失率为51.28%,TCF 21蛋白表达缺失率与乳腺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况无关(P>0.05).结论 检测TCF 2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缺失情况有助于乳腺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巍;韩涛;王薇;杨本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监护室(E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点与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急诊监护室140例住院患者分离出140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共6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类、头霉素类高度敏感,大部分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和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ESBLs所致EICU感染现象较为严重,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卢得盛;褚美玲;乌含斯;任微;栾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化学治疗药物与静脉注射联合化学治疗药物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服化学治疗与静脉联合化学治疗对高龄(80岁以上)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干诊肿瘤病区40例行全身化学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每组20例.口服组患者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21 d或28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周期2~6个.静脉组患者采用一线化学治疗方案:(1)静脉输注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替吉奥胶囊基准量40~60 mg/次,80~120 mg/d.连续治疗21 d,停药7 d,治疗4个周期;(2)FOLFOX4方案,第1天,静脉注射奥沙利铂(L-OHP)85 mg/m2,滴注时长为120 min,并于第1、2天分别静脉推注亚叶酸钙200 mg/m2、5-氟尿嘧啶400 mg/m2,推注时长为120 min,之后静脉泵入5-氟尿嘧啶600 mg/m2,时长22 h.14 d为1个疗程.观察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论经治疗,口服组与静脉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患者均治疗4~6周期,足疗程用药;而静脉组患者因化学治疗副反应多,3例患者延期化学治疗或停止化学治疗.静脉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口服组.结果 对于高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药物化学治疗与静脉联合化学治疗组疗效相当,且口服药物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静脉化学治疗.对于高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化学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高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

    作者:赵成民;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6例喉部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2%)低于对照组(3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咽部良性病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咽部生理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结核患者后凸畸形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结核患者后凸畸形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63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及联合组,每组21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入路方式,后路组采用后路入路方式,联合组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方式.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前路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与后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与前路组及后路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三组患者ESR、Cobb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ESR、Cobb角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04%、14.28%、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术式均可在腰椎结核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降低结核病灶活动度,改善后凸畸形.

    作者:赵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与超声对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入院的30例乳腺疾病患者,均予以磁共振与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86.9%)显著高于超声的诊断准确率(39.3%).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超声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低于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磁共振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但价格较高,可以作为其他检查方式的有益补充.

    作者:王薇;韩涛;杨本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埃博拉病毒感染一例

    #

    作者:吴晓倩;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ALT、HBV-DNA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肝(CVH)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CV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eAg、ALT、HBV-DNA水平,及HbeAg、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HbeAg、ALT及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HbeAg、ALT及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53.48%(23/43)、ALT复常率为81.40%(35/43)及HBV-DNA转阴率为60.47%(26/4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与对照组11.63%(5/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VH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eAg、ALT、HBV-DNA水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吕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患者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3.48±2.64)h、(31.46±2.83)h、(42.13±2.41)h、(48.76±4.22)h,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的(33.15±4.76)h、(54.48±6.17)h、(66.38±6.45)h和(64.18±6.53)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2.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326例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者54例(观察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者272例(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有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咸、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孕中期体质量增长、孕早期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孕中期体质量增长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早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孕中期体质量增长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产前保健工作中应当提高孕妇对早孕期血脂、空腹血糖的重视,并及早开展孕妇体质量、饮食管理.

    作者:田瑛;朱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