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治疗组:依达拉奉30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临床效果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伍瑚;陈观荣;陈观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在头颅磁共振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查后选择性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8例脑栓塞病人分为常规溶栓对照组(24例)和选择性溶栓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经磁共振T1、T2、DWI及SWI排查后选择给予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脑出血转化率.结果 选择性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溶栓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转换发生率少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 以头颅磁共振T1、T2、DWI及SWI检测为基础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脑出血性转换发生率,疗效满意.
作者:骆焕洪;宋兴旺;由行;黄艺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时,应用咪达唑仑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研究计划内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机械通气下需要镇静的患儿40例,随机抽样分为研究组(咪达唑仑组,n=20)和对照组(苯巴比妥组,n=20),比较两组用药1h、6h、12h、18h及36 h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FiO2)和患儿血气pH、PaCO2、PaO2、HR、R、SpO2、Ramsay镇静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研究组PIP、PEEP、FiO2用药后下调,血气pH、PaO2、SpO2升高,PaCO2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儿中,咪达唑仑能达到理想适宜的镇静效果,降低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提高PaO2、SpO2,减少人机对抗,有效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作者:赖伟权;余连芝;欧阳科;黄坤美;盛学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AGP)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92例老年AG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AGP以急性穿孔、恶性肿瘤和急性感染为主,下段消化道和恶性肿瘤引起的AG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并存疾病数量增多和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也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结论 老年AGP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需早就诊、早治疗;下段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并存疾病数量多和发病至治疗的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作者:秦华晖;李新平;罗浩;张冰;周波;李鹤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及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把76名初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对实验组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对两组的家庭支持量表(SSRS)、自我效能测量表(GSES)、肢体肌力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家庭支持得分、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肢肌力恢复比对照组快.结论 家庭支持能提高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邓月香;宋学萍;肖燕葵;王淼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手术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6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不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和生理应激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理和生理应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轻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朱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人性化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组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睡眠质量提高,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后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冼朝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后遗症,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因其机制复杂,其治疗仍是疼痛医学的一个挑战.本文综合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了PHN的药物治疗、周围神经刺激、神经阻滞疗法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何睿林;刘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确诊为心脏病的8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健康体检或仅为胸闷心悸的8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房性早搏发作频率、房速持续时间、伴发异常情况及睡眠、清醒状态房性心动过速阵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10阵比例和房性早搏发作频率<100次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房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伴发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清醒状态房性心动过速阵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及价值较高,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作者:何星球;唐方明;陈冠鹏;黄雪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初产顺产产妇围生期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本院的240例初产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围生期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知识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中不同文化程度及产前培训者的围生期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知识需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初产顺产产妇围生期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知识的需求程度均较高,而文化程度低及未接受产前培训者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均<0.05.结论 初产顺产产妇围生期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知识的需求程度,应针对性地对其加强干预.
作者:姜平;伍雪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超声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成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用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LVEDV及LVESV仅在治疗后30天均明显减少(P<0.05),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LVEDV和LVESV治疗后15天及30天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治疗后15天和治疗后3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芪苈强心胶囊组改善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陈婕;陈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指数管理在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8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从我院2008年以前未进行跌倒风险指数管理的老年患者1 8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跌倒风险指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跌倒发生例数,计算跌倒率,并就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计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组673例(35.9%)、中风险组986 (52.5%)、低风险组217例(11.6%);观察组跌倒例数有95例,跌倒率为5.1%;对照组跌倒例数有524例,跌倒率为28.0%.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4%,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4.3%.两组在跌倒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高、中、低风险组跌倒率来看,高风险组的跌倒率高,为8.9%.结论 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较高,其中又以高风险组的跌倒风险高.使用风险评价管理可以降低跌倒风险,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运用.
作者:林义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用修复因子对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肤浅表肿物创面修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皮肤浅表肿物经高频电离子治疗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创面喷涂修复因子,对照组创面涂盐酸金霉素眼膏,两组患者均采用暴露疗法,连续用药7~ 10天.用药3天后观察创面红肿情况及创面结痂脱落愈合情况,用药一个月后观察创面修复平整和色素沉着情况.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复因子对高频电离子治疗浅表肿物的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可使创面愈合时间提前2~3天,愈合后创面修复变平情况好,色素沉着明显减少.
作者:罗雁如;周桂东;陈祝演;阮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和病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以期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1 500例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筛查,对疑为产褥期抑郁症者再结合《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进行评定,并分析其致病因素.结果 本地区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9.2%,致病因素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占37%和32%,分娩因素占16%,生理因素占10%,其他因素占5%.结论 只有解除孕前、孕期、产前和产后的不良因素,才能有效地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曾林淳;许沛佳;郑春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4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小切口组明显减少(P <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各观察指标均好于小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胆囊结石的首先治疗方法.
作者:詹德铿;邱淑珍;洪文光;丁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产妇孕期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床左倾25度),B组根据产妇孕期习惯在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床右倾25度).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例数少于A组(P <0.05),B组新生儿一分钟Apgar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根据产妇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是一个简单、可靠的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方法.
作者:胡冬云;朱静;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本辖区自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540例心血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与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500例心血管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调查并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5.00%,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消除本中心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行积极的推广实施.
作者:吴晨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对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菌斑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1~18岁固定矫治正畸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30例仅用牙刷刷牙.连续使用三个月,分别在基线、第一个月、第三个月检测菌斑量.结果 使用牙间隙刷后实验组菌斑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在托槽的龈向、近中和远中菌斑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托槽(牙合)向和舌侧差异不明显.结论 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
作者:姚瑶;朱丽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收治的223例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LC组)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48 h,早期组,n=97)和晚期手术组(>48 h,晚期组,n=126),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P <0.05或P<0.01).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术式,而且及早(≤48 h)施行手术效果更佳.
作者:湛维贤;程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以及心肌酶(CKMB)的含量,以及两种检查项目的阳性率.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cTn Ⅰ以及CKMB的含量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两项检查中,以cTn Ⅰ的阳性率高,与心肌酶(CKMB)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能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作为较为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容亓 刊期: 2013年第06期